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Web3.0將引入IoT、AI3.0和虛擬現實技術,通過“全息影像”與元宇宙結合,實現貨幣、公司、社區、城市和國家的物理世界和數字孿生世界的一體化。
如果說,從Web1.0到Web2.0是漸進和演變,那麼,從Web2.0到Web3.0,則是突變,甚至充滿了轟轟烈烈的“顛覆”。這是因為,Web3.0所帶來的絕非是僅僅改變互聯網經濟的商業模式,消除Web2.0內卷化的基礎,而是在技術層麵上進一步實現比特重塑原子,在經濟層麵上提供了未來數字稀缺性資源和社會財富分配的新模式,使集體和社區擁有未來,而不再是少數大規模企業擁有未來。所以,Web3.0將不可避免地衝擊互聯網誕生以來的既得利益結構,特別是強大的傳統資本,有助於探索解決全球範圍數字經濟發展不平等的新路徑。根據a16z的最新報告,預計2031年,Web3.0用戶數將達到10億。這就是說,從更為長遠和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Web3.0勢必影響傳統地緣政治,導致以所謂技術政治為基礎的全球秩序,影響現代公司製度和國家治理規則和體製。
中國作為一個數字經濟大國,需要對Web3.0繼續持開放和積極的態度。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去蕪存菁”和建立科學的監管體製。現在需要注意的是,基於雲端的監管機構正在超越基於國家的監管機構,以及國際法治正在成為代碼規則。
最後,我想強調,Web3.0的未來道路還很漫長,充滿挑戰。例如,如何設計公平的權力結構(equitable power structures),實現去中心化的技術和分布式權力的動態性平衡就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挑戰。此外,還有來自保守觀念的懷疑論者的挑戰,以及現實中的以Web3.0名義的商業炒作和投機。但是,曆史將會繼續證明Web3.0的生命力。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林嘉文博士(Gavin Wood)將以太坊描述為“一台全球計算機”。最近,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等人發表的最新論文《去中心化社會:找尋Web3.0 的靈魂》,試圖闡述如何通過靈魂綁定的通證(“soulbound”tokens,簡稱SBTs),開啟從“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社會信用,創建具有可分解、共享權利和權限的新型市場,進而由“靈魂”組建DAO,構成基於豐富和多元生態係統的去中心化社會。將“靈魂”概念引入區塊鏈和通證領域,且與金融、藝術和DAO結合,賦予革命性的內涵,其意義不可低估。可以肯定的是,Web3.0是一個動態的體係,不斷吸納新的能量和形成新的動力,其所麵臨的技術困難正在不斷得到克服和解決,不斷逼近由一個充滿理想和理性的群體所設定和調整的目標。
在本書第一章,有一句開卷語,是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的一句話:“30歲的萬維網,已然不是我們想要的互聯網了。”所以,需要Web3.0;所以,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包括本書作者這樣的年輕人,不斷加入互聯網創新,最終使Web3.0成為人們希望的、期待的互聯網,成為向好的(For good)的互聯網。
也許,能達到這樣目標的互聯網很可能是以Web3.0作為重要架構和主要機製,以元宇宙作為展現形式的Web4.0。
朱嘉明
2022年5月25日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