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患腸道易激綜合征的人
這是一種常見腸道功能性疾病,特點是腸道肌肉和腸道黏膜對刺激的反應失常,而無腸道結構上的病損。症狀主要為腹痛、便秘或腹瀉、黏液便。其發病與精神因素、食物過敏有關。這種人飲用牛奶後易使此征發作,故以不飲牛奶為佳。
(7)缺鐵性貧血患者
服用鐵劑藥物後不宜喝牛奶,因牛奶中的鈣質和磷酸鹽會妨礙鐵劑的吸收,使貧血加重。
(8)鉛作業者
牛奶中的乳糖能促使鉛在人體內的吸收和積蓄,引起或加重機體鉛中毒。因此,凡接觸鉛的作業者不宜飲用牛奶。
31.不宜喝茶的人
茶葉含有近400種化學成分。飲茶具有提神醒腦、防治疾病、解酒、去煙毒等作用。但是,下列一些人不宜飲茶。
(1)少年兒童
茶葉含有鞣酸,可使食物中的鐵沉澱,並可將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使鐵無法利用,造成體內缺鐵。兒童時期如養成了長期飲茶的習慣,易引起缺鐵而導致貧血,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使其智力(包括理解能力、記憶力、反應能力)下降。因此,兒童不宜飲茶,更不宜長期飲茶。
(2)營養不良者
飲茶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茶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成鞣酸蛋白後,胃腸道就不能消化吸收了。營養不良的人若飲茶,其營養會更差。
(3)貧血病人和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茶中的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加重貧血程度。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不宜飲茶,否則,易造成大人或胎兒、嬰兒貧血及其他疾病。
(4)腦動脈硬化患者
茶中含有咖啡因、可可堿等物質,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動脈硬化病人飲茶後可引起腦血管收縮,產生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因此,此類病人不宜飲茶。
(5)高血壓及心髒病患者
茶中的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所以高血壓及心髒病患者不宜飲濃茶。
(6)神經衰弱、失眠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等慢性病患者
茶中的咖啡因使人興奮,會引起基礎代謝率增高,從而使這些需要安靜的病人無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7)便秘者
茶中的鞣酸有收斂作用,會導致便秘加重。
飲食決定健康
——代前言
健康和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保持良好的習慣,除此之外,還應加強膳食的科學補養。俗話說,飲食決定健康。其中,水補和食補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如果我們掌握水補和食補的科學方式以及技巧,對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可以這樣說,健康是“吃”出來的,也是“喝”出來的。
有句諺語說得好:“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水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之一。很多疾病往往和脫水有關。脫水是影響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但是,由於我們對水的認識太膚淺,往往忽略了補水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但是,很多人對喝水的理解僅限於解渴。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正確地補水對維護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比如,每天早晨洗臉漱口後空腹喝杯溫水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延緩衰老。
清晨飲水法可以預防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循環係統疾病。因為,在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有55%是由紅細胞等有形物質組成的,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度增加,正常流速受到幹擾,就會堵塞血管,出現血液“凝固”趨勢,從而引起循環係統疾病,這種現象最易發生在早晨起床後的三個小時內。因此起床後喝點開水,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另外,食補是關乎人體健康的重要養生手段。食物是最好的良藥,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從廣義的角度亦稱食療或食養,是根據需要利用食物來治療和強壯身體,達到治療疾病和延年益壽的方法。中醫認為,藥物多用於攻病,食物多重於調補。所以,從古至今,食補調養,不論用於治病,還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都是必需的,食物和中藥並無絕對的分界。食物供給我們維持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車跑動需要汽油,空調送冷需要電力一樣。人體也像一台機器,需要食物的營養來運轉,站、走、睡覺、讀書都需要食物的能量。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牙齒、血液,它們的生長發育需要食物提供“建築原料”。各種組織需要不斷地更新和修補,也需要食物提供原料。
與此同時,食物還參與了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堿平衡等一係列生理生化活動,保持機體正常運轉。
人的一生,以七十歲壽命計算,包括飲水在內,共計攝入接近六十噸的食物。如此巨大的膳食庫足以改變人的健康走向。合理飲食,有益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情趣。
當然,現代人的養生保健,應當根據各自不同的體質特征、生活環境、精神狀態等采取不同的補養方法。
為了滿足廣大讀者對水補和食補的極大熱衷,我們會同醫學專家、營養學家、烹飪大師等,根據人的生理特點、營養需求、平衡膳食等諸多因素,將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和現代營養學相結合,根據各種水補和食物的不同藥理和療效,以科學的理論數據、嚴謹的科學態度,編寫了《健康是三分水補七分食補》一書。
本書共分為十大板塊,各板塊簡單易懂,切實可行。願本書的出版能給您的生活帶來活力、健康、美麗與自信。讓您“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