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但是,很多人對喝水的理解僅僅限於解渴。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正確地補水對維護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1.水是所有營養物中最重要的物質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水占人體體重的2/3,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
人體可以幾天乃至1~2周不進食物,但不能幾天不喝水,一旦人體失去20%的水分,就無法維持生命。
有關科學實驗表明,人隻喝水不吃飯,可以存活20天以上;如果不喝水,也不通過其他方式提供水分通常10天後就會死亡。人體內水損耗達到體重5%,就意味著中等程度時的脫水,活動明顯受到限製;達到10%時就是嚴重脫水;達到20%時就會引起死亡。
水是所有營養素中最為重要的物質,無論是血液的流動,體溫的調節,還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離不開水的。當人體攝取的水分不夠時,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會變得過於黏稠,而那些有毒的垃圾就無法被有效地清除掉,而且還大大加重了腎髒、肝髒等器官的負擔。具體來說,水對人體的生理作用有如下幾個方麵。
(1)水是體液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體內的水液統稱為體液,它集中分布在細胞內、組織間和各種管道中,是構成細胞、組織液、血漿等的重要物質。
(2)水是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載體。水作為體內一切化學反應的媒介,是各種營養素和物質運輸的平台。血液運送氧氣、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維生素至全身,把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運往腎髒,隨尿排出體外,少數廢物從汗液中排出。所有這些新陳代謝活動都離不開水。
(3)保持穩定的體溫。攝入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生熱營養素,隻有在水的幫助下,利用氧氣,才能代謝分解,放出熱能,及保持體溫。
天熱時多喝些水,一方麵可以促進代謝廢物隨尿排出;另一方麵,可保持和增加血液容量,補充出汗損耗的水分;這樣,通過生熱營養素的生熱與體表、出汗的散熱,使體溫保持在37℃左右的恒定水平。
(4)參與肌體的各種代謝。水可以幫助肌體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除廢物、參與調節體內酸堿平衡和體溫,並在各器官之間起潤滑作用。
(5)食物進入口腔、胃腸道後,要依靠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腸液、膽汁等的作用),才能進行消化和吸收,而在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達90%以上。
毫無疑問,水對生命健康至關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根本沒有注意飲水的習慣,或者不知道正確的飲水方法。也許你會問,飲水也需要掌握方法嗎?是的,營養專家指出,喝水也有學問。
比如:飯後不要大量喝水,吃飯時喝些湯可以軟化食物,但飯後不要馬上飲茶水。因為水會把腸胃中的消化液衝淡,降低消化能力。
不要渴了再喝水,以免一次喝水過多。喝水的目的在於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口渴了再去“亡羊補牢”,其實已經打破了體內的水分平衡,且這時喝水,往往會飲用過多,這會增加心髒和腎髒的負擔。正確的做法是,喝水次數多些,量要少些。
要根據飲食結構,掌握適宜的飲水量;食鹽攝入多了,要多喝些水,以利於將多餘的鹽分排掉,這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
總之,水是我們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保障,強化科學補水意識對現代人來說至關重要。
2.神奇的水
眾所周知,人的生命是在羊水環境中發育而成的,而羊水的成分大部分由水構成。
水蘊育了生命,但是有人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再到有機生命體的演化,需要很多的偶然性,並不是有這樣的環境和這種形成條件就能夠產生生命。
現在,全世界生物科學家熱衷於基因解密。然而從生命係統發育及個體發育來講,“水是生命之源”解密的重要性及難度遠遠超過基因解密。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水具有42種特殊的物理特性。而人們對水這個看似簡單的物質也越來越感到疑惑不解,為什麼它會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物理特性呢?由此,人們認為水分子不是以單分子的形態存在,而多個水分子以簇狀結構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