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誇張
乾隆捋著頜下的胡須,正色道:“年輕人,適當的謙虛,是可以的。但過分的謙虛,就不妥當了。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和鋒芒,還是要有的。”
王長青道:“黃大人教誨,長青銘記於心。”
乾隆道:“好,老夫問你一事。”
王長青道:“大人請說。”
乾隆正色道:“此番皇上南巡,是第五次南巡。一提及南巡之事,朝中的諸多大臣,紛紛諫言反對,說南巡奢侈浪費,耗費無度,增加百姓負擔。對於此事,你是怎麼看的?”
王長青有些遲疑,目光看向了紀曉嵐。
他是故意如此。
紀曉嵐道:“長青,這裏沒有其他人,你盡管直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仔細考慮清楚,然後再將你的想法,說給黃大人聽。”
王長青一聽,知道紀曉嵐的意思。
仔細考慮清楚,這便是紀曉嵐的提點,讓他分清楚該說的和不該說的。
乾隆道:“王長青,你盡管說。”
王長青說道:“既如此,長青便僭越了,評判一回朝中政事。”
事實上,在王長青的內心,他是反對乾隆南巡的。尤其乾隆一次、兩次、三次……連續不斷的南巡,增加了百姓的負擔,使得沿途百姓很是艱難。
乾隆南巡,他認為不會給百姓加重負擔,可一層壓一層,上層的官員,把重擔壓倒了下麵的官員身上,而下麵的官員,則紛紛帥鍋,往百姓身上壓。
不僅如此,乾隆南巡極為奢侈。
一應用度很多,耗費無數的錢糧。當然,這些不要乾隆從國庫中出,會有江春這一類的大商人支持,可是江春挪用了錢財支持乾隆南巡,又得從其餘的地方撈錢。
總之,羊毛是出在羊身上。
最終吃虧的,都是百姓。
不過王長青清楚眼前的人是乾隆,他不可能把內心的想法,都這般說出來,而且王長青很清楚,他心中想的一點都不能說,隻能說好話,必須要討得乾隆歡心。
這是他要做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乾隆心中留下好印象。
即使王長青清楚,這是阿諛奉承,是諂媚乾隆,但他也沒有任何負擔。因為他進入乾隆的眼中,以後科舉入仕,做官後主政一方,他自當勤政愛民,這是他的底線。
討好乾隆,是手段。
讓百姓以後過上好日子,才是根本。
王長青遍讀史書,對曆朝曆代都很是熟悉,大唐有無數諫臣,這些諫臣諫言皇帝,也不會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如兩宋時期,也有無數士大夫,能勸諫皇帝;到了明朝,也依舊是如此,文臣不僅有才華,更有膽魄和忠骨,敢於諫言。
到了大清朝,諫官已經消失了。
別說是勸諫皇帝,就算是民間但凡有一些文字映射到皇帝乃至於大清朝的,那都是殺頭的大罪,所以王長青很清楚,不能說實話。
王長青思索一番,道:“黃大人,依小子看,皇上南巡,至少有八個方麵的好處。”
“哦,哪八點?”
乾隆灰白的眉頭揚起,露出驚訝神色。
他沒有想到,王長青一開口,就是八條好處。
就算是紀曉嵐,也是麵露驚訝的神情。換做是他來說,恐怕也找不到這麼多的好處,沒想到王長青倒是厲害,一開口就是八個方麵的好處。
王長青神情鎮定,道:“第一,訪查民情。”
“皇上坐鎮北京,在紫禁城之中,得到的消息,都是各部大員上奏,以及地方官吏稟報。遇到良臣,消息自然屬實,不會欺上瞞下。可是遇到奸佞,便會遭到欺瞞,導致皇上不清楚地方的民情,不了解各地情況。”
“皇上南巡,自北京出發,途徑天津、山東、河南等地,一路走來,到了江蘇境內,沿途所見所聞,能讓皇上真切了解到百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