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母親的影響(1 / 2)

在薩繆爾的心中,母親是一位十分堅強的女性。母親對於家裏不穩定的經濟狀況顯得很坦然,沒有過多的抱怨。無論生活多麼困苦,她都盡量讓孩子們感到安全和舒適。

母親潔恩沒有特別的經曆,但是她那仁慈而又可愛的個性,卻給馬克·吐溫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馬克·吐溫從母親身上繼承了許多鮮明的性格特征。

潔恩在40歲的時候,身體很差,鄰居們都認為她將不久於人世。但潔恩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對周圍的人和事依然很感興趣。些許的沮喪,對她來說都是沒有聽說過的事情。

薩繆爾的媽媽絕對是個熱心腸,她的胸襟很是開闊,周圍任何人的事情就是她的事情。一次,鎮上發生了一起車禍,鄰居告訴潔恩,由於一頭牛犢的驚擾,有個人從馬上摔下來喪命了。

母親很關切地追問道:“那個馬駒怎麼樣了?”她不但對從馬上摔下來的人關心,而且她對馬的安危也同樣關切。

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她的性格猶如陽光般明朗,她整個漫長的一生都像過節一樣。”

母親潔恩說起話來愛拉長腔調,一副慢條斯理的樣子,很是好笑。而馬克·吐溫在後來作為一個演說家,便借鑒了母親的這種說話方式,引人發笑,效果很好。

據說,有一回潔恩·克萊門斯夫人乘火車,旁邊有兩個人在爭論馬克·吐溫究竟出生在何地。

潔恩聽了,告訴他們說是在佛羅裏達,並說:“我是他的母親,我應該知道他生在什麼地方。生他的時候我在場。”

潔恩是長老會的教徒,但是她不狂熱,從不把宗教信仰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種負擔。她曾說:“宗教是一大罐水,我隻能喝下一瓢。”這可真是一個精辟的觀點。

關於潔恩嫁給約翰·克萊門斯,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據說,潔恩在同約翰·克萊門斯結婚前,她愛著年輕的醫科大學生巴雷脫。但是因為她一時的任性,傷害了巴雷脫的自尊,於是巴雷脫轉身就走了。

潔恩為了證明自己對此毫不在乎,也為了堵住街坊鄰居的嘴,於是她便嫁給了年輕好學的律師約翰·克萊門斯。婚後的日子雖然過得有些艱苦,但是他們彼此學會了相互體諒和和睦相處,家庭生活也比較融洽。

在潔恩82歲時,她住在克勒克城。有一天,不知為什麼,她堅持要參加密西西比河穀的老居民大會。雖然路途有些遠,但是,已是高齡的潔恩·克萊門斯夫人一路上非常地興奮,其熱切的心情仿佛使她又回到年輕時代。

潔恩一到旅館,她就急切地就打聽路易·巴雷脫醫生的消息。得知他當天早上就回家了,而且不再回來,潔恩一下子沒了興致,轉頭就要回家。

回到家後,潔恩默默地坐著,在沉思了幾天後,她才告訴馬克·吐溫他們,她18歲時,曾經真摯地愛過一位學醫的青年學生。不料後來發生了一次誤會,他就出國了。而她閃電般結婚,就是為了表示她對這段愛情的不屑。

從那以後,潔恩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巴雷脫。然而,她從報紙上得知巴雷脫將參加今年的老居民大會,於是她就想與他見上一麵。

“要是早到3個小時,我就能在旅館見到他了。”母親潔恩歎息地說道。

那年快要結束時,母親潔恩的記憶力開始衰退。她寫信給已經過世40年的老同學,而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從不回信。4年之後,潔恩就離開了人世。

馬克·吐溫的母親直至離去,都保持著說話能力。母親以前總是對馬克·吐溫說,在他出生的頭7年,身體多病,主要是依靠藥物才活下來的。

在她臨死的那一年,馬克·吐溫又問起了這個事,他說:“我想那幾年,你肯定一直很替我擔心的?”

“是的,一直擔心。”母親說。

“怕我活不下來?”馬克·吐溫問道。

母親思索了一下,假裝想回憶一下,然後說:“不,怕你活下來。”看,多麼可愛又詼諧的母親。

潔恩生性仁慈,心地寬闊,對人和動物都很親善。有一天,在聖路易斯的街道上,她遇到一個長得很是粗壯的馬車夫,正用鞭子把兒狠命打馬的頭部。於是,潔恩立即衝了上去,奪過了他手中的鞭子,並最終說得那個車夫自慚形穢,並答應以後再也不這樣虐待馬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