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理
亞洲概述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稱為“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複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麵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麵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加裏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彙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全洲麵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係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
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麵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一死海(湖麵低於地中海海麵392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人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錫爾河(2991千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裏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地理區域及特點
亞洲在地理區域上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東亞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兩大部分。南亞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裏蘭卡、馬爾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本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區,南部印度半島為德幹高原,北部山地與德幹高原之間為印度河一恒河平原。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巴林。高原廣布,北部多山脈。北部山地高原與南部阿拉伯半島之間為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所衝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亞指中亞細亞地區。
狹義講隻包括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國的全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本區東南部為山地,地震頻繁,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平原和丘陵,沙漠廣布,氣候幹旱。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山地,東部為遠東山地。
自然氣候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征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複雜。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71益,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自然資源
亞洲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富集區多。主要礦藏有煤、鐵、石油、錫、鎢、銻、銅、鉛、鋅、錳、菱鎂礦、金、石墨、鉻等。石油、錫、菱鎂礦、鐵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占世界錫礦總儲量60%以上。亞洲的森林麵積約占世界森林總麵積的13%。可利用的水力資源也極豐富。亞洲沿海漁場麵積約占世界沿海漁場總麵積的40%,著名的漁場主要分布在大陸東部沿海,有中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和西沙群島漁場,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漁場。
歐洲地理
歐洲概述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腓尼基語的“伊利布”一詞,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係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係,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千米,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占的麵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幹、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