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金橘能防感冒
金橘是曆來有名的藥物,可治咳嗽、喉痛、胃病、夜尿和魚中毒。民間有“有金橘不知感冒”的說法,意思是說金橘有很好的預防感冒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金橘中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其他柑橘所不及的。維生素C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氣溫忽高忽低的初春時節,每天吃幾個金橘,可增強鼻咽黏膜的防禦功能。具體方法:直接嚼食金橘,或將金橘烤焦用開水衝服,還可以取金橘5個,生薑、大蔥各20g,水煎服,每日3次。如果出現咳嗽等症狀,可以取金橘3個,切開,去果核,放入清水中加適量冰糖,小火煮後取汁,分3次服。
飲雞湯能治感冒
國內科學家研究表明,雞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防病治病。醫學和營養學家研究發現,雞肉、雞湯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可以有效地增強人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緩解感冒症狀,如鼻塞和喉嚨疼痛。這是因為雞湯能夠幫助抑製人體內的炎症以及黏液的過量產生。喝雞湯治感冒在國外也是同樣,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們一旦患上感冒,不是先求醫問藥,而是馬上宰隻雞,煨雞湯來喝,往往取得迅速痊愈的效果,因此,感冒初起之時,喝些雞湯可以有效地消除呼吸道中的病毒,使呼吸道恢複正常狀態,從而可促進痊愈。
感冒不宜食高脂食物
感冒患者應忌食葷腥油膩和滋補性食物,過多地食用肉類、蛋類、黃油、臘腸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使人形成酸性體質,利於感冒病毒的生長繁殖,導致體內生理失常,削弱抵抗力。如果日常生活中,長期多食富含飽和脂肪酸食物,如肉類、人造黃油等,而穀物、蔬菜、水果吃得少,會降低機體免疫細胞的抗病能力,感冒後則不易好轉。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居民,感冒發病率高於山區農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感冒與飲食結構有很大關係,尤其是高脂食物。
感冒不宜食高鹽食物
感冒時過量食鹽,不僅會減少唾液分泌,使口腔內溶菌酶的含量相應減少,為病毒在上呼吸道黏膜生存創造了條件,而且會使鈉鹽滲透性高,口腔和咽喉部上皮細胞的防禦功能會被抑製,可降低包括幹擾素在內的抗病因子的分泌。如果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便對上呼吸道黏膜細胞發生作用,並乘虛而入誘發感冒。日常生活中,即使未感冒也不宜食用高鹽食物,因為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有滯留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會使唾液分泌減少,同時,唾液中的溶菌酸也會相應減少,有利於病毒在上呼吸道生長繁殖,容易引起感冒。
感冒不宜食糖過多
食用過多的糖會導致食欲缺乏、脾胃虛弱。過多食糖還會加重缺鈣和維生素B1的消耗,致使體弱多汗,免疫力下降,反複感冒。另外,糖有明顯的利尿作用,過量食糖後小便會明顯增多,導致體內缺水,引起口幹舌燥,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上火”現象,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同時,機體為加速排泄糖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不得不消耗大量的鈣和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致使體弱多汗,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反複感冒。
感冒患者不宜食海鮮魚類
合魚、金鬆魚、沙丁魚、蝦、海蟹、海貝等海鮮魚類,含有較多的組胺,過敏體質的人吃後常會發生過敏性中毒反應,同時,容易誘發感冒病毒的活力,引起感冒的發生或加重感冒症狀。蟹也是有的感冒病人不了解的忌口,但從中醫的傳統認識來說,蟹“味鹹寒”、“微毒”。因此,外邪未清,脾胃虛寒及宿患風疾(風疹塊、蕁麻疹)者慎服;“跌打損傷、血熱淤滯者宜之,若血寒凝結,脾胃寒結,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用”;“中氣虛寒,感冒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尤其是感冒發熱的病人亦不宜進食,以免加重病情。
感冒初期不宜食西瓜
中醫認為,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等功效,是夏季的最佳水果。但感冒初期的病人不宜吃西瓜,否則,會使感冒加重或延長治愈的時間。因為,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在感冒初期吃西瓜相當於服用清內熱的藥物,這樣會引邪入內,使感冒加重或延長病程。中醫認為,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其初期都屬於表證,應采用使病邪從表而解的發散辦法來治療。表未解時,不可攻裏,否則,會使表邪入裏,加重感冒。但是,當感冒加重,出現高熱、口渴、咽痛、尿黃赤等內熱症時,在正常用藥的同時,適當吃些西瓜有助於患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