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恩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從童年時代起,吉恩就把父母給她的零用錢用在各種慈善事業上。工作有了收入以後,吉恩在這方麵的花費是很大方的,馬克·吐溫對此感到很高興,因為他看到了孩子那顆善良、正義的心。
有時候,吉恩的錢用光了,又不願意花父親的錢,於是就把她省下來的衣服和其他一些物品贈給救濟院。
1909年聖誕節的前兩天,馬克·吐溫從百慕大趕回來準備和吉恩一起過節。吉恩滿麵紅光地忙碌著。她忙著采購食品、禮品,她甚至準備好了送給仆人們的聖誕禮物。她還忙著搭建聖誕樹,絲毫不見疲憊的樣子。父女倆在新家中一邊逛,一邊聊,很是高興。
晚上21時,他們互道了晚安後,回房休息。
第二天清晨,馬克·吐溫剛剛醒來,管家凱莉就闖了進來。她站在床邊,全身顫抖著,喘不過氣來,隨後她才說:“吉恩小姐死了!”
馬克·吐溫後來在筆記中寫下了那一瞬間的感覺:“戰士在一顆子彈打穿他的心髒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我也許知道了。”
吉恩躺在她的浴室裏的地板上,上麵蓋了一床被單。她看起來是那麼的平靜、自然,仿佛睡著了一樣。吉恩患有癲癇症,她洗澡時痙攣發作,心力衰竭。醫生從幾英裏外趕來,做了種種努力,但是沒有救活她的命。
而在4天以前,馬克·吐溫在百慕大度假一個月之後,非常健康地回來了。從第二天起,他就陸續收到從朋友和不相識的人那裏來的信和電報。這表明:人家以為馬克·吐溫正處於病重中。因此,吉恩要父親通過美聯社加以澄清。
而他卻說,還沒有重要到這個地步。可是吉恩卻說他應該替克拉拉著想,克拉拉會從德國報紙上看到新聞報道,她4個月來日夜護理丈夫,人累壞了,身體虛弱,受不住這樣的打擊。
馬克·吐溫覺得此話有理,於是他就給美聯社打了一個幽默的電話,否認“我正在死去”的“說法”,還說:“在我生前,我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吉恩的話語仍在耳旁回響,但是4天後的今天,她卻永遠地離開了深愛她的父親。
74歲的馬克·吐溫夢寐以求的家又成為泡影。他寫道:“我在13年前失去了蘇西。5年半前,我失去了她媽媽,她那無人能及的媽媽!克拉拉到歐洲去住了,而如今我又失去了吉恩。我過去多麼闊氣,如今卻多麼可憐!”
馬克·吐溫不願再經曆將親人埋入墓穴的場麵。當吉恩被護送至埃爾邁拉安葬時,他在家中,對著窗外飄零的雪花,沉思著,內心充滿酸澀。
馬克·吐溫還這樣寫道:
14時30分,這是約定的時刻。葬儀已經開始。是在600英裏以外,但是我還是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我親自在場一樣。地點是在蘭登家的書齋裏。
吉恩的棺材停放的地方,正是40年前她媽媽和我站在那裏舉行結婚儀式的地方,13年前蘇西的棺材停放的地方,5年半前她媽媽的棺材停放的地方,也是我的棺材稍遲一些時候要停放的地方。
17時,全結束了。
當克拉拉在兩周前到歐洲去住家時,那是難受的,可是我能忍受得了,因為我還有吉恩。我說,我們要成為一個家。我們說,我們要成為親密的夥伴,要快快樂樂的就隻我們兩人。星期一,吉恩在輪船上接我的時候,我心裏做著這美妙的夢。星期二晚上,她在門口接我的時候,我心裏做著這美妙的夢。有我們在一起,我們就是一個家庭。夢成了現實,哦,可貴的真實,心滿意足的真實啊!真實了整整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