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氣候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幹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益,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益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益,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麵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幹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自然資源
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麵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裏伯斯火山儲有硫黃。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裏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裏卻充滿了生機,那裏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裏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賣洋洲地理
大洋洲概述
大洋洲原名澳大利亞洲,又被稱為“南方大陸”,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其狹義的範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範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裏安島)等。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和西部高原。海拔2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麵在海平麵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
新幾內亞島、新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29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係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麵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帕勞群島、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裏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水係外流區域約占總麵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麵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人北艾爾湖。大洋洲的河流與其他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