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現實的。不管我們是出於善心,亦或是為了麵子,一旦答應幫別人辦事,隻要事情沒辦好,那就隻有一個結果:讓別人對我們失望。而生活中,人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空口說大話的人。更何況,一個人行走社會最重要的就是信譽。有了良好的信譽,才能得到更多的青睞,因此,“言必行,行必果”就變得十分重要了。輕諾者必寡信,最終會寸步難行。
任何事,當需要做出承諾時,我們都必須慎重,無論對象是誰,都不要輕易應承超過自身能力的事。否則,不但會給自己帶來困擾,更會給別人帶去損失,無端破壞雙方感情。就像故事中的楊飛,既讓老師平白損失了金錢,又破壞了師生間的情誼。所以拿破侖才會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
總而言之,遇到他人請求,先給自己一分鍾的冷卻時間,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辦這件事,如果沒有能力,請果斷拒絕,千萬不要逞強。
上司又額外布置了一件任務,同事又托付了一個“小忙”,辦公室又沒水了……一次又一次地幫忙,忙得頭昏眼花,拒絕一次別人都會認為你不夠意思,太自私,事情辦得稍不如意就各種怨聲載道。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我們還要繼續下去嗎?自己手頭的工作還沒有忙完,要接受他們的額外請求嗎?
在工作中,很多人出於與同事們搞好關係的心理,對於各種各樣的請求,總是來者不拒,常常因此使自己陷入身心崩潰的境地。還有一些人,為了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員工,任勞任怨、積極助人。怎麼說呢?有這份心是不錯,但請不要成為一個職場裏的“濫好人”。職場關係不是靠“有求必應”來維係的,優秀員工也不僅僅靠任勞任怨就可以。通過做“老好人”,得來的“好關係”,也沒什麼值得慶幸的。
高振宇自小就被父母教導,與人要和善,能幫就幫,畢竟出門在外靠朋友。於是,他總認為別人請他幫忙,就不應該拒絕,從學校到走進工作崗位,他都是如此。
剛進入公司那會兒,為了給人留一個好印象,他每天特地抽出時間跟同事們打成一片。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周,辦公室的人他就都熟悉了個遍,同事們也都知道了他的性格。漸漸地,大家都願意和他開玩笑了,平時有什麼跑腿的事兒也都讓他幫忙做。後來就更不生分了,連倒水、掃地、中午叫餐這些雜事,都不跟他客氣。
剛開始的時候,高振宇還幹得津津有味,覺得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不錯,未來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漸漸地,他發現不對勁兒了。原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公司業務也漸漸熟悉了,上麵給他的工作量也逐步大了起來,自然也就沒什麼時間處理雜事了。可同事們卻好像已經習慣了這些事由他來做,依舊有事沒事就請他幫忙。
高振宇覺得很苦惱,他不想再做這些雜事,也試著拒絕過。可隻拒絕了一兩次,就有同事說他不好,透露出不滿的意思,這讓他有些糾結。繼續拒絕,怕同事們說他翅膀硬了擺架子,連這點小事都不願意做;不拒絕吧,本職工作又完不成。
一時間,高振宇陷入兩難,無比後悔自己之前充當好人。
俗話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但如果我們在予人玫瑰的同時,還要予人月季、牡丹,和其他各色各樣的花,那就不是手有餘香,而是怪味兒衝天了。
君不見,在金庸先生的眾多小說中,被讀者評為最不受歡迎的主角之一,就是謙謙君子、似乎對任何事情都能容忍的張無忌。大多數讀者都認為他沒有原則,處處留情,做事拖拉,簡直就是個“濫好人”。所以女讀者認為他花心,男讀者認為他沒有男子漢氣概。但實際上,他並非濫情之人,之所以給人留這種印象,就是因為他太好說話了。
在工作中也一樣,一味地迎合別人,總是妥協、逆來順受,別人並不一定買賬,自己也並不會因此就得到別人的尊重,反而會讓別人看輕。相反,如果我們學會適當拒絕,隻要拒絕得有理有據,那麼,不但不會得罪對方,還會讓對方真正尊重我們,從而對我們刮目相看。畢竟,有誰會對一個隻進不出的悶葫蘆表示尊重呢?
丹佛大學丹尼爾斯商學院的院長克莉絲汀·裏奧丹曾說過:“太隨和、太好說話的員工雖然試圖給上司或同事留下好印象,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凡事都要有度,太好說話,不但不會讓你有所收獲,有時候反而會阻礙你的職業發展。”
因為在他人看來,凡事都謙讓、隨和,從不與人爭論、辯駁的人,要麼是沒有主見,要麼就是油嘴滑舌、處事圓滑。而不管是哪一種人,都不為人所喜。
隻會一味地迎合,而不敢大膽說“不”,雖然會給他人留下“好說話”的印象,但也會讓別人抓住你的短處。今天你接受了對方的無理要求,來日你便拒絕不了他的其他要求了。因為對方在未開口之前就已經認定你不會拒絕,這份認定是不容易推翻的。如果你拒絕了,別人非但不會感念你以前的仗義,還會因為你此時的拒絕而心生怨恨。
正所謂,升米恩鬥米仇。當你所提供的幫助被人視為常態時,別人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一旦停下,反而會引來惡意的目光。因此,大多數時候,說“不”要比說“好”更加有助於我們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別再做職場“濫好人”了!同事並不會因此就銘記在心,上司也不會覺得這是公司必需的能力。與其讓自己疲於奔命,不如勇敢地拒絕,學會說“不”。
生活中,有太多人因為礙於麵子或情分,不得不接受來自同事、朋友,甚至是親人的抱怨、哭訴。常常是家裏一個人情緒不好,連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非常壓抑;辦公室裏有人鬧情緒,連帶一群人都不敢大聲喘氣兒;買東西遇到情緒不好的售貨員,經常莫名其妙地與之發生口角。情緒,就像傳染源一樣,會肆意影響周遭的人。
因而,有人說,在企業裏,將自己的負麵情緒傳染給別人的人,最令老板厭惡。因為他會把一個人的不爽,蔓延成整個公司的不爽。也有人因此提出,生活中最需要幫助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很會表達自己負麵情緒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表達的人。一個人,即使原本天性樂觀,但聽過太多的負麵信息後,也會變得陰暗消極,看什麼都是黑的。
趙倩穎最近就很煩惱,因為她的外婆總是跟她說一些令她特別難受的事情。
趙倩穎很孝順她的外婆,每天都會抽出一點時間陪外婆聊天,外婆也會把不順心的事說給她聽,但外婆很少和她說具體是什麼事情,隻會把一些氣話說給她聽。
比如:我不如早點死了算了;我幹脆搬回老家自己住;沒人聽我講話;我死了你們就可以安心過日子了,等等。
每一次,趙倩穎都隻是靜靜地聽,小心說話,因為她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怕觸了外婆的黴頭。況且,每次說完後,外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她也就沒放在心上。但時間久了,她也會莫名其妙地生出消極情緒,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很難受。
這一天吃午飯的時候,家人一起討論暑假旅遊的事,問外婆要不要一起去。不知道為什麼,外婆突然就生氣地說:“你們全去旅遊吧,我一個人看家。”
趙倩穎勸道:“一起去吧,好不容易一家人一起旅遊。”外婆說:“不去!不用花錢啊?!”然後又是一番氣話。說什麼:“生女兒不堪!不如去生個蛋。”趙倩穎不知道外婆是在說她,還是在說她媽媽。整整一個下午都覺得心裏憋得慌。
很多時候,我們迫不得已地做了別人不良情緒的垃圾桶。如果說這是相互的,那麼可能還會覺得平衡,就是大家互相傾訴、互相理解和支持,然後大家都會有一種收獲了美好的感覺,或得到情緒的釋放。這是一種情緒的流動和支持。
但如果隻是單方麵的,那這樣的關係和方式就會讓被傾訴的那一方,日益變得壓抑和感覺到不平衡,如此一來,這樣的關係早晚都會麵臨結束。因為沒有人可以一直做別人情緒的垃圾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每一顆心靈也都是敏銳而善感的。我們很容易被身邊之人的情緒和看法所左右和感染。
李曉彤和秦潔從小一起長大,關係非常好。李曉彤是個嫻靜沉穩的姑娘,而秦潔則極富情緒化,但凡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鬧翻天。
從上小學起,秦潔就很喜歡把自己的煩惱一股腦兒地向李曉彤傾訴,還總讓李曉彤幫她拿主意。開始的時候,李曉彤還是很熱心幫助的,可久而久之,她發現自己的情緒有時候也會跟著秦潔的情緒變化,於是開始擔心。
大學畢業之後,因為工作原因,兩人去了不同的城市,李曉彤暗自高興,終於不用再受閨蜜的言語轟炸了。可沒想到,秦潔一有什麼心事,還是會第一時間給她打電話。這讓李曉彤很無奈,她想朝秦潔吼一句:“我不是你的垃圾桶,不要一有什麼破事兒都往我這裏倒。”但她又不願傷了彼此感情,每次隻能耐著性子敷衍。
現代人的壓力很大,上學要考試,工作想升職,還要思量結婚生子的事,還要考慮養活老父母和孩子,更得為房子、車子發愁。不用管別人,自己的煩心事就一堆接一堆地來,此時再去為別人的事分憂,那可就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倘若耳旁念叨得多了,每個人都會發瘋。
更可怕的是,當我們好不容易調整好心情,朋友親人又來找我們訴苦,結果,對方心情好了,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卻獨留下我們自己身陷在他人的煩惱中,不得解脫。如此一來,長期反複陷在灰色情緒中,我們又如何能有好心情呢?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總是順心如意,遭遇情緒低落是在所難免的事。可將自己的負麵情緒統統傾倒給別人,無異於將自己的痛苦重新施加給別人。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經常聽他人無謂的“傾述”,隻能讓自己遭受他人無形的傷害。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做他人的傾聽者,無非是為了證明“我是有用的,別人是認可我的”。但我們不必以此來證明自己,我們已經有自己的生活和煩惱了,就不必再做他人的情緒垃圾桶了。
跟漂亮女上司來一段情緣,與帥氣經理談場戀愛,這是無數人當初踏進職場時曾經幻想過的美好場景。然而實際情況是,經理中年禿頂,露齒一笑中透出幾分猥瑣;漂亮的女上司比你早生了二十年,如今正值更年期;又或者,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破壞別人家庭、出賣青春美貌與肉體的小三。
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對於職場曖昧,尤其是與上司曖昧這種事,現實遠比偶像劇來得殘酷;不知有多少人就因為拿捏不住尺度或不懂得拒絕,成為職場中的炮灰。
趙藝璿剛畢業就進了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不久,一部門領導看她表現不錯,就把她要到了他的部門。領導也很賞識、關心她。可沒想到的是,這個領導對她的態度越來越曖昧,甚至時不時地有過分舉動,讓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次她加班。下班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了,領導讓她去辦公室,說跟她談工作,結果也沒說什麼工作,一會問她缺不缺錢,一會問她需不需要買件衣服,甚至還坐到她旁邊,摸她的臉,誇她長得好看。趙藝璿逃出辦公室,那一夜,她心很亂。
趙藝璿將自己的苦惱向閨蜜傾訴。閨蜜告訴她,最好不要拒絕領導,免得工作中被穿小鞋。更何況,這年頭兒,誰沒有個曖昧上司,隻要尺度拿捏好,升職加薪分分鍾的事兒。閨蜜的話讓趙藝璿有些反感,但她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也就打算先忍著。
隨著時間推移,趙藝璿發現自己在工作上越發順風順水了,領導仍舊跟她保持曖昧,這種感覺竟讓她有些著迷。她開始相信閨蜜,也許,就這麼曖昧下去也不錯。
直到那一次,領導在街上遇見她,請她吃飯。之後,領導直接帶她去了賓館。突來的襲擊一下子讓她清醒過來,驚慌中,她逃離了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