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物聯網的蓬勃發展,物品編碼標識係統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建立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物品編碼標識係統不僅關係到我國信息網絡的發展,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物聯網的發展進程。

本書係統介紹了物品編碼標識基礎理論,力求推動我國編碼標識係統的發展與創新,並構建出以物品編碼標識技術為基礎,服務於物聯網、供應鏈及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的科學、全麵與開放的物品編碼標識係統。

本書在理論研究方麵,首次提出了物品編碼標識概念模型,提出了國家物品編碼標識係統總體框架,統一了物品編碼標識的相關概念,解決了由發展帶來的對物品編碼標識認識的不確定性問題,為物品編碼標識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基礎研究方麵,本書規範了物品編碼標識相關術語,提出了物品編碼標識標準體係表,標準體係的建立能有效地減少標準的重複製定,優化人與物、物與物的溝通,為物品的可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提供支持,提高電子商務、供應鏈及物聯網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效率,進而帶來經濟利潤;在關鍵技術方麵,本書搭建了物品編碼標識供應鏈智能化雲服務平台架構,這有利於加快建立供應鏈智能化最佳實踐孵化器,進而孵化行業供應鏈智能化解決方案,並通過實踐,推進供應鏈智能化服務的產業化進程。

全書共九章,主要包括信息標準化及物品標識概念模型、物品編碼及標識定義、物品編碼標識係統發展及應用情況、物品編碼標識標準化、物品編碼標識標準體係、物品編碼標識技術、物品編碼標識相關標準、國家物品編碼標識係統和物品編碼標識行業應用等內容。

國家物品編碼標識係統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是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架構,並且需要不斷地完善,因此對其的影響涉及多方麵的因素。正是物品編碼標識係統的複雜性帶來了其與應用結合的困難。書中雖提出了若幹行業的解決方案,但實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兼容性依舊不甚清晰,有待於今後的實踐、完善和提高。

本書由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標準化研究所所長、21世紀中國電子商務網校校長張鐸編著。本書中的大量素材與數據引自《國家物品標識體係研究報告》,該報告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委托北京交通大學開展的“國家物品標識體係研究”基礎性研究項目的成果。21世紀中國電子商務網校副校長戰複東為本書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建議。國家農業部信息中心傅博寧參與了本書的策劃和編寫。北京交通大學的王耀球、侯漢平、穆東、陳立、朱惠琦、楊葉飛、孫小雲、董辰,中央民族大學的胡佳玉、薑睿,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李嬌,北京工商大學的於超群,北京服裝學院的張倩,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韓樹之、劉曉冬,21世紀中國電子商務網校的寇賀雙、劉娟等參與了項目的研究與本書的編寫。感謝所有為本書作出貢獻的同人、朋友、親人們。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可能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