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樂遊原上歎黃昏(1 / 1)

晚年的李商隱,心情一直很不好。他失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正在家中清貧閑居。相守多年的妻子王氏也已經去世,所以李商隱的日子過得無比憂鬱。他的兒子袞師,是個孝順的孩子,他見到父親天天在家裏長籲短歎的,心中很著急,便想找個辦法讓父親出去散散心。

這些天,正逢暮春時節,袞師聽說,郊外樂遊原上春光爛漫,於是便稟告父親,請父親去遊玩半日。李商隱明白孩子想讓自己散散心的一片孝心,點頭同意了。

這樂遊原,是長安城南的一片高原。早在漢代,這裏就因風景優美,成為皇家的宮苑。到了如今,雖已不再是皇室獨享的宮苑,但仍然是一處長安城外有名的遊覽勝地。因為此處地勢較高,可以登高望遠,所以一年四季,來這裏遊玩的人,都是絡繹不絕。

李商隱父子倆乘了一輛車,到了樂遊原上。他們下了車,站在高處,向長安城裏俯視,長安城棋盤一般整齊筆直的街道,像一幅圖畫展現在眼前。

樂遊原生長著許多高大茂密的樹木,在濃密的樹蔭中,掩映著不少雕梁畫棟的華貴建築。李商隱用手指點給袞師看:“這些園林,分別是屬於寧、申、歧、薛四個王爺的私苑。”

“這麼大啊!”袞師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李商隱微微一笑:“你可知道,這四家的園林,原本都是太平公主一家的呢。玄宗的時候,太平公主獲罪被殺,她的園林被沒收入官,這才分給了寧、申、歧、薛四王。”

“這麼大片的園林都是一個人的!”袞師的嘴巴張得圓圓的,差點合不攏了。

李商隱微微苦笑了一下。他沒有對兒子說,正是因為這些貴族驕奢淫逸,憑著無盡的貪欲,無休止地占有百姓的財富,於是導致土地兼並嚴重,貧富差距巨大,國家才會一日日地衰敗下去,再也無法重覓昔日的輝煌了。

一陣嬉笑聲傳來,一隊富貴人家遊春的車隊,在他們身邊馳了過去。上百位的奴仆,都穿著絲絹的衣服,手裏拿著各式各樣的遊春用具,在他們中間簇擁著幾輛華麗的油壁車。他們留下的濃濃香氣,到他們走過去很久,還沒有飄散。

李商隱望著這群服飾華貴的人群,默默地歎了口氣。

他牽著袞師的手在原上漫步,袞師指向遠方幾座高高的土山問:“父親,那是什麼山?為什麼都沒有樹木呢?”

李商隱向遠方望去,緩緩地說:“那不是什麼山,那是漢朝五位皇帝的陵墓,你看那座特別高大的,就是漢武帝的陵墓。”

“是那位建立了豐功偉業的漢武帝的陵墓啊!他是位很厲害的君王呢!”袞師眼睛閃閃發光,讚歎道。

李商隱摸了摸兒子的頭:“你沒有讀過司馬遷的《史記》嗎?武帝的一生,的確建立了不少功業,可是由於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把國家幾代積累的財富都耗完了,造成百姓貧困,逼得人們不得已起來造反。這樣的君王,你還覺得他很厲害嗎?”

袞師認真地思索著父親的話,陷入了深思。

漸漸西沉的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後來,李商隱寫了一首名為《登樂遊原》的小詩,含蓄地表達了對晚唐時期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誦讀】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注釋】

樂遊原:是唐時長安城南的一片高原,在當時,是一處有名的遊覽勝地。

向晚:傍晚。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古原:即樂遊原。

【點評】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前兩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向晚意不適”。後兩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人們多解釋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充滿了感歎時間易逝的感傷之情。

【博聞館】

“五陵少年”是誰?

五陵是長安附近五座漢代帝王陵墓的合稱,分別是漢高祖的長陵、漢惠帝的安陵、漢景帝的陽陵、漢武帝的茂陵和漢昭帝的平陵。唐代時,許多富家豪族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五陵少年”成為京都豪貴子弟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