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地理風貌(3)(1 / 3)

水力蘊藏量約為13500萬千瓦,占世界水力總蘊藏量的4.9%;已開發水力280萬千瓦,占世界總開發量的1.8%。估計年可發電2000億度,約占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

美拉尼西亞附近海域、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及新西蘭附近海域為主要漁場,盛產沙丁魚、鱈、鰻、鯖和鯨等。

相關人物傳記

南北朝時期偉大的地理學家——酈道元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北魏範陽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下轄涿州市)人。

早期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擔任中央官員,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中國北方。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得罪不少皇族、豪強,在東荊州刺史任上,威猛為治,被百姓上告,因而免官。在京期間專心撰寫《水經注》。

北魏汝南王元悅的男寵丘念因弄權縱恣被酈道元逮捕,元悅找靈太後懇求特赦,酈道元幹脆趕在聖旨到達前處死了丘念。自此元悅與酈道元結下深仇。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元悅乘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做關右大使。蕭寶夤果然反叛,派人把酈道元和弟弟酈道峻及其二子在陰盤(今陝西省臨潼縣東)驛亭一同殺害。魏收修撰《魏書》,將酈道元列人《酷吏傳》。

作為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道元在《水經注》的序言中對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進行了批評點評。秦朝以前我國已經有了許多地理類書籍,但當時由於國家不統一,生產力水平尚不夠發達,人們對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虛構。如《山海經》《穆天子傳》《禹貢》等。我們認為這種虛構是受當時社會條件限製的,不必過分苛求。在這種虛構中我們仍能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這種情況直到秦、漢時期仍有一定市場,與人們相求真正了解地理知識的需要發生矛盾。酈道元是堅決反對這種“虛構地理學”的。他提倡嚴謹的學風,改變這種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情況,他在《水經注》序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原則就是重視野外考察的重要性。前代地理學者中巳有人開始考察研究工作,但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我們常說科學的基礎是真實,地理學當然更需要真實,酈道元可以說開創了我國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曆史。

在酈道元生活的時代,當時的歐洲曆史正是所謂“黑暗時代”,全歐洲在地理學界都找不出一個傑出的學者。酈道元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酈道元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曆覽奇書”,代表作有《水經注》。道元寫景文字,遣詞精當,“詞組隻字,妙絕古今”。曆來研究《水經注》稱“酈學”。唐代李白、杜甫的詩,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文章實脫胎於《水經注》。宋朝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稱酈道元為“中世紀全世界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新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約1451—1506),生於意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Valladolid。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到達了西歐人認為的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裏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兩千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他誤認為到達的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