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逛寺院(1 / 3)

薩爾滸大戰的時候,劉髑歙在幹什麼?

他在泡馬子!

雖然說他要和程儴兒小姐好,但好不好的,還是得先把這個戀愛談談!

古人談戀愛,也是很浪漫的,細說一些生死相許的話,再聊聊彼此的喜好。

程儴兒喜歡昆曲,但是——劉髑歙不喜歡。

他的解釋是:“悶!”

他說:“你知道這戲的好處是什麼?”

看程儴兒一臉不知道,劉髑歙說:“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聽懂!”

程儴兒笑著說道:“你說的這叫什麼話呀!”

劉髑歙道:“難道不是嗎?你聽聽,這個唱詞,嗯啊呀呀的,為什麼,把一個字用幾個音哼一遍,這可好,哪地方都可以聽得明白……”

“我們大明朝啊……地大……人多……所以這個方言也就多……”

劉髑歙道:“這家有這家的戲,那家有那家的戲,就好似我們徽州,也有我們的黃梅小調!”

程儴兒道:“你也知道黃梅調嗎?我最喜歡黃梅調的了!”

黃梅調這個時候並不是真正的戲,而是一種小調,它是古代安徽一代的婦女采茶幹活的哼哼……

這個時候,還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劇種。

隻是小調,小二人,小三人。

其實你若注意,就會發現,所謂的鳳陽花鼓和黃梅戲在曲唱中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隻不過鳳陽花鼓先出名,而黃梅調在清時才開始出名。

這還是一種地方文化。

而這種地方文化和廬劇一樣,由於方言的原因,僅限於地方!

劉髑歙說:“所以黃梅調隻有我們當地的人才聽,別人聽也聽不懂,不知道你唱得是嘛兒意思,比如我們的土話裏,把老母(又鳥)說成是老麼茲。你說一般人怎麼聽懂?而這種昆曲不一樣,要哼嗯啊呀的這樣一個字翻來覆去的唱……那些愚夫愚民聽唱也還可以,但在我看來就……”

程儴兒道:“我也是那些愚夫愚民了?”

劉髑歙道:“哪裏,哪裏,我是隨便說的……其實,主要是我們缺少了一個主要的戲曲種類!”

程儴兒問:“那你覺得,什麼樣的曲好呢?”

又道:“我們家鄉的黃梅調兒雖好聽,但詞曲太單一了,而且曲風過柔,不及昆曲表演的多樣呢!”

開玩笑,昆曲就是京劇,什麼唱都有,要老生有老生,要青衣有青衣,要武生也有武生,正因為它什麼都有,所以才會波及到全國,成為第一大戲!

而黃梅調唱唱那些苦情或愛情的恩怨還可以,但說到武戲,這種小調就有點不著調。

因此難以波廣!

在曆史上,黃梅調的流傳,還是因為清乾隆的時候,有一個叫刑秀娘的美女,發揮了美女效應,又有大災逼得她到處跑,這才算是把黃梅調的名氣兒給唱將出來呢!

劉髑歙明白這一點,就道:“可以采用歌劇!”

在古代,劉髑歙認為那種舞台劇最好,但老百姓往往喜歡聽,為什麼?

愚夫愚民嘛!

在那個沒有音樂的年代,他們與其說是看故事,不如說是聽那種哼唱的小調,然後再看故事!

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情結!

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就有寫,他小時候劃船兒去看唱戲的故事,其實他們幾個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上麵唱的是什麼,隻是看那些武生,看猴子戲而已!

也就是說,就圖一熱鬧,至於戲裏麵的詞文說得到底是啥意思?

他們大多是不懂的。

在中國鄉下,那些老百姓們蠢就蠢到了這種地步。

往往一兩個窮酸秀才就可以決定他們的思想!

他們說的往往就是老百姓們堅信的!

這種愚蠢真是……

所以劉髑歙有責任幫幫程儴兒提高一下她的欣賞水平。

劉髑歙雖然不會什麼高級唱法,但一些流行歌曲還是看過的。

再說不是還有哥哥張國榮的電影——夜半歌聲麼。

那裏麵哥哥的唱功就不錯!

顯然,劉髑歙的歌聲不是太好,他也就是仿一下楊洪基的三國片頭曲!

那些詞很有名,程儴兒很喜歡!

不過少了點詩情畫意!

就這麼的,一來二去,程儴兒就喜歡上了劉髑歙!

其實,喜歡一個人很簡單的,第一是不討厭!

這一點在見麵的時候劉髑歙就已經做到了。

第二點就是要對方真心的喜歡自己,有了這一條,你就會得到不斷的增分!

被人喜歡的感覺,是很好的。

在這個萬惡的封建社會,可憐的程儴兒由於她的一雙大腳巴丫兒,一直被人詬病……

好好一閨女,偏偏留了一雙鄉下腳!

甚至有些鄉下妹還敢說:“瞧奴的腳都比她好!”

程儴兒也有想過纏足,不過好運個苦啊……

若家中沒有長輩逼壓,或是有一定的雄心,夠狠,真是無法纏下來。

後世或許無法明白現在女孩的心。

曆數大明朝,纏腳恐怖到了……

連馬皇後的腳都被人非議!

馬皇後被那些愚夫愚民和一些所謂的讀書人諷為大腳!

虧得馬皇後德行無虧,是朱元璋的好內助,不然……

但就算如此,朱元璋也娶了很多年輕的小妹!

和馬皇後也是談感情的多,在一起睡覺的少。

這就是整個時代對女人腳的認知!

這是一種怎生的可怕!

但劉髑歙真心喜歡她的腳。

這就是劉髑歙的魅力!

一個男人真心喜歡一雙女孩的天足,會起到這樣的效果,也就是在這種古代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