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段子說:

乞丐不好意思要飯,結果餓死了;商戶不好意思要賬,結果自己門店關了;不好意思向心儀的人表白,結果她跟別人走了;不好意思讓客戶簽單,結果客戶在別人那裏簽單了;不好意思和優秀的人來往,結果自己變得平庸了;不好意思招呼熟人,結果熟人變成了陌生人。

很多人都有不好意思的心理。因為不好意思拒絕,結果隻能委屈自己;因為不好意思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被搶走,卻隻能忍氣吞聲;因為不好意思出頭,結果與機會擦肩而過。

生活中,不好意思的事情有很多。每天被不好意思傷害一點,一年積累下來就是大危害,一輩子積累下來就能讓我們失敗。可以說,不好意思心理,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不好意思就像心理上的一個毒瘤,別再讓它禍害你,不論是在愛情、事業,還是生活中,都需要我們“臉皮厚”一些。該爭的就得爭,該拒絕的時候就得拒絕。

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自己內心恐懼,被“不好意思”所限製,羞於去做。突破心理障礙,才能坦然麵對這一切。

俗話說得好,“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該爭的時候就不能矜持。本書不隻分析了不好意思的心理根源,更幫助我們尋找了根治的方法。重點在於教我們如何戰勝不好意思的心理,避免在未來吃更多的虧。

雖然人們常說吃虧是福,但並不是所有的“吃虧”都是福。一味地吃虧,隻會讓我們變得懦弱。所謂的“吃虧是福”,本身是一個利益交換等式,吃虧者並不希望自己的利益白白受損,而是希望用“吃虧”換來“福”,是一種“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如果我們吃的虧不能換取更大的利益,而隻是損失利益,又怎能算是福呢?隻有吃明白的虧才是福,然而很多人卻是吃的啞巴虧。要記住,有些虧可以吃,而有些虧,是不必吃的。

所有的不好意思,都可以歸結於麵子問題。一些人不敢表達觀點,羞於表現自己,無非是因為怕丟麵子,怕被人笑話。比如你的褲子在公園的長椅上粘了一塊口香糖,你總是覺得別扭,生怕別人指指點點。其實,大家都很忙,並沒有誰會盯著你的褲子看。所以,不必緊張,大膽一點,你沒那麼多觀眾。

我們最怕的可能是與眾不同吧,當大家都穿短袖時,你一個人裹一件毛衣,就會覺得特別不自然,擔心大家像看大猩猩一樣看自己。其實,不管你怎麼做,總會有人不認同你,不看好你。而你就是你,何必非要和別人一樣?與其處處迎合討好所有人,不如安心做自己,耐心等待被你品質吸引的人,他們會主動且樂意和你走到一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開始是為防範壞人,但到後來,我們已經不好意思開口了。殊不知,關係不都是從陌生人開始的嗎?不妨主動一點,與陌生人交往,不僅可以鍛煉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為自己構建新的人脈。

我們除了不好意思和陌生人搭話,有時候也不太好意思麻煩熟悉的人。尤其是臉皮薄的人,多半都是能自己扛的就自己扛,不會找朋友幫忙。富蘭克林說:“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換句話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積累出來的,這種積累就是在你來我往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你麻煩我開車捎你一程,改天我麻煩你去超市順便幫我帶一瓶二鍋頭。就這樣,我們越走越近,並且越來越相互了解,促使感情進一步加深。

此外,也有人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那麼好而自卑,在親戚朋友麵前抬不起頭。卻不知道,能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就是最大的麵子。

成功人的字典裏不存在“不好意思”。華為總裁任正非說:“隻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太平洋集團前總裁嚴介和也說過:“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不好意思就像烏龜的殼,背著它,我們既走不快,也走不遠。所以,放下怯懦、自憐和自卑,別再不好意思了。

必要的時候要大膽一點,該求人的時候就自信一點,該表現的時候就勇敢一點,該爭取的時候就主動一點,該堅持原則的時候就堅定一點,該說“不”的時候就果斷一點,該開口的時候就別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