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奮鬥精神(3 / 3)

然而,就在這年3月的一天,約翰·克萊門斯騎馬去12英裏外的巴美拉鎮,去聽取有關他和漢尼巴爾最令人厭惡的黑奴販子威廉·畢布的法院例會。威廉·畢布在5年前買走了他家的女黑奴珍妮,但500美元價款卻一直沒有支付。

在被強製拍賣部分財物後,畢布心生歹念,他要報複約翰·克萊門斯。畢布從雜貨鋪老板的手中買下了克萊門斯的一張欠款單後,向法院遞交了訴訟書,要求拍賣克萊門斯的財產。現在,約翰·克萊門斯正就此事去聽取裁決。

3月的天氣顯得陰冷無常,天氣說變就變。在回家的途中,約翰·克萊門斯不幸遇到了風雪,他騎著馬在天寒地凍的雪地裏艱難地往回走。約翰·克萊門斯到家後就患了感冒,隨即發展為胸膜炎、肺炎。沒想到小小的感冒最後發展到不可挽回的重病。1847年3月24日,約翰·克萊門斯就在依依不舍中離開了可憐的妻子兒女。而這一年,薩繆爾,也就是後來享譽世界的作家馬克·吐溫,僅有12歲。

約翰·克萊門斯在去世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守住這片地,等待時機,不要給人家騙走了。”在近50年的生命裏,約翰·克萊門斯經曆了太多的坎坷,但是他的心頭總是不斷地升起希望,促使他執著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可是命運不濟,他在幾番雨雪過後還是沒有機會看見彩虹,盡管他是深受民眾愛戴的法官,可是他依然被人算計得很慘,最後含恨而逝。

約翰·克萊門斯將田納西州的一大片“地上和地下都蘊藏著無窮寶藏的田產”留給了自己的孩子們。但是,他的兒女們沒有從這塊土地上獲得任何收益,因為僅僅在父親買到這塊田地以後的第四年,也就是1834年,金融危機爆發了。

在這場風暴中,約翰·克萊門斯的夢想黯然失色了。當他一夜醒來時,發現再也不是什麼晴朗的早晨,而是一個充滿厄運的時刻。約翰·克萊門斯原來備受尊敬和羨慕,被看作芬屈雷斯縣最富裕的公民,因為除了一大片田地之外,別人都猜他肯定擁有不少於3500美元的財產。

但是,現在算起來,家裏的“寶貴”財產隻值原來的1\/4了。當這片土地被處理掉時,比起以前的投資,家裏沒有一分錢的進賬。

關於父親留下的這塊土地,馬克·吐溫後來經常提起。此外,對於這塊土地,還有一個人如老克萊門斯一家一樣,熱切地盯著這塊地,他便是薩繆爾的媽媽所愛的堂兄弟詹姆斯·蘭頓。每當詹姆斯提到這片土地時,他就常說,並且說的時候總是那麼興奮,眼睛中閃著亮光,說道:“這裏邊可有幾百萬啊,幾百萬!”

馬克·吐溫的諷刺小說《鍍金時代》中的塞勒斯上校,就是以他的這個舅父為原型的。

成名後的馬克·吐溫認為,自己是這塊“田納西州地產”的唯一受惠者。因為它為馬克·吐溫的著作《鍍金時代》提供了很好的寫作背景。他從這部書中總共獲得了2萬美元的收益。

盡管父親投資這塊地產時,馬克·吐溫還沒有出生,但他卻開玩笑地說:這正說明父親不是故意偏心的。也許正是這塊“田納西州的地產”影響了馬克·吐溫的一生。以此為素材,他開始嚐試進行長篇小說的創作,並且取得了成功。這也是約翰·克萊門斯投資這片土地的意想不到的收獲。

約翰·克萊門斯去世後,家裏人把田地整頓了一下,一心想把田地賣掉以後,再作其他的安排,當然是想過富足的生活。當時全家一致認為,在大家都能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並把土地賣掉之前,可以從從容容地休息休息。

於是,一家人租了一間大房子居住。可是沒有想到,他們急切盼望著的土地交易令他們很是失望,對方並不想買下全部的土地,而隻是想買其中的一部分。而克萊門斯一家是想把土地一次性地賣出去,即使買幾萬畝也不賣。這樣一來,他們就住不起大房子了,隻好搬到了比較便宜的房子裏。

在父親逝世後,除了4000多公頃的土地以外,都處理掉了,並沒有賣到多少錢。1887年之後,這4000多公頃土地也沒有保住,賣掉了。馬克·吐溫的哥哥奧利安憑著這筆錢,買下了賓夕法尼亞州油區的科裏鎮上一座房子和一塊地皮。

1894年左右,奧利安把這個房子賣了,賣了250美元。田納西那塊寄托著父親和家人無限熱望的土地,就這樣在兒子奧利安的手上沒了。

關於這宗田產,馬克·吐溫晚年回憶說:

生來就窮是好事;生來就富也是好事——這些都是有益的。可是生來就窮而又有希望變富啊!沒有這種經曆的人,想象不到這是多大的禍害。

然而,無論怎樣,父親約翰·克萊門斯麵對厄運而奮鬥不息的精神哺育了馬克·吐溫,促使他走上了艱苦但又輝煌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