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白身變舉人
對於乾隆的愉悅,王長青能感受出來。畢竟他剛才所說的一番話,就是單獨針對乾隆的。這樣的話語,隻能在乾隆的麵前說。
如果在王長青知道乾隆身份的情況下,都無法讓乾隆龍顏大悅,那就太失敗了。
王長青收斂心神,整理好心中思路,繼續道:“第五個好處,在於開科取士,為國掄才。正常的科考取士,流程長,且不容易,堪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金榜題名的人,是少之又少。”
“偏偏江浙一帶不同,這裏文風薈萃,有太多太多的名士,也有太多太多滿腹經綸的人。”
“通過科考,未必能讓這些人一展才華。”
“皇上南巡,沿途接見士人,接受他們的詩文,接受他們的策論。通過這些方士,挑選江浙一帶的有才之士,能為國家挑選無數的人才。”
“皇上了解到江浙士人的情況後,增加生員錄取的名額,讓無數沒能金榜題名的士人,得以一展才華,可謂功在社稷。”
王長青侃侃而談,言談中,似乎是流露出對乾隆高瞻遠矚的敬仰。
恰是如此,乾隆更是歡喜。
在他身份沒有表露的情況下,聽著人誇讚的話語,心裏麵真是太舒服了。
乾隆迫不及待的問道:“第六呢?”
王長青說道:“加恩士紳!”
“但凡有功於社稷的士紳,為國出力的士紳,皇上南巡途中,盡皆封賞。如此加聖恩雨有功之人,有德之人,天下士紳,盡皆頌揚皇上的恩德。”
“如此,天下士紳歸心。”
王長青表情篤定,一副認真的神態,道:“皇上此舉,可謂有大功。”
乾隆捋須道:“有理,有理!”
紀曉嵐站在一旁,嘴角輕微的抽了抽,但他的表情瞬間就恢複了平靜。他忽然發現,王長青這小子,雖然是年輕,但論及拍馬屁的功力,比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恐怕就和砷能比一比。
不過論及了解乾隆,普天之下,真正能摸透乾隆的人,也就是和砷一人了。
乾隆繼續道:“第七呢?”
王長青繼續道:“第七個好處,彰顯國威,盡顯大國氣度。皇上每一次南巡,都會前往南京,祭拜前明的帝陵。此舉在小子看來,一方麵是公開祭奠,彰顯大清的浩大氣度;另一方麵,則是昭告天下,大清遠超前明。”
這話說出來,王長青自己,都有些尷尬了。
實在是牽強。
“好,好,說得好。”
乾隆連連撫掌稱讚,盡是讚許。
“呼!”
王長青看到了乾隆的神情後,鬆了一口氣。他心頭暗想,總算是把第七點蒙混過關,他對於自己的提法,怎麼都覺得牽強,沒想到,偏偏這話倒是有效果。
隻剩下一條了。
王長青順勢繼續道:“第八條好處,皇上南巡,是蕭規曹隨,遵循聖祖康熙爺的先例。康熙爺在世的時候,也曾經數次南巡,以穩定大清的天下。咱們乾隆爺南下,理所應當。”
“哈哈……”
乾隆終於是忍不住了,放聲大笑起來。
笑聲中,盡是讚賞。
這一次南巡,從北京到揚州來,王長青的話,是最讓他暖心的,也是最合他心意的。想到朝中的一個個大臣,都是開口諫言,都反對他南巡,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想到這裏,乾隆便很喜歡王長青。
這小子,很是有才。
乾隆笑罷後,道:“王長青,聽老紀說,你雖然是唱戲,但才學和學識都不差。既然有才華,為什麼不參加科考,而是一心撲在唱戲上呢?”
紀曉嵐一聽,暗道王長青的機會來了。
隻要王長青說好了,得了乾隆的青睞,參加科舉的事情,便會非常的輕鬆。
王長青微微一笑,說道:“黃大人,家父王景興,一輩子都在唱戲,都想要振興慶餘班。去年家父過逝的時候,臨終之際,曾給長青提了兩個請求。”
“第一,振興慶餘班。”
“第二,參加科舉。”
“在父親病逝後,長青便想著,先完成家父的遺願,所以全力以赴的振興慶餘班。索性得了諸多前輩的提攜,慶餘班很受歡迎。”
王長青道:“到如今看來,家父臨終的第一個願望,已經是達成了。接下來,長青也會著手溫習書籍,參加朝廷的掄才大典。”
乾隆頷首道:“有孝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