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夭折了的速度 (2)(1 / 2)

德國人的閃擊戰後來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希特勒以外交掩護戰爭,外交為次,戰爭為主,而當戰爭為外交所誤,任何奇襲或高明戰術都難以獲得成功的可能。

不過由於當天出動的是孫元良第88師的主力精銳,所以雖是攻堅,但仗打得總體還不賴,尤其是黃梅興旅攻擊能力很強。

黃梅興外號人稱黃老虎,端的是位虎將,他從左翼旋回,猛地向海軍陸戰隊撞擊過去,頓時把後者撞得齜牙咧嘴。

接著,黃梅興又采用“逐次前進”的方式,像擠牙膏一樣,一點點把對手往牆根裏麵逼。

這邊“逐次前進”,那邊就得節節後退,退到最後,長穀川清不得不把特製的鋼板防盾都拿出來,以遮擋前方如雨的槍彈。

到了中午,黃梅興越戰越勇,已經打到了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附近。戰場之上,日軍遺屍遍地,剩下來的人,有的躲進司令部,有的則慌不擇路,逃進了公共租界。

如果是閃擊,戰果會更大,但在變成攻堅之後,一遇較為堅固的障礙,前進就十分困難。黃梅興不管打得多麼順手,實際的據點卻並沒有拿下多少,他自己也在當天的戰鬥中殉國。

晚上,張治中接到政府命令:不可進攻,待命。

當然又主要出自於外交上的考慮。

接下來的兩天,都是“待命”,隻能做一做攻擊準備。

隨著時間的延續,張治中感到這樣不行,日本海軍陸戰隊會得到增援,援兵一到,陣地戰就更加難打了。

無論如何,要在對方援兵登陸之前,先把岸上的這些據點多拔掉一些。

8月17日,張治中請得旨意,遂發動第二次總攻。

他將這次總攻命名為“鐵拳計劃”。

已經兩天沒有大的動靜,長穀川清必然會有所麻痹,現在我再給他來個閃擊戰,一定能用鐵拳把他打到崩潰。

鐵拳所向,果然凶猛。

在鐵拳行動中,張老師“如何攻”的課題成果被付諸實踐。

攻擊部隊按照當時畫的地圖和冊子,很容易就找到了陸戰隊的地堡。圍住之後,先用步兵“清場”,解決周邊的陸戰隊,接著炮兵轟擊,要是炮彈轟不了,再用工兵爆破隊去炸,十八般武器全使上,反正非把這個地堡從名單上清除掉不可。

8月17日那天,光王敬久第87師就一口氣打下了近10個地堡,嚇得日軍都不敢待在小地堡裏,紛紛縮到大據點裏麵去,有的連頭都不敢露一露,唯恐被流彈所傷。

張治中除聽取通信兵報告推進情況外,還要求每占領一個據點,就要將街道門牌號碼拆下以做憑據。

最後一塊門牌沒法交,因為部隊已經打到黃浦江邊了!

可問題是,小地堡好打,大據點難攻。

長穀川清圍繞大據點,事先在每條道路上都放置了很多堅固障礙物,並以坦克戰車作為活動堡壘。

又有死堡壘,又有活堡壘,閃擊戰也因此虎頭蛇尾,終於又變成了攻堅戰。

張治中親自在前線督陣,指揮炮兵對大據點齊射,射是射中了,但目標堅固得很,就是毀它不掉。

不過當天的總攻,仍然是兩次總攻中最出色的一次。

除了“鐵拳計劃”較為突然和犀利外,中國空軍的強力支援也是張治中發揮出色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空軍的壓迫下,海軍陸戰隊十分狼狽,高射炮拚著命地往上打,真是聲如連珠,彈發如雨,簡直比過年晚上放爆竹還熱鬧。

空軍如此神勇,卻是原來大家都想不到的。

“七七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在廬山緊急召見航空委員會副主任毛邦初。

上山的時候,毛邦初的額頭不斷落下汗珠。

你不要以為毛副主任是因為爬山累出了汗。事實上,他人坐在滑竿上,根本就不用費什麼力氣,可就這樣,毛邦初出的汗竟然跟抬他的轎夫差不多了。

在見到蔣介石後,這位老兄大汗淋漓的秘密終於露了底。

蔣介石問他,我們現在有多少架飛機可以應戰。

毛邦初回答:91架。

一聽這話,蔣介石的臉當時就紅了,通紅。

為什麼隻有91架,航空委員會的檔案記錄我看過,明明有500架,怎麼隻有91架能打仗,其餘那400架呢,你給我藏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