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反複強化,給自己加壓
由於擔心無法過正常生活,也擔心成了同性戀後被人看不起,會對同性戀恐懼之至。對同性戀的過分關注和緊張恐懼,往往抑製了與異性的正常交往交流,或者雖有交往,卻由於心不在焉或老想驗證什麼,使其無法從異性那裏獲得正常的情感體驗,產生不了與異性進一步的親近感和投入感,於是就更加懷疑自己是個同性戀者。
3.查清原因,尋求對策
同性戀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的,情況比較複雜。建議你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產生同性戀傾向的原因,並製訂出相應的矯治措施。要指出的是,大多數同性戀的矯治將是比較長期的,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
138.過度手淫的“罪惡感”
美國心理學家哈密爾頓指出:“手淫這種行為是一種自我限定的功能,就像吃飯、喜歡某種體育運動或任何其他的自然功能一樣。如果過度手淫,那麼你的生殖區就會感到不舒服,如此而已。”當然,說適度的手淫無害,並不是說手淫是必須的,更不是說要手淫無度。
手淫,又稱自慰行為,是指用手或輔助工具刺激性器官,以獲得性快感的行為。一般來說,發生手淫的高峰年齡男生為13-15歲,女生為13-14歲。有資料顯示:男青年中有70%-90%的人曾有過手淫,女青年中30%-60%有過手淫。可見,就統計學角度來看,手淫是人體性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能視之為異常行為。但是,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手淫過度,影響了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則應給予關注。
某男,20歲,大學二年級學生,患上了害怕見人的病症。這一切都緣於他對自己“過度的手淫”產生了深深的“罪惡感”。
他在中學時期,受一位鄰居的唆使,看了一本黃色小說。當時,他感到很刺激,很興奮,並伴有強烈的性幻想和自慰行為。而後者的快感又強化了他對黃色書籍的渴望,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自己陷入過度手淫中不能自拔。同時,他對自己的這種行為又感到自責,內心的矛盾衝突令他痛苦不已。
到了大學後,他的內心衝突更加突出,越是和女性接觸交往,其性欲望和性衝動越強烈,手淫行為也越頻繁,同時自我譴責也越強烈。慢慢的,他覺得自己太壞,他認為別人能通過他的眼睛看到他的內心深處。於是,他害怕見人,恐懼感越來越嚴重,最後發展為必須戴上墨鏡才感到安心。因此,無論是上課還是其他活動時間,甚至是睡眠時,他都戴著墨鏡。
其實,當個體進入青春期以後,伴隨著生理的發育成熟,性意識也開始覺醒。所以,在遇到有吸引力的異性,或者是讀到與性有關的文章時,便會產生對性的臆想,也會產生性衝動。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對性的要求無法滿足,就會產生手淫。
過度手淫主要與性生理失調,遭受心理壓力,性知識缺乏等因素有關。過度手淫會使有的青年產生強烈的自責感,進而影響其正常的學習與人際交往,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症。
這是受不正常觀念,如“性罪惡”、“性淫穢”等影響的結果。多數青年未受到係統的性科學教育,所以,有些青年有性的想法,或有手淫的行為時,覺得“見不得人”、“很罪惡”。有的人即使在理論上知道手淫是一種自慰行為,適度手淫並無害處,但在潛意識裏仍認為它是不好的行為。
其實,手淫是性成熟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自限性性行為,它不僅沒有那麼多可怕的惡果,而且還存在一種自然的、生理的調節機製。美國心理學家哈密爾頓指出:“手淫這種行為是一種自我限定的功能,就像吃飯、喜歡某種體育運動或任何其他的自然功能一樣。如果過度手淫,那麼你的生殖區就會感到不舒服,如此而已。”當然,說適度的手淫無害,並不是說手淫是必須的,更不是說要手淫無度。
所以,有這種困擾的青年應當通過與異性恰當的交往,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產生性困擾的青年大多是人為地壓抑了自己合理的需求,由於內心的自責,恐怖不安,因而主動回避異性,使焦慮、緊張、困惑和壓抑無法得到調節。這種性壓抑往往會導致強迫性觀念和神經衰弱,使得心理失調。
心理困擾的原因在於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而衝突產生的關鍵,在於自己對性心理反應的不正確認識。青年出現性幻想,產生手淫是完全正常的,無須為此自責自罪。因此,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對自己說:“我不是個壞人,我和其他人一樣,所有人都要經曆這個過程,我無須為此自責。”
此外,要考慮如何消除“過度”。這不過是心理衝突的外在表現,隻有內心衝突減輕消除了,症狀才會消失。因此要順其自然,多與朋友交往,多關注外界事物,這不僅有助於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且也能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使自己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