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高興皇帝(3 / 3)

眾人搶著上船,辛讜將人質放掉,急行向北岸前進。途中有回頭看的,辛讜舉劍就砍。

到了淮河北岸,辛讜率軍殺入重圍,杜慆在城上與辛讜呼應,叛軍猝不及防,不敢戀戰,向後敗退。

三天後,鎮海戰區援軍四千人抵達泗州。原本指望這支援軍能夠解泗州城之圍,不料就在淮河南岸,叛軍截止鎮海戰區派遣軍,四千人被團團包圍,全軍覆沒。

接著,叛軍一鼓作氣包圍郭厚本、袁公弁駐防的都梁城,連同令狐綯派出的第二支救援部隊也團團圍住。

第二支救援部隊由之前獻計的李湘率領,李湘率軍出戰,兵敗。叛軍攻進都梁城,俘虜李湘、郭厚本,押往徐州。叛軍趁勢進駐淮口,掐斷了運河交通。

之後,叛軍連戰連捷,南下攻擊舒州、廬州,北上攻擊沂州、海州,一連攻下沭陽、下蔡、烏江、巢縣、滁州、和州。

叛軍為何攻擊如此順利?

一是因為縣城防務普遍稀鬆,幾乎沒有駐軍;二是外來援軍參差不齊,臨時征集的新兵居多,客場作戰,人地兩生;三是最重要的,龐勳叛軍具有多年作戰經驗,戰鬥力強大。

叛軍隻要攻擊順利,人數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如果朝廷軍隊不能及時控製,到最後就是災難性的結果。

一片陷落聲中,泗州城還在苦苦支撐,然而外援斷絕,糧食吃緊,軍民隻能喝稀粥勉強維持。

辛讜向杜慆建議,再出去向淮南以及鎮海戰區求援。

當晚,辛讜率敢死隊十人,手持長柄大斧,駕駛輕舟,暗中砍斷叛軍水上阻礙工程,突圍而出。天亮時分,辛讜一行被發覺。叛軍撥出五艘艦艇圍追堵截,岸上五千步兵夾擊追趕。幸好,辛讜駕駛的輕舟靈便,叛軍艦艇吃水深、行動笨重,雙方糾纏三十裏水路後,辛讜終於脫身。

辛讜先到揚州,向淮南節度使令狐綯求援,再到潤州,向鎮海節度使杜審權求援。還是杜審權大方,二話不說,撥出兩千精兵。令狐綯兵少,糧草卻不少,讚助稻米五千斛、食鹽五百斛,由鎮海兩千精兵押送泗州。

與此同時,朝廷各路平叛大軍陸續趕到。

為了撲滅龐勳叛軍,李漼下令,右金吾大將軍康承訓出任義成節度使兼徐州行營都招討使,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徐州北麵行營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徐州南麵行營招討使,征調各戰區部隊,赴徐州平叛。

徐州南麵招討使戴可師率領三萬大軍渡淮河而南,轉戰前進,龐勳叛軍放棄淮河以南所有據點。戴可師決定,先奪取淮口,再救援泗州城。

鹹通九年(868年)閏十二月十三日,戴可師揮軍包圍都梁城,城中叛軍很少,叛軍們誠惶誠恐地在城上向戴可師叩頭:“我們正在跟作戰司令商議出來投降。”

戴可師壓根兒沒把叛軍放在眼裏,一聽叛軍說要投降,心中大喜,下令全軍後退五裏,拿出誠意,等叛軍出來投降。

等啊,等啊,等了一夜,叛軍遲遲未來。

戴可師派兵前去偵察,發現叛軍早已連夜轉移,留給戴可師一座空城。

戴可師不以為意,一幫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進入都梁城之後,戴可師自以為首戰得勝,居然全城不設防!

也該戴可師倒黴,就在戴可師進入都梁城不久,天降大霧,能見度極低。就在這時,叛軍數萬人突然殺進了都梁城,戴可師三萬大軍來不及集結,潰不成軍。三萬大軍,僥幸逃脫的隻有數百人,戴可師以及監軍宦官沒能逃出來,死於亂軍之中。

三萬大軍如此輕易崩潰,一是因為臨時拚湊,戰鬥力不強,二是因為戴可師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一個王朝一旦走了下坡路,軍力一定跟著走下坡路。

都梁城一戰,長了龐勳誌氣,滅了朝廷軍隊威風,龐勳趁勢在淮南大發公告,民心震動,很多人紛紛逃離家園。

淮南節度使令狐綯隻能采用拖延戰術,派使節告訴龐勳,將奏請皇帝發給他大將的符節和印信。龐勳一直在等待護身符,聽令狐綯如此說,龐勳暫時停下軍事行動,幻想長安飄來護身符。

令狐綯用的是緩兵之計,龐勳用的是自我麻醉。

都梁城一戰後,龐勳有些意滿誌得,一切真是順利,這麼發展下去,要麼在淮南自立為王,要麼得到朝廷的印信,怎麼想,結果都不錯。

人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就開始飄飄然了,龐勳也不例外,開始每天遊玩宴會,觥籌交錯,享受勝利果實。

令狐綯的緩兵之計起到了作用,朝廷平叛大軍逐漸在宋州集結,而龐勳叛軍的擴軍速度卻在放慢,前來投效當兵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更嚴峻的事實擺在了龐勳這個昔日的糧草判官麵前,數萬人的隊伍,糧草如何解決呢?每天一睜眼就是幾萬人的吃飯問題,而龐勳根本沒有穩定的後勤係統。

隻有一個辦法了,搶!

龐勳走上了飲鴆止渴之路,在占領區內征收富戶和商人財產,按評估值征收80%!為起到震懾效果,有數百戶富商被全族處死,罪名是隱匿財產。更可恨的是那些跟龐勳一起從桂州回來的士兵,自認資格老,尤為驕橫凶殘,不僅掠奪財產,還劫掠別人妻女。龐勳礙於老兄弟情麵,無法製裁,老兵們便更加驕橫。

飲鴆止渴,涸澤而漁,龐勳叛軍將占領區翻了個底朝天,也把自身生存的根本鏟斷了。任何軍隊,如果跟老百姓為敵,得不到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支持,這樣的軍隊一定會失敗!

於龐勳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內部還出了問題。

駐守豐縣的守將孟敬文隨著軍事行動的展開有了活思想,既然你龐勳能當頭,我為何不能!

孟敬文謀劃脫離龐勳,自立門戶,不料消息走漏,龐勳有了防備。

龐勳派心腹將領率兵三千協助孟敬文守豐縣,說是協助,實為監視。孟敬文不動聲色,與龐勳的心腹將領見麵,當麵猛誇對方的軍事才能。雙方約定,聯軍出擊,攻打朝廷軍隊。

到了約定時間,孟敬文與對方同時出兵,見對方與朝廷軍隊接戰,孟敬文火速收兵,留對方孤軍作戰。這一戰,龐勳派來的三千人馬全軍覆沒!

龐勳終於下定了決心,清理門戶!

龐勳派人告訴孟敬文:“我軍已占領淮南,龐勳準備親自前往淮南鎮守,準備召集全體將領,遴選一位能將替他留守徐州!”

孟敬文如果冷靜下來,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陷阱,可惜徐州城的誘惑太大了,他無法保持冷靜。他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一定要把握住。

孟敬文立刻騎馬奔向徐州,腦海裏憧憬著自己鎮守徐州的樣子。

徐州越來越近,隻剩幾裏了。

他終究沒能到達徐州。

就在徐州城外,龐勳埋伏的部隊將孟敬文生擒。幾天後,龐勳下令,斬!

此後龐勳與朝廷軍隊鏖戰數次,漸漸不支,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從鹹通九年(868年)七月開始,到鹹通十年九月結束,曆時14個月,龐勳叛亂終於被撲滅。

原本這場由八百人發端的叛亂可以在令狐綯的防區扼殺在萌芽之中,最終蔓延到整個淮南,征調十個戰區軍隊才勉強撲滅。

戰後論功行賞,平叛主帥康承訓出任河東節度使、遙兼二級宰相,杜慆出任義成節度使,協助康承訓平叛有功的沙陀部落酋長朱邪赤心出任大同戰區節度使,後留在京師出任左金吾上將軍,受賜新姓名:李國昌。

李國昌便是晚唐重要人物李克用之父。

守衛泗州城有功的辛讜被任命為亳州刺史,在泗州城危難之際,辛讜突出重圍迎接援軍和糧食,往返十二次。如果沒有辛讜,恐怕泗州城早就陷落了。

即便如此,辛讜依舊上疏謙讓:“我的功勞,如果沒有杜慆,就不能完成。”

心底無私的人,天地總是寬的。

龐勳兵變就這樣結束了,不過還是留了一個不好的尾巴。

平叛主帥康承訓在叛亂平定幾個月後便受到貶斥。時任宰相的路岩和左諫議大夫韋保衡參了康承訓一本:討伐龐勳時,康承訓故意逗留,不肯前進;勝利之後,又不能把龐勳的殘餘黨羽全部殺光,而且貪圖搶奪戰利品,沒有用最迅速的方法奏報!

鹹通十一年(870年)正月八日,李漼免去康承訓的河東節度使及遙兼二級宰相職務,貶為蜀王李佶的師傅,東都洛陽上班。

不久,蜀王師傅也當不成了,李漼再次下令,將康承訓貶為恩州司馬。

直到李漼的兒子李儼繼位,康承訓才稍稍翻身,被授予左千牛衛大將軍。在那不久,康承訓病逝,享年66歲。

康承訓自然存在問題,不然也不會被人抓住把柄,隻是平定叛亂僅僅幾個月,就被如此貶斥,這是一個王朝對待功臣應有的態度嗎?

這叫卸磨殺驢!

寒心的不隻一個康承訓,還有千千萬萬個康承訓。

等到叛亂四起,很多將領敷衍了事時,伏筆其實早在這裏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