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298980549874420746,7298980553875786779,7298980549719231538,7298980549807311913,6883440117109754887,7071200634816433188,7340508629834943550,7298980549903780879,7298980551677971482,7298980549580819507,707784586879513703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86764830,7298980551761857562,7298980553934507017,7077845871479507982,7298980551673777179,7298980549979278399,7298980549647928347,7298980551933824035,7220732984675011618,7077845868778359816,7298980549840866338,7077845868795153438,7077845868791057444,7298980549664705570,7298980553959672869,7329815783368821822,7298980549882809344,7298980549656316940,7298980549874420736,7294567280581544997,7298980549786340402,7298980558204308518,7077845871479491614,7298980549962501161,7078185810025008142,7340577590995848254,7315417075101469723,7077845868790959117,7077845868790959111,7298980555960355866,707784586879094272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潼關失守,連鎖反應隨之發生。
河東、華陰、馮翊、上洛四郡防禦使(警備司令)不約而同地選擇棄城逃跑,他們一跑,士兵立刻作鳥獸散。在他們身後,留下四座空空蕩蕩的城池。
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到長安,蔓延進李隆基的皇宮之中。
李隆基依然不相信潼關已經陷落,他還在等消息,他相信會有將領把好消息帶給他。
然而,好消息一直沒來。
直到傍晚,到了該舉平安烽火的時間,潼關方向毫無反應,這時李隆基終於相信,潼關失守了。
因為按照約定,如果潼關一切正常,那麼傍晚時分就應該點起烽火向長安報平安,現在平安烽火沒有如約點起,說明潼關已經淪陷於敵人之手。
前所未有的恐懼感從李隆基的心底升起,這是他七十年人生中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然而這一刻卻真實發生了。更令他難堪的是,潼關失守,便意味著長安保不住了,開國一百三十八年的大唐王朝居然連自己的國都都保不住了。
這一夜,李隆基一夜未眠,他不知道他的王朝該往何處去。
第二天(天寶十五載六月十日),李隆基召來宰相開會,想聽一聽宰相們的建議。
這次會議對於別人而言純屬意外,對於楊國忠而言早在意料之中,他等這一天已經好久了。
看別的宰相無言,楊國忠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請陛下前往劍南戰區總部——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
李隆基思考片刻,便同意了,畢竟蜀郡易守難攻,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容身之地。
前往蜀郡的動議便這麼定了下來,李隆基一臉惆悵,楊國忠臉上不動聲色,心裏卻樂開了花:一切盡在掌握。
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二日,恐慌的情緒在長安愈演愈烈,百姓手足無措,百官人心惶惶,這一天百官上朝的出勤率創下曆史新低:不到百分之二十。
看著明顯空了的朝堂,李隆基的心更涼了,人心散了。
歎息之後,李隆基高調宣布,朕將禦駕親征,討伐安祿山。
在場官員麵麵相覷,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雖然沒有言語,但眼神裏都暗含著潛台詞:陛下說夢話吧!
官員們早把李隆基看透了,那個曾經英明果斷的皇帝早就消失了,現在這個皇帝隻不過是過去那個皇帝的肉身而已。
李隆基繼續自說自話,作出自己的部署:
京兆尹魏方進為禦史大夫兼置頓使(善後處理總監);
京兆少尹崔光遠升任京兆尹、西京留守;
宦官將軍邊令誠(誣殺高仙芝、封常清那位)掌管皇宮所有鑰匙。
以上部署是公開的,接下來的部署都是秘密的,一般人不知道:
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集結禁衛六軍,不分青紅皂白地賞賜一番,同時精選九百餘匹戰馬,集結待命。
到這時,絕大多數人依然被蒙在鼓裏,知道內情的人寥寥無幾。
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注定將載入史冊。這一天,開國一百三十八年的大唐王朝皇帝李隆基偷偷放棄國都,前往蜀郡。
天剛蒙蒙亮,李隆基攜楊貴妃姐妹、皇子、嬪妃、公主、皇孫、楊國忠以及親近宦官、宮女出延秋門,一路向西開始逃難。
李隆基所做的這一切,保密等級甚高,皇宮中知道內情的人很少,而那些不在皇宮的嬪妃、公主、皇孫也被排除在外,一切都是為了高度保密。
接近上朝的時間,還有官員在宮門外等待上朝,宮中儀仗隊也已經就位,用於計時的滴漏聲依然清晰可聞,一切看上去、聽上去都很正常。
突然,宮門打開,宮女和宦官爭先恐後往外衝,皇宮內外頓時亂作一團。
皇帝已經跑路了!
沒有比這更恐怖的消息了。
李隆基跑路的消息迅速傳播,長安城的王公貴族紛紛四散逃命,那些昔日氣派無比的豪宅頓時成了一座座空宅。
能跑的人紛紛往城外跑,不能跑的人也想方設法往城外挪。
不過,有一群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別人往城外跑,他們往城裏跑。
這是一群有賊心、有賊膽的人,他們的目標是皇宮和那些已經成為空宅的豪宅。
他們衝進了豪宅,衝進了皇宮,目標很明確:搶一把。搶完之後,揮揮手,放把火。
從表現來看,這是一群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混亂中,也有幾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這幾個人騎著毛驢進了李隆基的金鑾殿,指指點點後,揚長而去。
長安的混亂達到了頂點。
這時,西京留守崔光遠和宦官邊令誠站了出來,他們組織人撲滅了大火,殺了十幾個趁火打劫的人給猴看,長安的秩序這才安定了下來。
然而,安定下來的長安已不再屬於李隆基,它已經屬於安祿山了。
西京留守崔光遠派自己的兒子前往洛陽會晤安祿山,與此同時,邊令誠也把皇宮內的所有鑰匙獻給了安祿山,這一刻,長安向安祿山敞開了大門。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原本這句話與李隆基無緣,現在李隆基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
離開長安僅僅二十裏,李隆基就成了狗不理。
逃難之前,李隆基派宦官王洛卿提前出發,到沿途經過的郡縣通知官員作好接駕準備,李隆基滿心以為這樣就可以一路順風,沒想到,事與願違。
到了望賢宮,李隆基一看,別說接駕了,連條狗都沒有。
再一打聽,李隆基呆住了,負責通知官員接駕的宦官王洛卿居然跟鹹陽縣令一起玩起了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既然這兩人指望不上了,那就找別人吧。
宦官奉李隆基之命再去召喚別的官員,結果別的官員也藏起了貓貓,一個來接駕的也沒有。
狗不理的李隆基挨到了中午,以為情況會有好轉,不想,沒有更好,隻有更糟。
到了飯點,連飯也沒有。
無奈之下,楊國忠隻好親自出馬,到街上給李隆基買了幾個燒餅,本來還想多買幾個,不巧,賣燒餅的沒剩下幾個,想多買,沒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附近百姓得知李隆基駕到的消息,便自發出來貢獻食物,這下正合了嗷嗷待哺的皇孫們心意。
皇孫們顧不上體麵了,直接用手抓著粗米飯吃,一會兒工夫,全吃光了,再摸摸肚子,還沒吃飽。
含著金鑰匙出生,何時有過這樣的日子。
看著皇孫們狼狽不堪,李隆基悲從中來,不禁掩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