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集:劫肥羊(1 / 3)

程箅不大明白兵學,他所知道的,也就是吃飯問題。

之於程箅來看,養一支軍隊,最主要的,還不就是吃飯問題?

若然士兵們的吃飯問題得到了解決,那麼養兵的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不過,劉髑歙道:“不可能。養兵之道,貴在精,而不在多,一支精銳的部隊,在戰場上的力量,遠非雜牌部隊可以比擬的。東漢末年,黃巾起反(沒錯,是起反,因為黃巾軍在現代社會的定義是農民起義,是反抗暴力政府的人民革命,但在古時,當權者看來,是一種謀逆。雖然朱元璋也是造反出身的,不過成者王侯敗者寇。劉邦、朱元璋勝利了,他們的造反不是造反,而黃巾軍失敗了,所以在曆史上他們被當時大多數人物的定義是造反。),初時黃巾軍遍布天下,兵力達到了百萬之巨也,兵鋒一度打到了洛陽城下,但在漢末的北軍、邊軍麵前,卻是不堪一擊,數以千計的官軍就可以打得十數萬黃巾軍到處路,是謂蟻賊。”

黃巾軍因為戰力不濟,所以被稱為蟻賊。

程箅道:“那就是練兵嘍?”

劉髑歙道:“不然,嶽父大人,你可知道,當年唐太宗打敗突厥人,世人問他,大唐之軍何以如此強大。唐太宗道,無它,唯甲堅兵利耳。”

程箅道:“不錯,唐朝的軍器的確是天下一絕,今不複見了。”

唐朝的甲兵,最著名的要屬明光鎧和陌刀。

但這兩種對於科技和兵種的要求都很大。

特別是明光鎧,這種東西純費錢,沒錢根本武裝不起來。遠非明朝現在鐵甲可比擬的。

明朝不是不可以打造出明光鎧,但問題是,明光鎧遠比明朝鐵甲要貴,大明朝最出問題的就是軍費,根本無錢進行這樣的武裝。

至於陌刀,那就更不可能了。

唐宋的時候,中國漢朝人種十分的先進,十分的強大。一個漢子正常都是一米七以上。

一些大漢身高一米八也不是沒可能。

這些身體強大的男子可以很好的使用陌刀這種五十斤以上的重兵器。

而現在的明朝人,雖然也得到了解決,人種也還不錯,可經過宋明兩朝儒化,國家健康男子武風大喪。

有錢的人家都讀書,根本不習武,國家中階的層次全都學文了,苦哈哈們更是苦,哪有那種可以有身材,有力量,能使用陌刀的戰士!

沒有這樣的戰士,就不要談裝備陌刀了。

明軍的腰刀,好的達二十斤,但次品的,僅有五斤。

而建虜呢?他們的刀一般是上二十,到五十斤左右。

拿著五十斤的大刀,和拿著五斤,二十斤刀的明軍,這兩方戰鬥,可想而知。

劉髑歙道:“當年,戚爺爺和倭寇作戰,打得那叫一個辛苦,手中的木槍居然被倭軍一削而斷。”

程箅道:“後來,戚爺爺使用竹青槍(削竹用火烤青之法製出的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倭軍的倭刀劈斬。),到底打敗了倭軍。”

劉髑歙道:“使用竹青槍隻是一方麵,戚家軍還使用了火器等物呢。並且,倭人的倭刀,最後也成了戚家軍的裝備。”

程箅明白了,道:“你要軍器?”

劉髑歙道:“是,我要鐵甲,我要火器,我要各種軍事裝備。非如此,這支軍隊還是不堪用,如果這樣的上陣,他們的傷亡會很大的。死傷者眾,非我之所願。”

程箅好笑道:“當兵打仗,焉有不死人的?賢婿,你豈不聞,慈不掌兵哉?”

劉髑歙道:“身為一個將軍,是有慈不掌兵之說,然慈不掌兵,並不是說不把麾下士兵當成數字,他們是我訓練出來的,是我一手打造出來的,他們就好似我的兒子一樣,這世上有把兒子們推出去送死的嗎?再者說了,身為一個將軍,打仗死人的覺悟要有,但也要有零傷亡的追求。”

程箅道:“零傷亡?”

劉髑歙道:“戚家軍在戚爺爺手下成軍後,一戰下來,死亡也不過是十幾數十人而已,可見軍強兵壯,和打勝仗,減少自己自身的死亡,是無關的。”

程箅道:“得了,我不懂這些,賢婿,你說要怎麼辦吧。”

劉髑歙道:“我現在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耕種,有了這些的耕種,我們就可以放下農事這一塊,放下了農事這一塊,我心也就可以轉移在其它方麵了。”

程箅道:“兵器。”

劉髑歙道:“想要甲兵,就得有錢,很多事,我還要和嶽父大人商量一下。”

程箅道:“你說。”

劉髑歙道:“我打算先去見衛若國衛公公。”

程箅道:“衛公公的日子,現在怕是不好。”

劉髑歙點點頭,道:“嶽父大人您說過了,馬保公公故去了。”

程箅道:“馬保已經死了,現在是王坤到任。”

南京是大明的南都,天京,陪都,是大明的第二重要所在地,相當於現在上海之於北京。

北京是現代中國的政治中心,而上海是現代中國的商業中心。

這裏的一切都是商業化。

明朝也是如此的。

表麵上看,北京是繁華的,其實,真正富庶的,還是南京。

南直隸這一塊兒,應天府,揚州,蘇州,鬆江,還有靠近的杭州,這裏都是大明經濟的重心點。

特別是杭州、蘇州、鬆江。

明朝在浙江設立江南織造局,總地點,就在杭州。

這裏直接對南京方麵負責,再由南京,轉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