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麵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新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新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帕勞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地理區域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自然氣候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8益左右。最涼月平均氣溫為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麵向赤道由16益遞增到25益;南半球從南緯50毅附近起向赤道由6益遞增到25益;新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益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麵起向馬裏亞納群島附近,由24益遞增到28益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毅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益遞增到32益。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裏極端最高氣溫達53益,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
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一萬兩千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西蘭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000多毫米。澳大利亞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自然資源
礦物以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和鳥糞石等較豐富。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前列;鋁土礦儲量46.2億噸,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麵積約占總麵積的9%,約占世界森林總麵積的2%,產鬆樹、山毛櫸、棕櫚樹、桉樹、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多種珍貴木材。草原占大洋洲總麵積的50%以上,約占世界草原總麵積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