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壯誌(1 / 2)

轉九門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的北京,烈日橫空。抵近中午,天氣更是酷熱難耐。道路兩旁的梧桐樹上,蟬鳴陣陣,嘰嘰喳喳的蟬鳴聲,讓人心底愈發煩躁。

通惠河岸,平津閘渡口。

一個身材頎長的青年,昂然而立。

青年生了一張俊逸的瓜子臉,劍眉入鬢,目若朗星。尤其他天庭飽滿,鼻若懸膽,身材修長挺拔,嘴角噙著若有若無笑意,給人如沐春風之感。青年名叫王長青,安徽安慶人,自幼在揚州長大,出身徽班戲曲世家。自明朝時,家族代代都是戲曲名角兒。

王長青如今,剛滿二十歲。

此番王長青來通惠河渡口乘船,是準備返回揚州。

年幼時,王長青被父親送到京城,一邊讀書一邊學戲曲。王長青的父親王景興,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人,他給了王長青兩個選擇,讀書和學藝。

按照王景興的安排,如果王長青在北京讀書有成,就不必學藝了,走仕途入官場。如果王長青讀書不行,也還有一技傍身。

王長青八歲到北京,在京城一呆就是十二年。他勤學苦練,一身才學是極好的。不僅如此,他的戲曲技藝也頗為出眾,算是個不大不小的角兒。

“公子,船來了。”

王長青身旁,一個二十出頭的護衛開口道。

護衛名叫王長福,是王長青護衛,也是王家的家生子,負責保護王長青的安全。

不遠處,一艘船緩緩行駛而來,即將靠岸。

這是王長青要乘坐的船,他要沿著大運河南下,走水路返回揚州。王長青在北京讀書學藝期間,隻有年關時節能回家一趟,一年難得見到父母。如今要返回揚州,已是歸心似箭,恨不得馬上回到揚州家中。

“王公子,稍等片刻!”

正當王長青等待著準備登船的時候,後方官道上忽然傳來喊聲。

王長青聞聲回頭看去,一輛馬車快速行駛而來。當王長青看到駕車的人,連忙就轉身迎接。待馬車停下,王長青向馬車中的人抱拳行禮道:“王長青,見過紀大人!”

門簾撩起,一支煙鍋伸了出來。

這一支煙鍋的做工極為精致,圓形的煙鍋頭是青銅製造,表麵鍍了一層金。煙鍋頭極大,比一般的煙鍋頭大一倍有餘。煙鍋杆近兩尺長,楠木製作,一頭接煙鍋頭,一頭接煙鍋嘴。煙鍋嘴則是以和田玉製作而成,精美無比。

煙鍋伸出後,一個年近六旬的老者走了出來。

他相貌清瘦,身著天藍色長袍,臉上有淡淡笑容,氣度儒雅,令人心折。

此人名叫紀昀,字曉嵐,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是朝中正二品的高官。他在王長青的麵前,絲毫不擺架子,給人極為舒服的感覺。

王長青見紀曉嵐要下車,連忙上前一步,攙扶著紀曉嵐下車,輕笑道:“天氣炎熱,又抵近中午,大人冒著酷暑來送行,折煞晚輩了。”

在京城期間,王長青和紀曉嵐是忘年交。

既有戲曲上的共同愛好,也有詩文上的交流,相處頗為融洽。

尤其前些年的時候,紀曉嵐的次子紀汝傳,在擔任九江府通判時,因瀆職拖欠賦稅而犯法,紀曉嵐因此遭到牽連,被降職任用。

那是的紀家,門可羅雀。

原本和紀家相熟的人,都紛紛避嫌。唯獨王長青一如既往的拜訪,向紀曉嵐請教詢問,和紀曉嵐交流戲曲,不曾因紀曉嵐遭到貶黜就疏遠。

雙方關係,不沾半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