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古風猶存、生生不息的黃土原野。
《詩經》“國風”之“豳風”中,有“七月流火”、“我徂東山”的詩句,所描繪的豳地農民生活的情景是多麼美好。“大雅”之“公劉”篇中,先周由邰遷豳,篤行於安居樂業,地處南豳的淳化,豳風濃鬱。風,是一種風俗、風尚、風情、風氣,也是民風、世風。
淳化最初設縣雲陽,在秦馳道始發地林光宮即漢甘泉宮。今遺存有雙乳似的大土丘,曠野中空留石獸石鼓。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在梨園鎮設淳化縣。民間的說法是宋太宗微服私訪到了這個地方,扮成路人向村婦討碗水喝,喝了水又央求吃麵,端來了湯麵卻說想吃幹麵,村婦又做了幹麵給吃,臨走又讓揣上饃。皇上感歎於此地民風淳厚,可教化於天下人心,遂將淳化年號賜予。
陽春三月,我來陝西淳化采風,涉獵的多是維護社會治安的人和事。在繽紛的蘋果花、油菜花與綠色麥田相間的原野上,在村落農舍,從一張張淳樸、祥和的臉上,我似乎聽到了先民的歌唱和時代的心聲。遠近聞名的淳化縣公安局,近年來倡導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活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已經成為一個榜樣,一麵旗幟。
基層、群眾與人心
與我促膝交談的劉鵬,文質彬彬,睿智而幹練。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畢業於省警校,在涇陽縣刑警隊當過技術員,後任副局長兼交警隊長,1999年調來淳化縣公安局先是政委後當局長。家還在涇陽,節假日兩頭跑。他的肯學習、善於鑽研新問題,在班子中是被公認的。除一班人集體研究工作外,他經常與熟悉情況、有新點子的同事和下屬交談,越來越意識到有兩大問題影響著縣公安工作的科學發展。
淳化是老區縣,1927年王炳南就在這裏建立了黨組織,劉誌丹、習仲勳曾在這裏建立根據地,鄧小平曾在這裏駐防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爺台山反擊戰,得到毛澤東的高度評價。這裏民風淳樸,有優良的傳統,但自然條件差,城市化進程緩慢。在民警隊伍中,盡管20多年無違紀案件,但工作滿足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另一個問題是公安業務的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利益關係的驅動,各類矛盾糾紛引起的打架鬥毆案增多,耗費警力和時間,又很難讓群眾滿意。刑事發案率高、破案率低,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亟待強化。
劉鵬與一班人經過認真梳理,決定下功夫先解決自身問題,在全局實行了幹部聘任和民警雙向選擇。人事製度改革,優化了隊伍,整合了資源,接下來的問題關鍵在於幹警治安理念的轉變和強有力的措施。
馬家與潤鎮轄區人口與警力配置相同,工作效果卻像是隔了一條深溝。7個派出所,刑事發案率有的高達30起之多,有的僅有四到五起,破案率有的達到90%以上,有的還不到20%。這樣的不平衡狀況是怎麼形成的呢?劉鵬在下基層調研時發現,有的派出所電話不斷,民警經常下去,群眾上門來找的也絡繹不絕,治安情況反而良好。而在有的所裏,也不見有群眾來找,民警守在機關,顯得很清閑,卻偏偏問題多。馬家與潤鎮的區別也正是如此,剖析這一優一差的例子,自然成了淳化創新公安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歸結到一點,民警與群眾關係的疏遠,群眾對民警信任度的降低,公安機關與群眾在管理社會治安格局中“兩張皮”,是一些轄區治安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前些年,民警的群眾觀念淡化了,加之一些非警務活動,如催款要糧甚至“拉牛背包袱”,傷害了一些群眾的感情。如何下沉警力,前移陣地,民警與群眾以心換心,這才是創新公安基層工作的關鍵所在。
經過一番周密部署,淳化縣公安局新的工作思路從2003年伊始步入實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口號就這樣叫響了。
好似原野上第一枚綠色的芽眼,在略帶寒意的煦風中綻放,梨花、蘋果花、油菜花一樣絢麗多姿,彌漫開來。
借我一雙眼
淳化縣公安局的“三深入”活動,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增強警民之間的信任度和親和力,變被動應付為主動防控。
局長劉鵬說,公安基層工作的重點是群眾資源,群眾是否相信我們。“上世紀80年代,我騎車子下鄉辦案,在群眾家吃飯掏兩毛錢、4兩糧票。現在一些公安人員下鄉去的是幹部家、有錢人家,接觸一般平民老百姓少了。群眾路線出了問題,是搞不好治安的。”
一天中午,方裏鎮華子山村楊來有去鄰居徐正財家借架子車,發現徐老漢腳手被捆綁,身上和炕上有大量血跡,窯裏被翻箱倒櫃。縣局辦案人員經勘查和屍體檢驗,確定這是一起搶劫殺人案。死者徐正財,承擔著在監獄勞改的哥哥的果園和侄子上大學的費用,真是繩在細處斷。
辦案人員以爺台山為中心,北到耀縣、南至嵯峨山、東到三原,西到旬邑,展開全方位摸調。從華子山村一名群眾反映的穿西服打領帶的可疑人,到三裏村群眾說的一個自稱護林員的“毛胡子”,從前年4月一位老婆婆被一個留著大胡子的人強奸,到一個村民說他兩次被“毛胡子”搶了幾十塊錢還用刀傷了他的線索,終於查到去年在某村幹零工的“毛胡子”係三原新興人,名叫李德全。偵查員們多番周折,“毛胡子”終於被戴上了手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