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唯有皇上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才能了解到百姓的疾苦。”
王長青侃侃而談,沒有半點猶豫。
這話一說完,乾隆滿意的點了點頭,但他卻說道:“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第二點呢?”
紀曉嵐一顆心也放心。
他擔心的,是王長青耿直諫言,最終惹怒了乾隆。
王長青挑好的說,這最為合適。
王長青繼續道:“第二點,讓利於民。”
乾隆心情頗為逾越,問道:“讓利於民,這是怎麼說?”
王長青說道:“皇上南下途中,巡訪民情,一遇到困難的地方,都會減免賦稅,保證百姓沒有後顧之憂。”
“在市井之中,小子曾聽人談到皇上南下的事情,說皇上曆次南巡,到如今為止,為百姓減免的賦稅,多達上千萬兩。”
“這不是小數目。”
“對百姓來說,一粥一飯,便是生活。”
“少了賦稅,百姓的日子,便好過很多,能熬過災年,能熬過水患,就能再度活下來。”
王長青說道:“單單是這一舉動,便是萬家生佛,讓無數的百姓,能不再貧苦。不說百姓能大富大貴,至少他們能有飯吃有衣穿,這就足夠了。”
“說得好!”
乾隆聽得是熱血沸騰。
那清瘦的麵頰,也多了一抹紅暈,是被王長青一番話說得激動的結果。這一刻的乾隆,仿佛覺得遇到了知己一般,很是欣喜。
誰都喜歡聽好話,尤其是皇帝,特別是乾隆。
紀曉嵐坐在一旁聽著,心頭感慨。
王長青這小子會說話。
事實上,乾隆見麵賦稅的事情,自然是存在的。王長青卻是通過這個點,大書特書,不斷的把事情散發開來,讓乾隆開心高興。
這是王長青的厲害之處。
乾隆已經是迫不及待了,繼續道:“王長青,第三點呢?”
王長青說道:“第三,巡視河工。”
“陸地上的河道,許多地方淤泥彙聚,導致河道不通。一旦天降大雨,河水泛漲,便是四處成災。而靠近海岸邊上的百姓,海防公事如果做不好,海水泛濫侵襲,便有無數百姓無家可歸。”
“皇上南巡,遍查河工,才能將這些風險化解,防範於未然。”
“按理說,這是官員的職責所在。”
“可是有些事情,從百年前便羈押了下來,一直沒有人去做。如果沒有人提及,官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過問。皇上親臨視察,有了皇上金口欽點,官員自會全力以赴。”
王長青說道:“這是第三點的好處。”
乾隆捋著頜下的胡須,有些飄飄然了,道:“你的一番分析,倒也有些道理。巡視河工,的確是皇上一直在做的事情。那麼,第四呢?”
王長青繼續道:“第四,考核官吏!”
“小子聽聞,皇上每一次南巡,每到一地,慣例都是讓官員述職,陳述下去內的政事,以評估官員是否稱職。”
“皇上南巡,便猶如一柄尚方寶劍,懸掛在官員的頭等。”
“如果他們不務正業,不顧百姓,皇上尋訪到,便會摘掉官員的頂戴,罷免他們的官員。這些官員為了能考核過關,為了能讓皇上滿意,也會全力以赴。”
王長青說道:“這是小子提及的第四點好處。”
乾隆此時此刻,心中無比歡喜。他聽王長青的話,就仿佛是夏日吃了一口冰鎮的西瓜一般,全身上下的舒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