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缺乏安全感
重視情感的女人,她的安全感到底消失在哪裏?心理學專家認為,在情感中,女性缺乏安全感,主觀原因是自卑。如果女性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夠讓自己過得舒適開心,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
女人比男人更多地感受不安全,這決不是空穴來風。從普遍意義上說,男人在婚姻情感發生危險後才會感到安全感的喪失,而女人常常在危險發生之前就開始擔心不安全。專家認為,這是由男女性大腦的生理結構決定的。女人的直覺更發達,這使得女性更敏感,更會“未雨綢繆”。
西西已經28歲了,比男朋友大3歲。西西覺得自己已經開始衰敗了,她渴望著婚姻生活,而他隻有25歲,年輕的翅膀正是翱翔天空的好時機。西西不敢提結婚的事,怕看見他吃驚的表情、誇張的樣子;不敢和他一同出去逛街,怕被人認作姐弟。
雖然西西能感覺到他對自己的愛,但總覺得他那麼帥,那麼年輕,給不了她安全感。西西不想再這樣患得患失地生活,她提出了分手。
女人對男人的猜疑,源於曆史經濟地位。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使得男人的工作成了女人的生活保障。女人對男人的經濟依附使得女人對婚姻情感的安全可靠性更加看重。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即便是現代社會的獨立女性也更加看重家庭。一個女人對一樣事物越是重視,她的不安全感就會越強。
重視情感的女人,她的安全感到底消失在哪裏?心理學專家認為,在情感中,女性缺乏安全感,主觀原因是自卑。如果女性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夠讓自己過得舒適開心,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
另外,社會大環境縱容了男人,這使得女人在兩性關係中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現在社會男性有外遇的情況很普遍。特別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有第三者成為男士有能耐的表現,他們甚至以此為榮。大環境如此,很多女性對男人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覺得安全的環境隨時可能崩潰,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事實上,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學習提高。愛的表達與接受,在這一組互動的過程中,愛的信息發出與反饋,必須是暢通無阻的,這才到達兩個人心靈親密無間的狀態。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沒得到足夠的愛,便無從學習如何去愛,愛的能力就會欠缺,在與別人相處時,稍有不順心,便習慣性地埋怨別人。
擁有安全感是一種心理健康的狀態,是對自己、自然、社會的一種和諧、有序、平衡的心態,去掉心裏雜音,才能達到。
當然,讓女人擁有安全感,男人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下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這樣一對男女,他很喜歡她,拚命地約她。他總是以“什麼時候有空”、“想去哪裏”、“看電影,還是去公園較好呢”的說話方式來征求她的意見。對此,女孩的反應則是“什麼時候都好”、“哪裏都可以”、“哪裏都不錯”等幾乎都隻是附和性的答話而已。
就這樣,雙方又客氣了幾分鍾,女孩看看手表,不耐煩地說:“再不回去不行了。”說罷,便站了起來,他也無可奈何地站了起來,兩個人都尷尬極了。顯然,這種缺乏主見的邀請,是不會給女人帶來安全感的。
一般情況下,女人認為能夠領導自己的男人才對自己有吸引力。相反地,她們會對交由女人全權處理、要求女人作決斷的男人產生質疑。乍看之下,似乎是尊重女性的意見,殊不知什麼事都由女人決定的男人,隻會給女人留下優柔寡斷的印象。
無論女人多麼要強,其本質上仍是被動的,她們傾向於規避由自己來負行動的責任。她們內心深處所潛藏的,乃是一種不得已而被邀請的“說辭”。
因此,要求女性作決定的說話方式,會讓女人產生一種強迫自己負責的感覺。警戒心強、慎重的女性,容易對這種邀請的方式產生錯覺。正因如此,女方說“不”的可能性就越大。她會懷疑你有幾分真誠,甚至會懷疑你是否真的想去那地方。
122.老婆比自己強
長期的心理衝突會導致心理和生理機能的紊亂,造成自我控製能力的下降,使人出現失眠、噩夢等不可控製行為,還會做出非理性的判斷和舉動。
如今,很多男人心裏依然抱有傳統家庭的刻板看法,男人要比女人強,男人是一家之主。一旦情況完全顛倒了,他要被老婆養,其理想家庭角色和現實承擔的角色的衝突,就會使他產生沒地位、自尊心受挫等消極心理。
吳楓今年35歲,一個想法一直困擾著他,使他整天感到心情煩躁,那就是是否與妻子離婚。
吳楓和妻子是大學同學,畢業以後他去一家企業工作,但企業效益不好,現在隻能在家待業。而妻子在機關工作,發展很順利,最近又被提拔,派到下麵公司任主管。別人當麵不說,背後卻在嘲笑吳楓,他心裏更加不是滋味。有時想做點什麼事情,又苦於沒有出路。吳楓一直擔心妻子看不起自己,會變心。吳楓覺得自己總是失敗,現在他經常做噩夢。他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心理矛盾與衝突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產生心理矛盾或心理衝突的時候,隻不過在一般情況下比較輕微,而且可以自主地調節恢複,所以很多時候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嚴重的心理衝突往往會導致不確定、猶豫、無助、矛盾、不適、痛苦等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