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國有企業原屬工業局管理,1997年工業局撤銷,經濟委員會取而代之,1999年移交給工業發展總公司,二輕工業總公司的職能一起並入,2001年10月工發總公司名存實亡,職權不再,企業屬地管理,由鄉鎮、街道工業辦公室主管。國有工業是地方經濟的主力軍,今以“工業部門”標出。
因為國有企業經過多種經營方式的改革後仍無回天之力,地方競爭性中小企業不得不被逼上產權改革之路,形式有股份合作製等,兼並數量居於次要位置。曾經輝煌的企業,資產犖犖可觀,受到民營企業的青睞,力圖兼而有之。外部人收購,必然遭到內部人的抵製,加上運作的失範,磨而不合,玉石俱損;或後來者居上,職工告別根據地,踏上漫漫的“下崗”路。兼並沒有相當的人文環境,存在過分的占有欲,一方得到的同時,另一方卻是失去。
這所縣級冶煉廠走紅於大躍進年代,市場經濟結束不計成本的生產,資源節約漸成共識,高能耗產業淘汰出局。產權改革選擇兼並,新廠主舊瓶裝舊酒,產品未曾轉型,再次走進死胡同。職工要求歸還企業,卻無回天妙手,第2次麵對殘局,一個“散”字了結。企業具有地域性,“人定勝天”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1 一位受眾的現場直播
2007年8月27日,與原農機公司季亮訪談,他曾是冶煉廠改製工作組成員,至今塊壘在胸。此廠淨資產40多萬元,以零資產被兼並,條件是保留職工崗位。他的話引起我的注意,決定“親自過問”,探求內情。
冶煉廠坐落在離縣城50公裏處,1970年建廠,工人一部分來自關停的礦業,1997年改製時在職員工132人,離退休42人。傳統產品為矽鐵,1994年因電耗而停產,先後開發花崗石、雙麵襯、檔案箱等產品,未能成功轉產,計劃經濟時代的獨家冶煉廠的優勢不再。
2007年11月10日,采訪周金水,一位年近40的人,不能細說全貌,呼來父親補充。周金水原為農民,在工人地位崇高的年代,有幸“抵職”,繼承父業,令“泥腿子”夥伴欣羨不已。現在悄然回到農村,利用寬敞的住宅購置織機,我們在轟然的梭聲中開啟話局。
他談到自己的非公正待遇:“全廠6人的合同於1999年10月到期,廠方不再續簽,補償150元/月,共10個月,其他人買斷工齡。我們到勞動局、企業改製辦公室上訪,回答說可以不簽字,畫過押就挽不回。
“6人中有1位女性,懷孕時停發工資,隻得送煙給副廠長,才見到工資。”
提及結束階段,他列舉幾件特殊的事:“車間主任的夫人管倉庫,副廠長半夜裝車,偷運鋼材。工人發覺後,將縫紉機搬回家,退休工人加入其中,扯到一點布也算是享受一道‘晚餐’。資產拍賣後,工人還堆石阻止。”
他話語不多,但透露的信息令人關注。我打聽可繼續采訪的人選,父子倆報出一二人,我馬不停蹄,直奔廠區宿舍。向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打聽,他提醒我不能采訪此人,以免被既得利益者的同路人誤導,主動帶我到街區尋找那位上訪代表。行走1公裏,找到目標人物,一位接近60歲的人,名叫田盛地,立即回家與我攀談,聲明遺漏處可用文字材料補充:
“企業陷入困境,廠長尋找聯營單位,去過貴州,在省城見本縣編號的轎車,主動上前攀談。車主是位軋鋼廠的老板,兩人一拍即合,啟動兼並談判。兼並後,利用湖南更低的電價,矽鐵爐遷去,設備約七八十萬元,經營人員中飽私囊。我廠生產地條鋼,至2000年5月9日,因過度耗能,禁止中頻爐生產。退休職工失去安全感,要求養老、醫療‘兩費’移繳勞動局,沒有落實,開始發難。兼並者停繳在職員工的養老保險費,停發退休工人工資,引起強烈不滿,要求收回產權,政府予以采納。
“資產拍賣後買斷工齡500元/年,附近2單位卻是1600元/年,白泥礦高於我廠。我們到縣企業改製辦公室交涉,沒有結果。組織到市政府上訪,為聚集人氣,決定不參加者扣100元,被扣人諷刺說讓我去買藥吃。我們乘大巴去,我向接訪人申明自己是無固定期限合同,未解除合同就要領工資,他表示同情。1周後,即2001年12月解除合同,原定6月結束,工人多領6個月工資。
“廠區已拍賣,2001年4月,買主開始施工,但工人的工齡錢沒到手,大家撬大石封門,輪流值班。5月7日買主雇用社會閑雜分子20餘人對付工人,2人被打倒,我們報告縣政府,國資局和工業發展總公司領導趕來,支持職工,生活費、工齡補償費、養老保險費全部落實,冶煉廠不再存在。”
夜幕降臨前我們結束談話,他交給我一疊材料,答應物色1人下次再聊。
2008年1月11日,再次登臨田盛地家,他邀來孫木剛,聽取他的發言:“原電價每度0.23元,1995年後加到0.5元,超過0.5元就無法維持生產。兼並後生產地條鋼,在晚上10點至次日8點利用峰穀電偷偷進行,市技術監督局夜查,被封。地條鋼用廢鐵燒成,質差,不可用於建築。
“冶煉廠初辦時煉生鐵,1976年改為矽鐵。”
我擔心本地貧礦,有礦也含量不高。
他解釋道:“40裏外有矽礦,含量為97%。”
他繼續說:“煉成的二氧化矽是鋼鐵廠的原材料,在計劃經濟年代,鋼鐵廠得到一半低價鋼材供應,供銷科長截留,賣價不知,廠長與他同穿一條褲子。
“設備與土地分別拍賣,前者價值數百萬元,卻以50萬元成交,參拍人10位,舉牌人少,有串標嫌疑。僅廢鐵1項就有200多噸,掛車10多輛。土地超過25畝,無人競標,以底價350萬元拿地,令人沒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