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打開中國地圖,注目於版圖正中央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一座惟一自西向東的最高山脈,它便是秦嶺。正是因為有了秦嶺的存在,雄偉的北方與秀美的南方才有了分界線的依據,並由此形成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徐徐展開了一幅相得益彰的壯麗的中國山水畫卷。巍峨的秦嶺,脈起昆侖,尾銜嵩嶽,蒼龍一樣盤踞在華夏大地的中央。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裏秦川的風調雨順,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經曆一次次磨難之後,這座與人類社會最繁盛的古代文明距離最近的山脈本該蕩然無存,但它為何屹立不衰,至今仍保留著最自然的生態係統?
秦嶺古稱“南山”,《詩經》有“節彼南山”。始見於《史記》,謂“秦嶺天下之大阻也”。李四光認為,秦嶺是東亞皺褶帶中最堅強的一個,不僅決定著華中地質構造,且影響日本的構造形式。有專家把中國大地構造格架概括為“三橫兩豎兩個三角”,其中一橫是北部的天山、陰、燕山,居於中部的則是昆侖、秦嶺、大別山和南嶺。秦嶺北部的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發源於隴,流入關中後便接納了秦嶺北麓七十二峪的水流,在秦嶺東端彙入晉陝峽穀中奔騰而下黃河,折流東去。秦嶺南部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的西端,一路東去,彙入躍出三峽的滾滾長江。發源於秦嶺的漢江因南水北調而輸送進京,這一帶已成為首都的水源區。
秦嶺東西橫亙,擋住了由東南往西北從太平洋吹來的季風帶來的水汽,也擋住了北方頻頻南下的寒流,使秦嶺以北氣候幹旱、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成為其典型的景觀,而秦嶺以南則降雨豐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漢中和四川盆地則完全享受著秦嶺的庇護和恩惠。其實南北景觀的分界,並不是從秦嶺山頂的脊線開始的,因為高山能使氣溫降低,因此北方的植被等景觀在秦嶺南坡的某一海拔高度就開始出現了。在秦嶺深山,便出現了“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奇觀。人們所說的中國人的南北差異,譬如在飲食上北麥南稻、在交通上的南船北馬等現象,則是從秦嶺南北出現的。秦嶺之南,為什麼有專吃竹葉的大熊貓,有離不開水田的珍稀鳥類朱鹮,還有羚牛和金絲猴,而秦嶺之北,卻見不到這些動物的蹤影?動物學家認為,秦嶺將動物區係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是世界上少有的珍稀動物園。
秦嶺蘊藏的物質能量,哺育了古長安繁華的京畿之地和富可偏安的陝南盆地,為曆代統治者雄視百代的宏圖大略提供了富足的物質保障。早在秦朝就在西出阿房宮的秦嶺北麓修築皇家花園,漢武帝常在秦嶺北坡一線訓練騎兵並修建了上林苑,而唐代皇家別墅就建成在皇甫峪中。不僅皇家在此廣築園林,官紳亦追隨其後,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有人認為,如果僅從行政管理的效率考慮,陝西與四川的省界以秦嶺的山脊為界比較合理,但曆代統治者偏偏把自然和文化性質屬於南方的秦嶺以南的漢中盆地劃歸陝西,漢中就像是兵馬俑伸進四川的一隻腳。“棧閣北來連隴蜀”,秦嶺間南北向的深切河穀,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千裏棧道”在古代文化交流和經濟來往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翻越秦嶺溝通南北的鐵路和公路,也都基本上是沿著這些河穀修築的。穿越秦嶺的寶成鐵路以及西康鐵路是中國鐵道史上的一大壯舉,西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更是二十一世紀的奇跡。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裏秦川的風調雨順。南是秦嶺,北是渭北高原,西是隴山,東是黃河。長安城千年文明的鑄就和形成世界四大古都的顯赫地位,當然與兵家必爭之地的秦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秦人出潼關,橫掃六國天下一統。漢高祖的大軍,是經過武關殺進關中滅了秦朝。藍關道是唐朝發配京官南下的必經之路。公元820年,唐憲宗在法門寺大開水陸法會,韓愈感到耗資巨大彈劾此事,惹惱了皇帝,當日被免去長安市長並遭流放。時年52歲的他走在這複返無望的路上,發出“雲橫秦嶺家何在”的喟歎。北宋時嶽家軍與金兀術刀戈相向,而陸遊的“鐵馬秋風大散關”,成為了無數英雄的終極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