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交通部門辭鋒的單向性(1 / 3)

交通部門分為客運、貨運、修理三部分,客運在市場化初期國有、集體分立,形成競爭局麵,1992年合二為一,個人承包線路,站台統一管理,改製後壟斷局麵不變。貨運、修理被迫進入市場競爭,改製後更是如此,但貨運仍有殼資源,吸納社會掛靠單位,不乏坐收漁利的成分。修理追求利潤最大化,人力代替設施更新,定位在小打小鬧的格局。

1 客運公司“全部”的外延

2007年6月17日,通過關係得到吳向眾的電話號碼,聯係後他在工作地等我。他49歲,誠懇地與我攀談:“1983年退役,有傷殘證明。1992年因車輛私化,單位收取管理費和場地費,售票員無事可做,不發工資。我外出修輪胎,行情還可以,但腰傷難支撐,2003年動手術。這年動員買斷工齡,分別做工作,我這裏來過三次。我可得5萬元,不足以繳納養老保險,我不買。出股金2.5萬元,送股1.3萬元,共3.8萬元。

“三位職工有病在身,不買斷,也不繳股金,死活也要留下,公司踢不掉。”

他推薦任南山,我請求先打招呼,得到同意。

7月2日,我出現在任南山的辦公室,他說:“分站宣傳都要買斷工齡,職工照辦,發現領導沒有買斷,到單位鬧,沒有崗位,不發工資,隻好撤退。有的2年失業金不領,也沒有挽回,簽過名就定局。老實人已走,總站卻有人堅持到底,單位繳養老保險。

“2004年12月繳股金,董事長100萬元,7位董事、2位監事各50萬元,部門經理20萬元,小兵2.5萬元。2005年1分息,2006年1.1分息。

“董事長應能力加財力,選舉產生,我公司卻是交通局的一位科長擔任。”

7月31日晚,進入應有財家,他告訴我:“2003年工齡買斷,0.18萬元/年,我33年。根本沒有提起入股,知道後到交通局吵,要求工齡0.3萬元/年。我不清楚,資產屬國有,為什麼要入股?”

“董事會、監事會如何產生?”我問。

“哪裏知道,我們做做吃。”

8月12日,采訪修理工,林富才在場,向他請教,他說:“改製時客運修理點撤銷,留下沒有工作,我買斷工齡。24年工齡,每年3股,共72股,值5萬元。客運站業務包括長途車、5路市內公交、城鄉公交,沒有形成競爭局麵,不會倒閉,入股安全。”

8月31日,走進裝飾材料店,采訪武長平,他說:“承包過7年客車,心裏總擔心出事,前功盡棄。到省城的客運以及2路最熱門的公交路線都被服務中心挖走,沒有肥肉;上班工資千把元,看老板的臉色,決定買斷工齡走出。

“這個商城,裝飾材料店原隻有我一家,現在增加,大熱天3個月無業務。資金不足,20萬元的工程,驗收後才付款,要求預付80%,回答沒有先例,我隻好放棄。

“對老單位有感情,十七八歲進去,20多年心血投入,畢竟旱澇保收。出來是種鍛煉,在鍛煉中成長。”

2008年7月9日,與出租車司機徐師傅交談,他說:“我沒有入股,頭頭撈,小兵沒花頭。”

“地皮值錢。”我說。

“都是頭頭的,輪不到我。”

從檔案看,客運站改製待遇優於一般企業。《改製方案》顯示:賬麵資產5476萬元,負債3163萬元,淨資產2313萬元,不包括土地。在職員工597人,退休及供養人員304位。全員置換身份,重新簽訂合同。距退休5年的內退,男50歲,工齡30年的同樣處理。男50歲、女40歲,解除合同,自謀職業,辦理“協交”。工齡買斷每年500元,自謀職業的選擇貨幣安置,另加現金補貼,共0.18萬元/年,2003年底之前離開,加生活費320元;選擇股權安置,贈1送2,工齡每年1股,每股500元。繼續上班人員,股份贈1配2,配股部分需出資。

國有股占20%~30%,職工35%,中層以上20%,董事、監事15%。

受讓人必須是公司職員,要演講,評分職工代表占60%,國有資產管理局和主管單位40%。

2 貨運公司的掛靠鏈

2007年8月6日晚,在熟人的帶領下,進入阮天裕家,他49歲,說道:“原職工100人,今46人。我開車謀生,單位繳養老保險,動員下崗,我們不簽名。”

9月14日,采訪白泥廠職工,張師傅在座,問他的單位,答是貨運公司的,請他談談。他說:“工齡買斷,每年0.1萬元,一半人走。職工入股1萬元,董事會四五人,每人3萬元。我分到紅利0.7萬元,如要退股,非15萬元不可。”

“你單位憑什麼生存?”我問。

“社會車輛掛靠我車隊,繳管理費比單獨繳養路費便宜。他們發現更合算的地方,跑到外省,新車不來掛靠,數量下降。坐辦公室的原吃館子,現在減少。一旦實施費改稅新政,不存在單項養路費,掛靠消失,還有一筆小收入,停車場出租,5萬元/年,董事會一人包去。”

“你自己的職業?”

“購置20噸貨車1輛,運陶土、鋼筋,1月20天上路。”

11月11日,采訪修配廠職工時,在座的薛師傅說他來自貨運公司,在我的請求下,他說:“啟動改製時,在政府的牽頭下,一家集團公司想買我公司,職工反對。去留自己選擇,走的人簽協議書,工齡錢每年0.1萬元,其中一半由留下的人出。他們後來反悔,告狀,省城也去,沒有成功。

“職工很堅決,推選董事長前,決定資產平分,不管股金多少;有效益,分紅按股金,這些都寫進章程。

“月月公布財務,年底向全體股東彙報。

“掛靠車300多輛,辦公人員的月薪800元,獎金200元。我股金2萬元,不上班,生活費200元/月,單位繳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