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嘮叨”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男人交流,以“說”為主,以信息的展示、分析、判斷為核心。女人與此大不相同。

女人並不是“說”,而是“傾訴”。女人傾訴時,即使有事實出現,也是佐證,而不是主幹。譬如“拖鞋明明放在門口,你卻不穿。我辛辛苦苦搞衛生容易嗎?”一般說來,女人的傾訴最後都要落腳在抱怨上,這是讓男人比較頭疼的。女人傾訴不拘囿於結論,可以隨便從哪裏談起並結束。如果男人談話是一條路,女人傾訴則是迷宮,是立交橋。

傾訴最大的快樂在於表達出來,像有人勸告一個悲傷的人“你說出來會好些”,而並非在別人的“說”裏得到什麼。因此,這種“嘮叨”使習慣於交流中了解事實的男人極為困惑。

作為男人需要理解的是:一、女人生活在語言裏。女人常常說一件事時,聯係到所有的事。事實上,她們是在追憶自己的生活,在這些事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二、女人在“嘮叨”中刪除腦中的無用信息。生命學家說人類最可欽佩的能力之一是遺忘的能力,否則每人每天吸收的幾億條信息會使人發瘋。女人為什麼能詳細地、毫無目的地描述一件事發生過程的全部細節?她們需要找到它、傾訴它,並遺忘它。三、女人的抱怨不是指責對方,而是突出自己。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之一,聽者不可誤解。喜歡嘮叨的女人往往是最勤快的女人,她們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做的事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大,不讓她“說”幾句心理實難平衡。

丈夫是女人的一件“藝術品”,既不可能盡善盡美,又不可以隨意更換、退貨,女人的發泄方式便是嘮叨。其實,嘮叨是一種遺憾,一種不亞於人類對斷臂維納斯讚歎之餘的遺憾--遺憾男人的殘缺美。

嘮叨是一種愛戀。女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將丈夫雕鑿完美,從服飾打扮到一舉一動,替丈夫考慮得精細而周全。男人能湊合,衣服總是穿到變了顏色,才在嘮叨聲中不情願地脫下;男人豪爽,遇個三朋四友痛飲,每每在嘮叨聲中勉強收場。女人生性溫良,從母親那裏繼承來的慈愛,一股腦兒地傾注到丈夫身上,這種愛的奉獻,將丈夫嬌慣成了一個有思維卻不願隨便使用的人。

人類試圖補上維納斯令人遺憾的斷臂,但無論將手臂擺成何種姿勢,均不令人滿意。人類隻好默認這種殘缺美,女人對丈夫也是這般。頻繁的關心,諄諄的教誨,丈夫有時會耐不住地煩,謂之嘮叨。其實男人不懂:嘮叨是一種愛戀。仔細想想:倘若妻子用關心你的方式嘮叨別的男人,你心裏是什麼滋味?

嘮叨是一種交流。家是夫妻的安全島,一日三餐,工作之餘,節日假日,夜晚休息,兩個人不可能整天地豪言壯語。除了正常的生活需求以外,女人還需要交流。她的喜與樂,她的憂和愁,想對丈夫傾訴,她期望從丈夫那裏得到寬慰、體貼和信任。這種需求一點也不過分。婚前,男人對女友的嘮叨,總是表現得寬宏大度,頗具耐心,哪怕嘮叨上三天三夜都不覺得厭倦,句句聽似甜言蜜語,鍾情又纏綿。一旦女友成為妻子,這種嘮叨就戲劇性地轉化為缺點。其實,嘮叨對妻子是一種需求,對丈夫則是一種信任。“心裏有話不給你說給誰說?”想想極是。當妻子不再對你嘮叨時,八成是另有耐心聽她嘮叨的人了。

心理學家認為,嘮叨有助於女人健康。為了你心愛的女人的健康著想,男人應該在漫長的歲月裏耐心地聽下去。聽“嘮叨”盡管有時感到心煩,也要“逼”著自己聽下去,聽的次數多了,也就不覺得煩了。還應多想想,既然女人能把她一切的一切都交付給你,而且已經默默地承受過許許多多的“心煩”。與這些含辛茹苦的“心煩”相比,聽“嘮叨”所感到的“心煩”又算得了什麼呢?

男人出於理解也好,出於無奈也罷,對付嘮叨各有各的高招。而真心實意、甘心情願喜歡嘮叨,離開嘮叨就渾身不適的人,至今仍是太少。

所以,女人一定要明白,嘮叨本身無過錯,但一定要把握嘮叨的分寸和尺度,如果過於嘮叨或用法不當,就會導致家庭矛盾,給幸福的婚姻投下灰色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