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地理風貌(1)(2 / 3)

地理區域

歐洲有45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意大利、梵蒂岡、聖馬力諾、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地理特點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麵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麵積又占全洲麵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罕見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裏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

眾多的半島和島嶼把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分割成許多邊緣海、內海和海灣。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開灣是歐洲較大的邊緣海,白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則深人大陸內部,成為內海或陸間海。水平輪廓破碎,陸地與海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的麵積不大(1040萬平方千米),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遠,東歐距海最遠的地方也隻有1600千米左右。這樣,就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深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

歐洲的地形也具有許多獨特性。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隻有340米。

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總麵積的60%,平原所占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歐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迄烏拉爾山麓,綿延數千公裏,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歐洲山地所占麵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全洲總麵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複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基礎有著密切聯係。

第三,在第四紀冰期時,歐洲存在著兩個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於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自然資源

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為主。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裏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他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黃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麵積約占全洲總麵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占世界總麵積的23%。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非洲地理

非洲概述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位於亞洲的西南麵。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非洲的沙漠麵積約占全洲麵積的1/3,為沙漠麵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穀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非洲沿海島嶼不多,大多麵積很小,島嶼的麵積隻占全洲麵積的2%。大陸北寬南窄,像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灣和半島。全境為一高原型大陸,平均海拔750米。大致以剛果河(紮伊爾稱紮伊爾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北部邊緣為界,東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稱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稱低非洲。非洲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部有肯尼亞山和乞力馬紮羅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乞力馬紮羅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的大裂穀是世界上最長的裂穀帶,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亞的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穀中有不少狹長的湖泊,水深岸陡,埃塞俄比亞高原東側的阿薩勒湖湖麵在海平麵以下153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質構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水係較複雜,多急流、瀑布按長度依次為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世界最長河)、剛果河(紮伊爾稱紮伊爾河)、尼日爾河、讚比西河、烏班吉河、開賽河、奧蘭治河等。湖泊多分布在東非大裂穀帶。按麵積大小依次為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乍得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