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奮鬥精神(2 / 3)

但是,約翰·克萊門斯的理想並不是僅僅當一個鄉下小店的店主,他要做各種有利於發財的“事業”。他想發明一個永不停轉的機器,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1837年,約翰·克萊門斯參加了籌建鹽河航運公司的16人小組,可是由於一些原因,籌建工作也失敗了。隨後,他又熱衷於建築一條地方小鐵路的規劃,但也以失敗而告終。

1839年11月,克萊門斯一家搬到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馬裏恩縣的漢尼巴爾。

此時,已經4歲的薩繆爾第一次見到了這條他所傾心的,給他無窮力量與智慧的密西西比河。隻見大河兩岸風景如畫,河麵寬闊,河水清澈如鏡。

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第一大河。它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非洲的尼羅河和中國的長江,統稱為世界四大長河。美麗富饒的密西西比河,發源於美國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嶺之中,逶迤千裏,曲折蜿蜒,河水由北向南縱貫美國大平原,最後河水直接注入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是北美大陸上流程最遠、流域麵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水係。河水像母親的乳汁一樣養育了美國人民。

在這條大河的滋潤下,密西西比河整個流域的人們都過得很幸福。美國人民長期以來稱源遠流長的密西西比河為“老人河”。它的名稱起源於居住在美國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爾公金人,阿爾公金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他們把這條河流的上部叫作“密西西比”。“密西”意為“大”,“西比”意為河,“密西西比”即是“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十分迷人。西岸,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際同藍天連成一片。東岸,河邊、山巔、岩石上、幽穀裏,各種顏色、各種芳香的樹木雜處在一起,茁壯生長,高聳入雲。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在樹下交錯,在樹枝上攀緣,一直爬到頂梢。它們從槭樹延伸到鵝掌楸,從鵝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無數洞穴、無數拱頂、無數柱廊,那些在樹間攀緣的藤蔓常常越過小溪,在水麵上搭起花橋,真是美麗極了。

在鐵路出現以前,密西西比河和它的兩大支流俄亥俄河、密蘇裏河一起,長期占據著交通運輸的核心地位。可以說,它是當時美國的經濟生命線。河上各種運載旅客和貨物的船隻,以及船上的領航員、水手,在兩岸孩子們的心目中是最神秘、最了不起的人。

密西西比河激發了馬克·吐溫的創作靈感,並成為他的著作《湯姆·索亞曆險記》和《頑童流浪記》的背景場地。此時,密蘇裏州是聯邦的奴隸州,年幼的薩繆爾在此開始了解奴隸製,並發展成為他此後著作中曆險小說的主題。

交通運輸的發達,帶來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繁榮。漢尼巴爾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一個城鎮。在薩繆爾一家到來時,漢尼巴爾已是密蘇裏州的第二大城市,上下水班輪都在此停靠。

此時,漢尼巴爾鎮有1000多居民,鎮上開設了兩家大型的屠宰場、三四家酒店、3個鋸木廠、4家雜貨店和兩家旅館,以及鐵匠鋪、皮革廠等,這麼多工廠聚集在這裏,讓這裏人聲鼎沸,顯得很繁榮。

在肯塔基和田納西沒有發揮出才幹的約翰·克萊門斯,在漢尼巴爾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被選為了法院的法官。

約翰·克萊門斯是一個嚴肅、正直而又拘謹的人。在宗教上,約翰·克萊門斯倡導自由,但在為人和執法上,他卻是一位剛直不阿的法官。他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不畏權勢,不欺壓貧民。每一件案件都盡力做到公平、公正。他兢兢業業地工作,很快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全鎮的人都了解他的高貴品質,因此大家都非常信任他。在初到漢尼巴爾時,約翰·克萊門斯幹得很出色。

可是,辦事一向謹慎穩健的約翰·克萊門斯,卻很快交上了厄運。他把佛羅裏達的財產賣給了投機商艾拉·斯托特,然後從這個投機商手裏買下了漢尼巴爾的幾處房子,並且為艾拉做了保證人。後來,艾拉鑽了破產法的空子,宣布自己破產了。這樣一來,他的債務就全都落到了保證人約翰·克萊門斯的身上。為了還清債務,約翰·克萊門斯甚至賣掉了家裏的一些家具和餐具。

因此,在漢尼巴爾,無論當法官,還是擔任其他的職務,約翰·克萊門斯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家中的經濟問題。家裏的生活依然很窘困。家人們也過著朝不保夕的艱苦的日子。可是家人並沒有因此抱怨太多。

為了緩和家庭經濟危機,薩繆爾的母親潔恩·克萊門斯不得不開辦一所寄宿學校,大女兒帕梅拉給人上音樂課,大兒子奧利安則被派到聖路易斯做印刷學徒工,以掙錢來補貼家用。

他們也曾想過要賣掉田納西的那些土地,但是約翰·克萊門斯舍不得賣掉,他希望那一大片土地能給全家帶來收益。至少有那片土地在,他們的日子還能過得踏實一些,至少能讓他們內心稍覺有些安慰。

1847年,約翰·克萊門斯法官因自己的聲望被提名為馬裏恩縣巡回法庭的書記官,並在競選中占有絕對的優勢。選舉應在1847年的8月舉行,這對克萊門斯一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事。當地報紙也報道說,克萊門斯先生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而當選應該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