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母親的影響(2 / 2)

對於那些不會說話的動物,潔恩就是它們的朋友。正像馬克·吐溫所描述的那樣:憑著某些微妙的跡象,那些無家可歸、被人追趕、搞得一身髒臭、惹人討厭的貓,一眼就看中了她,認定母親天生會庇護它們,於是就跟著她走進了家門。

馬克·吐溫清楚地記得,在1845年的時候,家裏一度有19隻貓。其中沒有一隻是優良品種,或者有什麼惹人喜愛的長處,隻不過像通常那樣,它們的運氣不好罷了,這才使得母親收留了這些可憐的貓。

但是,潔恩拒絕讓任何動物在籠子裏生活,至少在她的家裏是不允許的,她甚至不允許家人去妨礙一隻老鼠的來去自由。

除了擁有仁慈之心,潔恩有時還格外地堅強、勇敢。有一天,鎮上的一位無賴漢拿著根繩子,在街上追趕他的已成年的女兒,揚言要把她捆起來。

潔恩聽到了追趕聲,她就敞開家門,讓那姑娘逃了進去。潔恩非但沒有關門落鎖,反而站在門口,堵住那家夥的路。無賴漢威嚇她,罵她,潔恩就是不動,毫不退縮。同時,潔恩也羞辱無賴漢,罵他,令他敗下陣來。後來,無賴漢稱讚潔恩是他見過的最勇敢的女人,此後他們竟成為了好朋友。

這件事深刻地印在了馬克·吐溫的腦海裏。他不僅讚歎母親的勇敢,而且在以後的生活中也以母親為榜樣,使自己成為一名極有正義感的勇士。

潔恩還很注意用生活中的小事情教育孩子。正如馬克·吐溫所說,母親說的都是很平凡的話,用的是平凡的字眼。可是這些平凡的話卻深深地打動了馬克·吐溫的心。這種教育是真誠而淳樸的,最能澆灌孩子們幼小的心田。

當時,一個家庭裏通常都會雇幾個黑人幫忙做家務,但因為薩繆爾的家境不是很好,所以隻雇了一個小黑人,他的名字叫桑迪,是從哈內波爾買來的,而他又是從馬裏蘭某地被販賣來的。

桑迪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每項工作都要花上比別人多上一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他常常成為薩繆爾搞惡作劇的對象。

桑迪天真活潑,他來到薩繆爾家後,整天地唱歌、吹口哨,喊叫、大笑,很是快樂。而在薩繆爾看來,桑迪總是瘋瘋癲癲、吵吵嚷嚷的。

終於,薩繆爾被吵煩了,他跑到母親那裏告狀,說:“桑迪整整唱了一個小時了,我再也受不了了!請你讓他閉嘴!”

這時,薩繆爾看到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她語重心長地說:“可憐的孩子,他歌唱的時候對我來說很欣慰,因為他忘記了自己的苦難。他安靜了,我想他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他再也見不到他的媽媽了。孩子,等你長大了,你就會明白,聽一個孤寂的孩子的歌聲,會令你欣慰的。”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桑迪坐在樹下,望著遠方發呆。薩繆爾看見了,以為桑迪又再偷懶了,於是想要捉弄捉弄他。母親看出了薩繆爾的意圖,於是出麵阻止他說:“可憐的桑迪唯一的親人去世了,整個人變得無精打采的。薩繆爾,你可不能又捉弄他!”薩繆爾懂事地點點頭。

沒隔幾天,薩繆爾看到桑迪恢複了以前的樣子,哼著小曲,很悠閑地工作。心想:無情的桑迪,親人才死沒多久,就不再悲傷,還那麼快樂!

薩繆爾向母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母親搖搖頭,對他說:“其實桑迪是個勇敢的孩子!發生那麼大的事,一個人默默地承受。看著他前幾天老是發呆,不哭不笑的,我還真替他擔心呢!現在他總算度過那段最傷心的日子,我們應該為他感到高興才對啊。”

母親這些意味深長的話,使馬克·吐溫懂得了桑迪的心情,同時也使他更了解了自己善良的母親。

馬克·吐溫在晚年回憶母親時,他這樣寫道:

她體型瘦小,但心地寬宏。寬宏到對每個人的痛苦和每個人的幸福都裝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