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麵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麵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生物多樣性減少——人類將患“孤獨症”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於生態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分開發,環境汙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目前已有3956個物種瀕臨滅絕,3647個物種為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僅1975—2000年短短的25年就有50—100萬種物種消亡。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物種進化以及保護生物圈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汙染——擺脫不掉的陰影
核汙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產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汙染。其危害範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複雜。如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13萬人被疏散,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
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負;環境汙染,已使其傷痕累累;生態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物種滅絕危及整個生物圈。麵對無窮無盡的汙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號。森林匿跡,溪流絕唱,草原退化,流沙塵揚。我們的地球,正超負荷運轉;我們的家園,正走向衰亡,人類的警鍾,是我們自己把她敲響。挽救自然,挽救生態,挽救環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緩。否則,人類的末日將是自己釀造的一杯毒酒。
生命現象
海龜早在二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老壽星。
正因為龜是海洋中的長壽動物,所以,沿海人將龜視為長壽的吉祥物,就像內地人把鬆鶴作為長壽的象征一樣,並有“萬年龜”之說。
貝類之王
在貝類這個大家族中,誰的個頭最大?海洋動物學家可以告訴你,硨磲的個頭最大。硨磲屬雙殼綱。人們在太平洋的熱帶海域發現的大硨磲,殼的直徑超過二米,體重達2000千克以上。據說,在早期的海洋考察中,發現的硨磲更大。
硨磲生活在熱帶珊瑚礁海域,喜歡棲息於低潮線附近的珊瑚礁岩中。幼體時,亮頂伸出強有力的足絲,牢固地黏著在海底岩礁上。因此,一旦幼體黏到了岩礁上,便終生不移位。有的硨磲則在珊瑚礁上穿洞穴居,把自己的身體埋在珊瑚礁之中。
硨磲的食物是海水中微小的浮遊生物。潮漲潮落,海水流動,便把熱帶海域中各種浮遊生物“送到”硨磲的嘴邊,硨磲隻需張開嘴,吸收海洋中的營養。每當硨磲吃飽了,需要陽光時,硨磲便張開雙殼,伸出五顏六色的外套膜,像一件極不規則的印有彩色圖案的紗巾,在海水中蕩來蕩去。美麗極了。
硨磲就是通過這種方法獲得陽光、獲得水中的氧及各種營養,使自己的身體不斷生長。有時,大硨磲殼內也能長出珍珠,而且個頭不小,且壽命長。根據硨磲殼上的“年輪”計算,硨磲的壽命長達上百年。
硨磲的閉殼肌肥大,而且營養豐富。當地漁民將采來的硨磲“肉”製成幹製品一蚵筋,是南亞一些國家餐桌上的名菜佳菜。硨磲殼可以燒石灰,是工藝品的重要原料,因此,近些年來,人們過量采集硨磲,使其資源遭到破壞。在1983年,國際上已把硨磲列為世界稀有物種,加以保護。
硨磲的分布並不廣泛,其主要生活區域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珊瑚礁海域。在我國的台灣附近海域、南海海域,特別是西沙、南沙及南海其他島嶼的珊瑚海域都有分布。因其數量有限,所以頗具增值空間。
硨磲一名始於東漢時代,因其紋理很像車輪的形狀,故稱之為硨磲。硨磲、珊瑚、珍珠、琥珀被列為西方四大有機寶石,硨磲的純白度被列為世界之最。硨磲經過千百年孕育生長,所散發出的磁場能量非常強大,具有使佩戴者增進身心的調和,啟發自在的智慧,摧破煩惱的功能。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戴的朝珠由硨磲穿製而成;在西藏以及各地的佛教高僧手持硨磲穿製的念珠。硨磲潔白莊嚴,祥瑞吉祥,具有辟邪保平安,消災解厄,消除聚靈、改變風水,供佛靈修,屬佛學上的密寶。在《本草綱目》上記錄硨磲有鎮心、安神等功效,經長期佩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和感應,如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