在眾人的嘲笑聲中,駱賓王卻非常的安靜,他不惱不火,又在硯台中掭了掭筆,揮筆寫下第二句詩:“曲項向天歌。”
四周的笑聲,一下子就小了下來。
項,就是脖子,鵝的脖子是很長的。這一句詩,寫的是鵝鳴叫時仰首向天的姿態,可以說是非常傳神地把握住了鵝的神態。而且,有了這一句,開頭的那三個“鵝”字,就有了一種異常生動活潑的效果。
剛才笑聲最響的那位賓客,現在也停止了笑,怔怔地看著駱賓王的筆端。
駱賓王似乎什麼都沒有感覺到,繼續在紙上寫下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兩句詩,寫的是鵝在水中遊動時的場景,不僅對偶十分工整,而且小詩人連用了四種色彩——潔白的羽毛,淺綠的春水,紅色的腳掌,清澈的波浪——描繪出了一幅色彩鮮亮的圖畫。而“浮”、“撥”兩個動詞,又讓這幅靜態的圖畫,鮮活了起來。再配上前麵兩句中鵝的叫聲,整首詩顯得生機勃勃。
四周圍觀的人群,發出陣陣驚歎聲。那位出題的賓客,現在的眼中已經全是讚美之意。他恭敬地對駱賓王的祖父說:“這個孩子,將來必成大器,一定會在詩壇上留下他的名聲的!”
後來,駱賓王果然成為初唐詩壇上的一顆明星。
【誦讀】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注釋】
項:脖子。
【點評】
該詩傳說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全詩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開頭兩句,準確地刻劃出了鵝鳴叫時的形態。後兩句,則使用十分工整的對偶句式,生動地描畫出鵝在水中遊動時的形態。在這兩句中,作者運用了“白”、“綠”、“紅”和“清”等色彩豔麗的詞彙,讓全詩顯得亮麗無比。同時,“浮”和“撥”兩個動詞的使用,又讓這幅亮麗的圖畫變得生動起來,讀後不免讓人對詩人獨特的構思拍案叫絕。
【博聞館】
“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是什麼意思?
駱賓王後來成為初唐詩壇上著名的詩人,和王勃、楊炯、盧照鄰三位詩人一起,合稱為“初唐四傑”。四傑的排名,一般認為是“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但是,楊炯是個性格比較高傲的人,他曾經對這個排名發表過“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的不滿,認為自己的文學成就不如盧照鄰,但是比王勃強,因此以排在王勃之後而感到羞恥。現在,人們經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某人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