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苦主黃巢(1 / 3)

同王仙芝相比,黃巢難對付多了。

王仙芝的屬下尚讓率領殘部前往投靠黃巢,眾人推舉黃巢當最高首領,稱“衝天大將軍”,年號王霸。

黃巢有模有樣地任命了文武百官及僚屬,正式與朝廷分庭抗禮。

同王仙芝一心想被招安不一樣,黃巢把招安當成了過場戲。

合兵一處的黃巢開局不好,不斷被官軍擊敗,於是黃巢便寫信給天平節度使張裼,請張裼上疏皇帝招安。

皇帝李儼下詔命黃巢當右衛將軍,不過有個條件,先解除武裝,遣散部眾,再到京師報到。

黃巢看了看條件,當我傻啊!

不談了,接著打!

黃巢絕對是唐王朝的夢魘,如果沒有黃巢,唐朝可能還會續命幾十年。

黃巢率軍進攻宣州,宣歙道觀察使王凝組織部隊抵抗,在南陵被黃巢擊敗,不過黃巢未能攻陷宣州城。

接下來黃巢展示了他的卓越軍事才能,竟然率軍渡長江南下,鑿開山路七百裏,進入福建,劫掠各州。

黃巢的戰略大轉移是曆代統治者最頭疼的,這神出鬼沒的打法,讓朝廷軍隊防不勝防。若國力強盛,全國上下一盤棋,黃巢的流動作戰不會取得太大戰果,如今唐王朝國力衰弱,各節度使虛與委蛇,各自為戰,黃巢的流動作戰就顯示出了威力。

黃巢如同打入唐王朝體內的鋼針,隨著血液不規則流動,黃巢一天不除,唐王朝一天不安,哪一天黃巢這枚鋼針流進了唐王朝的心房,麻煩就大了。

黃巢率軍攻陷了福州,福建道觀察使韋岫棄城而走。

黃巢正要得意,狠人來了。

狠人名叫高駢,剛剛接任鎮海節度使。

高駢,字千裏,幽州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省景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晚唐詩人、名將、軍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

高駢出身禁軍世家,鹹通六年(865年),率軍破峰州蠻。次年,進兵收複交趾,出任首任靜海軍節度使。後曆任天平、西川、荊南節度使。

高駢一上任就與黃巢死磕,派出部將張璘、梁纘分別向黃巢進攻,連連獲勝,黃巢手下數十位將領紛紛投降。

黃巢一看勢頭不好,揮軍轉向嶺南。

如果把前後的史料組合到一起會發現,高駢的軍事能力在黃巢之上。如果高駢能夠得到足夠支持,他自己又沒有那麼多私心,黃巢很有可能被高駢剿滅。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暫時受挫的黃巢又玩起了求招安的把戲,黃巢寫信給浙東道觀察使崔璆、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黃巢表示,隻要朝廷任命他為天平節度使,便接受招安。

二人如實向上奏報,遭到了朝廷的拒絕。黃巢索性自己上疏,要求當嶺南東道節度使。

李儼讓宰相等高官討論,左仆射於琮強烈反對,廣州是國際船舶及海外珠寶聚集之地,豈能讓盜匪得到!

於琮的說法得到了眾人的呼應,大家決定再為黃巢討論一個官職。

不久,討論結果出來了,擬任命黃巢為東宮侍衛軍司令。

這個職位為正四品,不用問,條件還是黃巢先解除武裝。

毫無誠意的任命狀送到黃巢手裏,黃巢大失所望,破口大罵,太瞧不起人了!

黃巢揮軍攻打廣州,當天攻下,活捉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

黃巢命李迢上疏陳述自己的感受,李迢斷然拒絕:“我世代都受皇恩,親戚遍布朝廷,手腕可以砍斷,奏章不可以替你這種人寫!”

氣節可嘉!

黃巢不再與李迢囉嗦,推出去,斬!

黃巢已成心腹大患,該如何除掉呢?

鎮海節度使高駢上疏提出了征剿黃巢大戰略,高駢說:“我建議舒州刺史郎幼複出任鎮海候補節度使,留守鎮海,都知兵馬使張璘率軍五千據守郴州險要,兵馬留後王重任率軍八千進駐循州、潮州,準備攔截;我自己率軍一萬,越過大庾嶺直撲黃巢大本營廣州。黃巢聽說我親自出征,一定逃走,請詔令王鐸率軍三萬,據守梧州、桂州、昭州、永州四州險要,嚴陣以待。”

高駢的大戰略對付黃巢的流動作戰還是有用的,如果大戰略得以實施,黃巢可能提前被剿滅。

不知什麼原因,大戰略並沒有得到批準,一切隻留在高駢的規劃之中。

黃巢依然盤踞廣州,如果沒有意外發生,黃巢會駐紮下來,耐心經營廣州大本營。對於朝廷而言,雖然損失掉廣州,但總比讓黃巢到處流竄好。

不料,廣州依然沒有留住黃巢。

讓黃巢不敢久留的原因是瘟疫。黃巢陣中士兵受瘴氣瘟疫傳染,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雖說廣州繁華,黃巢也不敢久留了,與眾將商議後,還是準備回北方發展。

黃巢再一次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命人在桂州編製了數十條大木筏,趁山洪暴發,江水暴漲,率軍沿湘江而下,經過衡州、永州,到達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城下。

黃巢的突然出現讓潭州守軍目瞪口呆,不是說黃巢盤踞在廣州嗎?怎麼說來就來了!

潭州行營副都統李係登城固守,不敢出戰,想用潭州城的銅牆鐵壁把黃巢耗走。黃巢不跟李係囉嗦,急行攻擊,隻一天,潭州城破。

李係力戰,逃出一命,前往朗州投奔。李係手下的官兵就慘了,全部被殺,屍首扔進了湘江。

黃巢部將尚讓乘勝逆江而上,進逼江陵,為虛張聲勢,對外號稱大軍五十萬!

真敢吹!

尚讓吹破了牛皮,也嚇破了江陵守軍的膽。當時江陵守軍不足一萬,總指揮官王鐸聽聞尚讓率軍五十萬,頓時心膽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