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漏洞 (1)(1 / 2)

池峰城的揮刀上陣,使舊關防線得到初步鞏固,但這並不能讓黃紹竑完全放心,因為他知道眼前的局麵隻是暫時的,要想持久,困難極大。

從小接受的軍事教育,與常年內戰積累的作戰經驗都告訴黃紹竑,接下來對手的兵力可能還會成倍增加,並且將從舊關這個結合部再次穿過。

這個漏洞要趕緊補,而修補的關鍵,仍然隻能寄托於援兵的盡快到來。

黃紹竑親自趕到太原,當麵向閻錫山討要援兵。這回他改變了策略,有意識地提醒閻錫山:假如娘子關不保,忻口也就打不下去了。

這句話很靈。老閻思前想後,決定把即將奉令調來山西的川軍撥給黃紹竑。

黃紹竑卻擔心川軍戰力不夠,他想要的,還是忻口戰場上的部隊。

老閻何等樣人,那也是人中精靈。一聽黃紹竑的意思,馬上就把整個身子都伏在了桌上,不行不行,忻口正麵的人馬是無論如何抽不出來了。

他倒真不是小氣。這時候香月又向忻口戰場添了兩個聯隊,你還要再抽陳長捷的部隊,豈不是要人命嗎?

不出所料,香月在發現單靠龍山師團仍無法攻破娘子關後,又加派第109師團參戰,舊關附近的日軍越聚越多,終於得以從池峰城防線的縫隙中穿過,一下子逼近了黃紹竑位於陽泉的指揮所。

就在這險峻一刻,川軍的一個旅終於抵達陽泉。

劉湘在國防會議上發言時,有人還覺得他在放大炮,說過就算了,沒想到劉湘回去後振臂一呼,川軍上下無不響應,皆願出川抗戰。

出征時,川軍共編兩大集團軍,北上的為鄧錫侯集團軍。鄧錫侯雖為劉湘節製,但在後者未統一全省前兩人卻是冤家對頭,鄧某純粹屬於被打服了不得不低頭做小弟的那種。

在四川給劉湘管著,成天低眉順眼,寧願出來換換空氣,所以一說要出川抗戰,鄧錫侯第一個就出來了。

現在這個旅,即為鄧錫侯的先頭部隊,但是看到他們,黃紹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北方的天氣已經很冷,其他部隊皆著棉衣,但這些四川兵由於來自南方,卻仍然身著單衣草鞋,下麵穿的竟然還是夏裝短褲,尤其他們的武器差得要命,仍是“川中諸侯爭霸”時用的那套東西,皆為川造土槍。

最常見的是步槍,也不知道是怎麼造出來的,打完幾發子彈後,必定要和20世紀80年代的黑白電視一樣,這裏那裏出點毛病,非得狠勁兒敲打兩下才能繼續使用,有的連甚至隻有兩三支步槍能真正打得響,而且川軍的步槍,十之八九都不配刺刀,頂多是再配一把大砍刀。

在當年的抗日戰場上,川軍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字:苦,而鄧錫侯由於不屬劉湘嫡係,則又苦上加苦,苦到讓你無法想象,與之相比,陝軍教導團的裝備幾乎都可以說是奢侈。

鄧係川軍之所以這麼慘,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一直駐紮成都,外圍水路皆被劉湘所控製,想買武器都買不進來,隻能土法上馬自己造。

本來閻錫山答應川軍到達後,由他給予整補,可是晉東風聲鶴唳,太原儲存的彈藥不是被他留下來做守城用,就是準備以後做“老本”的,哪裏還能再掏得出來。

沒奈何,他就編了一個借口,說是所有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都運到黃河以南去了,沒法再追回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川軍是來保衛山西的,老閻礙於情麵,緊緊巴巴地送了幾挺衝鋒槍給川軍。這點東西,對川軍來說是杯水車薪,哪裏夠用。

所以站在黃紹竑麵前的川軍,就變成了如今這種“武器不堪殺敵,衣被難以禦寒”的模樣。

黃紹竑的心涼到了極點,但是眼下救急如救火,於是下令川軍帶著他們的“破銅爛鐵”出擊,以擋日軍之鋒。

川軍雖既窮又苦,卻鬥誌高昂,一說要出來打日本人,都是笑逐顏開,精神百倍,沒一個怕苦或者怕死。

過去川軍遇到打仗,士兵半路逃跑是常有的事,據說為防止逃兵,有的部隊在士兵晚上睡覺時,甚至不讓穿褲子——你總不能光著腚四處亂竄吧。

但這次北上抗日卻是例外,基本沒人跑過。瑟瑟冷風之中,穿著單衣的川軍有的連草鞋都穿爛扔掉了,隻能赤著腳在冰淩上走路,然而無一人畏縮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