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還是那個皇帝,隻不過心境變了,行為變了,這種反差不僅在李純身上存在,在很多創業者身上都存在。創業之初,一般都是小心翼翼用心良苦,創業功成則不免放下包袱意滿誌得。每個人在成功後都會強調自己沒有發生變化,實際上變化都是有的,隻是程度大小而已,有的人是量變,有的人是質變,有的人依然能堅持當年的自我,有的人已經在成功的光環下意亂情迷中迷失了自我。
李純屬於哪一類?
他屬於量變的那種人。
過去李純節衣縮食,不講排場,元和十二年之後李純漸漸奢侈起來,過了十幾年的苦日子也該過過好日子了,富有四海的皇帝怎能總過苦日子?
戶部侍郎兼判度支皇甫鎛和衛尉卿兼鹽鐵轉運使程異看出了李純的心思,兩人不動聲色悄悄地向李純呈獻上“羨餘”以供李純消費。所謂“羨餘”,就是沒花完的經費,官員向皇帝呈獻“羨餘”是德宗李適時的惡習,順宗李誦登基之後就革除了這個惡習,李純登基的前十幾年也一直禁止呈獻“羨餘”,現在則是來者不拒。
連續多次“羨餘”呈獻下來,李純對皇甫鎛和程異的看法越來越好,元和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李純下詔,皇甫鎛、程異各自以本職兼任宰相。
兩個不斷賄賂皇帝的家夥居然一步登天當了宰相,一時間輿論嘩然,連長安市井小販都議論紛紛,這樣的兩個人當宰相,朝廷還能好嗎?
生性耿直的裴度再也坐不住了,一直以來,他看不慣皇甫鎛和程異向皇帝呈獻“羨餘”,如今居然登峰造極,將這兩個家夥委任為宰相,太過分了。
裴度給李純上疏,要求李純收回成命,李純再也沒有往日的心胸和肚量,不僅沒有收回成命,反而認為裴度有結黨營私之嫌。
忠臣難當!
靠賄賂上位的皇甫鎛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無法服眾,隻能繼續奉迎皇帝,隻要皇帝對自己滿意,自己的位置就會牢靠。
皇甫鎛抓耳撓腮,打起了官員俸祿的主意。他居然想到了一個移花接木的好辦法,建議李純壓縮官員俸祿,結餘部分充作政府辦公經費。
這辦法還用你想?
李純居然同意了,下詔要求執行。
小人物給事中崔植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愣是將詔書退了回來,同時上奏李純,強調絕不可以采用此類移花接木之策。
李純考慮再三,采納了崔植的建議,全國上下官員長出了一口氣,這下總算不用被皇甫鎛那個王八蛋降工資了。
一招不見效,皇甫鎛並不灰心,他還在等待機會。時間不長,皇甫鎛等來了一批舊綢緞,這批舊綢緞是從宮庫出來的,已經積壓多年,為了清理庫存,交給了皇甫鎛主政的度支對外銷售。
皇甫鎛知道機會來了,馬上動用國庫,將這批舊綢緞全部高價買了下來,然後分發給各支邊防軍。舊綢緞的年頭實在太長了,手一拽就會撕裂,憤怒的邊防士兵將舊綢緞集中到一起,一把火燒掉。
消息傳到長安,宰相裴度氣憤萬分,在奏事之餘向李純作了彙報,李純抬眼看皇甫鎛,皇甫鎛早有準備,抬起自己腳上穿的靴子:“這雙靴子也是宮庫出來的,臣花了兩千文買下的,堅固耐用,腳感還好。裴度的話不可信!”
靴子為證,李純信以為真,裴度怒氣於胸,又不好發作,明知皇甫鎛在欺君,但奈何人家是皇帝麵前的紅人。
自此,皇甫鎛更加膽大妄為,上下其手,元和十四年四月,皇甫鎛聯合同黨將裴度排擠出長安,出任河東節度使。
忠臣出走,小人上位,李純在量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開始講究享受,排場越來越大;
他開始迷信神仙,讓方士柳泌煉製丹藥;
他開始迷信佛教,讓宦官前往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
他所做的一切,讓百官覺得他越來越陌生。
因淮西戰功升任吏部侍郎的韓愈越來越坐不住了,幾天來,他看到百姓為了佛骨舍利頻頻上演瘋狂之舉,甚至有人為了看一眼佛骨舍利而傾家蕩產,還有人在自己的肩頭焚香以示虔誠。
所有這一切都因佛骨舍利而起,必須讓皇帝結束目前的瘋狂局麵。
韓愈向李純上疏道: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恩。假如其身尚在,奉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豈宜以入宮禁!
最後韓愈建議道,將這節所謂的“佛骨”扔到火裏化為灰燼,然後將灰燼扔到河中。
看完奏疏,李純大為震怒,自己用誠心迎來的佛骨竟然讓韓愈說得一文不值,這個韓愈,太狂妄了。
盛怒之下,李純準備將韓愈斬首,裴度等人好說歹說總算保住了韓愈一條命,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即日貶出長安,到潮州當刺史吧。
從長安到潮州,飛行距離一千四百公裏,彼時潮州,瘴癘之地。
也正是因為這次貶黜,韓愈寫出了千古名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此時的韓愈並不知道,他的這位侄孫後來被演繹成民間傳說八仙過海裏的“韓湘子”。如果韓愈能夠穿越,跟“韓湘子”要個寶葫蘆,然後學《西遊記》裏的橋段,拍拍寶葫蘆,衝皇帝李純大叫一聲:我叫你名字你敢答應嗎?
玩笑,玩笑。
時間走到元和十五年正月,皇帝李純越來越感覺口渴,一天喝再多水,還是有口渴的感覺。
這是怎麼了?
當時的李純並不知道病因,後世的我們通過化學分析可以知道,那些方士煉製的所謂“丹藥”,都是含有鉛汞等重金屬的,長期服用後會出現一個結果——重金屬中毒。
李純的口渴,從症狀看,就是重金屬中毒。
李純躺在病床上,心情無比煩躁,本來追求長壽,怎麼會越來越口渴,到底是哪裏出現了問題?
閉上眼睛,李純想起了後宮中的一幕幕:
貴妃郭氏是郭子儀的孫女,家族實力太強,一直以來隻是封為貴妃,沒有晉位皇後,近來有官員指出皇後之位一直空缺,應該讓郭氏晉位皇後;
郭氏所出太子李恒一直中規中矩;
吐突承璀一直想擁立澧王李惲當太子。
這後宮啊,一點都不比前朝簡單。
先不去想了,容日後再做定奪。
正月二十七夜,中和殿。
晴天霹靂平地起。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唐史並不如煙》第七部《帝國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