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道不同(1 / 3)

熊廷弼並沒有想刻意的結交劉髑歙。

說句良心話,丫配麼?

隻是熊廷弼一向眼高手人,他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這個人因為他的這種心態,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腦殘的人。

因為看到了這些腦殘的人,所以就會說一些氣話。

但大明朝的那些個王八官一個個自己三兩肉都冇有,卻還自以為自己是個角兒。

別人小瞧他們一丁點,他們就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這種想法簡直離譜的很。

卻是當時大明官員的通病。

因為這是大明的製度養成的。

大明在明太祖的時候,製定下了種種的規矩,表麵上是抬舉那些讀書人,但在開科取士上,徹底拋棄了前朝的作風。

在前朝,宋也好,唐也好,都是開了很多的科目,考一些必要的雜學。

到了明太祖這個農民的眼裏,他就搞這種八股。

也就是規定科目。

朱元璋是一個農民出身,他想的事情和問題,就是手下人要老實。

怎樣讓這群王八蛋老實呢?

就是讓他們讀那些君君臣臣的東西,要學習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均是君恩的偉大道理。

要明白,有才不可傲,要有德,隻要你有德,哪怕是一包屎,我太祖,不,我大明也是可以把你捧起來,用金子來包裝的。

讓你成為高高在上的官員!

所以,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連孟子都不甩。

此後的大明朝就開始使用這種製度。

官員一批比一批讀死書。

假若中間不是出了一個王陽明,搞出了一個什麼所謂的心學,提倡什麼學以致用。

這太大明朝得提前五十年腐敗墮落。

可惜,在王陽明之後,沒有學術達人了,就隻好出了一個莫名其妙誤國誤民的東林黨。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

萬曆三十二年,被英明的帝國領導偉大的萬曆皇帝革職還鄉的垃圾——顧憲成。

這個垃圾在常州知府歐陽東鳳、無錫知縣林宰的資助下,修複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

與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於孔兼及其弟顧允成等人,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

一個垃圾不成事,一群垃圾就可以發揮出很大的能力了。

明神宗朱翊鈞統治後期,在失去偉大首輔張居正張閣老之後,大明的朝堂開始以慧星的速度墮落。

官場政治日益腐化,社會矛盾激化。

針對這一現象,東林黨人提出反對礦監稅使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

也就是說,這批王八蛋們認為,國家不該收礦稅和商稅,要還利於“民”。

大明朝不收商稅,萬曆打仗治國都要錢,沒錢過嘛日子,所以就……

在催款的過程中,出了一點小小的問題,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因為萬曆沒錢嘛,百官死活不給征商稅。

隻好這樣了。

不過,皇帝的命令,惡名卻要那些宦官們來背。

可憐啊……

這還不夠,那些亂政的王八蛋們還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等針砭時政的意見。

也就是說要拿他們這批王八蛋的話當一回事的去聽去處理!

因為這一點捧了那些更多垃圾的臭腳,所以那些垃圾們頓時一起招搖。

你捧我,我自然是要捧你啦!

筆杆子在那群腐儒垃圾們的手裏,好的都可以說成壞的。

壞的,自然也可以說成好的。

於是這些王八蛋搖身一變成了聖人,清流,了不起的人……

往後幾百年怕是要連白求恩來比了。

在明末黨爭中,東林黨的主要對立麵是齊楚浙黨。

為什麼熊廷弼這麼倒黴,在遼東幹得好好的,卻給拉了下來,讓那個大頭垃圾楊鎬來頂。

熊廷弼沒法子,從前線退下來了,跑到南京督學,何其的可悲啊……

正是有了這些的種種,與眾不同的熊廷弼慧眼識到了劉髑歙。

劉髑歙身上有一種現代人的氣質,加上他孔武有力,為人又有一種霸道,在熊廷弼這樣的將才看來,他劉髑歙就是一個將才,是可造之才。

在熊廷弼的幫助下,劉髑歙很拽的進入到了這城裏……

南京啊!

哥們終於進來了……

“原來你就是熊廷弼!那個字啥?”

劉髑歙聽熊廷弼的名字多了,但現代人看書,再怎麼努力,再怎麼小心,也不會過於的注意他的字。

如果是一些曆史上太有名的人,給拍成了電視劇,那還好點。

可是如熊廷弼這樣的一個有爭議的人,在電視劇上提點的少的人,就不幸了,劉髑歙這哥們不知道他的字。

熊廷弼又好氣,又好笑,他為人就是如此,看得慣的,就提點你,看不慣的,比他官大都敢乜視你,一副我(亻也)(女馬)的瞧不起你的樣子。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熊廷弼。

他的心裏還有一份直!

他知道朝堂上的事,他實是太忍不住了。

結果他就說一些他不該說卻的確是實話的話。

熊廷弼道:“我字飛白,不過,就算是你知道我字號,可我是官,你是民,你得叫我熊大人。”

劉髑歙道:“那是,那是……一般人我肯定不叫,我表麵叫,也會在心裏罵,一幫子什麼玩意,也配我叫大人?但熊哥你的確是可以叫大人的,你的才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熊廷弼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