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經常給你安排大量超負荷的工作,你怎麼幹都幹不完,但不敢說,怕丟飯碗;同事故意把他的工作推給你,屢次借錢不還,你怕影響同事關係,選擇不說;朋友托你幫忙給他找份工作,不答應便說你不夠意思,找到了又嫌職位不高,待遇不好,鑒於朋友關係,你忍了;火車站看見可憐的小姑娘向你要錢,你一時心軟,把自己的午飯錢都給出去了,回頭才發現手機不見了,你也忍了,怪自己太傻、太好騙。
因為心太軟,臉皮太薄,不好意思對別人說“不”,結果,總要默默地忍受著他人的請求,無理的、為難的、難為情的,統統接受。可在內心裏,又常常感到難以忍受,胸口像是憋了一口氣,很想大聲地對他們吼一句:別煩我了。
可你不敢,因為不好意思,更擔心別人會因此疏遠自己,會在背後誹謗自己。我們總是在向外部環境屈服,這樣活著,未免太過軟弱,太過窩囊。要知道,“好好先生”往往是費力不討好的,反弄得自己狼狽不堪。該忍時忍,不該忍時,就不要瞎忍。正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一忍再忍,突破自己原則的忍,那就是懦弱。
小美是位新手媽媽,堅持母乳喂養1年多了。辦公室的張姐生完2胎,產假剛過就來找小美取經,如何能母乳哺乳這麼長時間。
小美笑著說:“無非是多喝水、勤喂奶之類的。”但張姐眨眨眼,笑嘻嘻地說:“是不是你的吸奶器好用?要不我們一起用吧。”
兩個人共用一台吸奶器?小美以為自己聽錯了。這麼私人的物品怎麼能共用呢?
“我的吸奶器重,每天背來背去好麻煩,你反正每天都要帶,我們一起用吧。”張姐又說,“我的擠奶時間和你錯開,保證不影響你。”
張姐是公司的關係戶,在公司已經有十幾年了,領導見了她也要讓幾分;才進公司1年的小美有些猶豫,勉強同意了。
噩夢就此開始了。
張姐每天上下午要各擠奶一次。為此,小美隻能把擠奶時間推到了中午,擠完奶扒幾口飯,還沒休息就要上班了。
更鬱悶的是,每次張姐都要用小美的全套擠奶工具:擠奶器、奶瓶、喇叭口……每次擠完奶倒入自己的擠奶袋後,張姐從來不洗工具。“奶可是金貴東西,你看我乳頭破了都在堅持擠奶呢。這些奶可不能洗,留下的就當送給你家囡囡。”
就這樣,兩個人共用了半年多的擠奶器。
漸漸地,小美發現寶寶有些變化,吃不下飯,臉色也越來越差。去醫院一檢查,居然得了乙肝!
自己不是乙肝攜帶者,家人也都沒有病毒,怎麼得來的呢?小美百思不得其解。
在同事的提點下,小美才得知,原來問題出在張姐身上!她居然有乙肝!這時的小美才追悔莫及,恨自己沒有給寶寶接種乙肝疫苗,更恨自己礙於麵子,與他人共用了擠奶器。
生活中,麵對同事或親朋好友的不合理請求時,很少有人能夠狠心拒絕對方。殊不知,一旦答應一次,你就無法再拒絕第二次,最終隻會徒惹一身騷。所以,該說“不”的時候就要大膽拒絕,否則,很可能會讓自己成為“冤大頭”。
從這個角度來講,學會拒絕是很有必要的。難不成銀行搶劫犯請求你幫他望風,你也要幫忙嗎?當然,有人會反駁說,這是犯罪違法的事,不一樣。可很多時候,正是我們的不好意思無形中助長了對方不道德的心理,長期下去,不但自己難受,也滋生了負麵風氣。
如酒桌上的拚命勸酒,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潛規則:但凡酒桌上勸酒,不能不給麵子。再比如,和閨蜜一起聊天兒,當好朋友聊到某人的隱私話題,甚至有人身攻擊的苗頭時,無人製止,隨著時間推移,大家就都喜歡在背後嚼別人的舌根子。
社會中有很多負麵風氣,都是人們的“不好意思”滋生出來的惡果。在人類的語言中,拒絕的話最難說出口。可永遠的“好好先生”,會給人一種虛假感,且極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而成為“冤大頭”。別再千篇一律地“不好意思”了,麵對不合理的請求,就要勇敢地拒絕,大聲說“不”。
BMW,是寶馬德係的一個品牌,不過有車的朋友都知道,它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BE MY WIFE,意思是車如老婆,恕不外借。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遭遇過被借車的經曆。不借吧,朋友情分和親戚麵子上過不去,害怕被戴上一個“小氣”的帽子。借吧,車不比其他物品,價值高又嬌貴。自己開出去刮了蹭了,自扇兩耳光也就算了。若朋友開出去刮了蹭了,那可就難辦了。朋友不修,自己也不好意思提起,隻能吃啞巴虧。這還算好的,萬一出個交通事故,不但開車人要負責,車主也要負相應責任,還會涉及金錢。
資料一:
2015年2月,石家莊一輛白色寶馬因為嚴重超速,於高速路上衝出護欄掉進路邊的懸崖,直至次日上午才被路人發現並報警。經救援發現,車內三男一女已經全部身亡。而駕駛人並非車主,屬於借車載客。由於肇事者死亡,車主不但要自行承擔車輛的損失,還需承擔4名乘客高達數百萬的死亡賠償金。原車主聞訊幾近崩潰。
資料二:
重慶人雷先生借車給朋友劉某。劉某開車到成都,沒想到雷先生兩天內連收三次違章停車短信通知、一次違章闖紅燈通知。而借車人劉某卻是電話不接、短信不回。雷先生最終選擇了報警,結果民警告知他這屬於財產糾紛,需要走司法程序。
有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車主都有過被借車的經曆,大多數人因顧及情麵,勉強將車借出。“不借吧,說你小氣,借了吧,真怕出意外。”這是我們有車朋友共同的心聲。不願意借車,並非都是摳門,也不是不顧情誼,實在是借車有風險,後果難承擔。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導致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製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簡單來說,就是以下幾種情況是需要車主來承擔責任的:
(1)出借故障車,車主要擔責;
(2)借給飲酒人,車主要擔責;
(3)借給無駕照者,車主要擔責;
(4)“順風車”載客,出事後車主要擔責。
而值得警惕的是,千萬不要以為買了保險就一切萬事大吉。在以一切利益最大化為基本原則的企業信條下,保險公司也不是輕易就賠的,比如以下三種情況,借車出現事故之後,保險公司是不予賠償的:
(1)未經車主同意二次轉借,不賠;
(2)對方駕照不合法、駕照類型不符、酒駕,不賠;
(3)撞傷或撞死車主家人的。
所以,為了規避風險和不必要的麻煩,對借車這件事,我們還是要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盡量予以拒絕。有時候,雙方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能真正維持友情的方式。若是好心借車給他,結果最後出現事故,導致糾份,朋友也會失去。與其這樣,倒不如一開始就拒絕。
據媒體報道,2014年4月,某地居民徐友發聽信哥們兒崔海生的單方麵謊言,以為他有駕駛證,就把自己的愛車借給崔海生,讓他帶女朋友兜風。徐友發的心思很單純,哥們兒好不容易交了個女朋友,正值“穩定軍心”階段,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幫哥們兒一把,所以借車的時候絲毫不含糊。可他沒想到,他這一借還借出問題來了。
崔海生當晚酒後駕駛,撞上一輛摩托車,造成摩托車主受傷以及兩車損壞,恐懼的崔海生棄車逃逸,給摩托車主帶來救援不及時的二次傷害。法院審理此案時,認為徐友發聽信了崔海生的一麵之詞,存在一定的過錯,在此事中需承擔一定的責任。最終,徐友發承擔了該事件超出交強險賠償30%的賠款共3萬元。
事後,崔海生自知理虧,再也沒有和徐友發聯係過,兩個鐵哥們兒就此陌路,而徐友發的女友更是與徐友發分手。
不要總是一味地說“是”。大是大非上,該拒絕時,就應該果斷拒絕,這不但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一種保護,是對相互間感情的真正負責。
在小品《有事您說話》中,郭冬臨扮演的“郭子”是個極其熱心的人。但凡有人請他幫忙,無論那件事他能否做到,他都會第一時間應承下來。比如,科長讓他幫忙弄一節車皮,他明明沒這個能力,依舊點頭答應;為了給人買票,他不惜“一夜風流”,甚至還學會了“風流功”;不假思索地答應幫人家扛白菜,結果讓自己的老丈人冒充民工。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就像劇中的郭子,與人交往時喜歡說大話,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隻要別人開口,不管事情大小難易,先答應了再說,當真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切都隻是為了一點麵子。
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事情辦好了,把自己累得夠嗆,朋友卻一臉理所當然;事情沒辦好,也很少得到一句暖心的話語,反而惹得一身騷,無語話淒涼。
曾秩全在同學圈裏是公認的急公好義,當代“宋江”。新聞裏說的用竹竿給幾位室友挑飯、幫同學簽到、給朋友當“僚機”等,都是他曾經做了無數遍的事。即使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他依舊是這個性格。因此,單位上但凡誰有事,總會第一時間找他。
不久前,他突然四處借錢,且金額不小。對此,朋友們都很詫異。他工作不錯,家庭條件也很好,雖然才參加工作不久,但基本上不存在缺錢的可能,幹嗎要借錢呢?原來,他的一個好哥們兒把人給打了,要賠一筆醫藥費,找他借十萬塊錢。但他沒有這麼多錢,就想著找幾個比較要好的朋友,幫忙把錢湊齊了再借給好哥們兒。
有朋友問他:“你自己都沒錢,幹嗎還要答應他呢?”
曾秩全說:“我也想拒絕,可我找不到理由啊,而且,他可是我的好哥們兒,若是我拒絕了他。這以後說出去,別人還怎麼看我,還怎麼混。”
事實上,他口中的好哥們兒,基本上也就是每年聚會的時候才見一麵。而且,那人沒什麼原則,尤其在錢這件事上,一向是“大錢小還,小錢不還”。在大一的時候,曾秩全就曾借給他幾百塊錢給女友打胎,結果,直到畢業了都沒還錢。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或是出於善心,或是出於麵子,對別人的請求從不加過濾,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困難的,都照單全收。但要知道,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辦到就能辦到的。因為各種條件的限製,很多事情我們都束手無策。因此,當別人向我們提出請托的時候,別急著應承,先考慮一下,這事是否有能力去辦,如果辦不成,那就不要承諾別人,否則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楊飛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銀行工作。正巧,他的一個高中老師想開一家公司,但缺少資金,得知這件事後,便問他能不能幫忙貸點款出來。
最初,楊飛本想拒絕,畢竟他剛參加工作不久,在單位還沒什麼分量,而且那位老師的貸款資格並不符合規章製度。但他又想,這是老師第一次找自己幫忙,若是拒絕不太好。而且,老師找他也是給他麵子,於是,他一口應承下來。
可當他的老師滿心歡喜地回家租好門麵,聘好員工,隻待資金到位便開業時,楊飛這邊卻遲遲拿不出錢來。老師非常生氣,責備他說:“你開什麼玩笑,就算你不幫我,也不能這麼害我啊。”最後,老師一氣之下與他斷了聯係,楊飛有苦說不出,隻能苦笑。
古人雲:輕諾必寡信。隨口就向別人許諾的人,往往不會有什麼信譽。這是一個客觀上的問題,人力有盡時,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做到的。隨口向別人承諾,也很容易遇到自己無力完成的事,最終會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