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正濃,寒意浸人,漫天星辰,整個北京城都沉寂在夜色中,黑漆漆一片。
唯有一個地方例外,那邊是五鳳樓,五鳳樓便是午門別稱,大約是因朱牆之上有五座金碧輝煌的門樓,飛簷鬥角遙相呼應,形似朱雀張翅所以又被稱作“五鳳樓”。
朱紅的大門緊閉,借著朱紅色宮燈的微光,便看到宮牆上立著十數個雄壯衛士,這便是朝中的大漢將軍了。大漢將軍並沒有多大的官職,朝廷選取雄壯威武良家子弟鎮守禁城,意欲震懾宵小之徒。
此時約莫在寅時與卯時之間,午門前燈影早已晃動開來。大明各部朝臣或打著轎子,或步行紛紛聚到午門前等待早朝。
今日是大朝,因而午門前各部官員眾多,皇城之外眾官員不敢放聲喧嘩,便三五個聚攏在一起悄聲談論些什麼。
再往前,隊伍最前頭的立著的便是身穿緋紅大袍的六部官員,左側第一個便是權勢正盛威望中天的兵部尚書於謙。
於謙素手靜靜立在一邊微眯著眼養神,下巴尖一撮小胡子微微在風中抖動著。
身側不遠處吏部尚書王直,王直擁立有功,深得聖眷,背手肅穆而立不言不語,再往遠處便是禮部侍郎謝正德。
咚咚咚……午門鼓樓上的鼓聲擊破紫禁城上空的寂靜,聽見了門樓上的鼓聲,聚在一起的官員們便立刻散了開來,各自循著熟悉的位置,依次對著當先各部部首排成數十條縱列。
武清侯石亨北京保衛戰中斬獲韃子頗多,論功行賞,身後也站著一行人,這行人身上的氣質與左邊文臣截然不同,滿身都是行伍間的煞氣。
武清侯石亨側目瞟一眼左邊的文官隊伍,眼角卻鎖著於謙的方向,前些日子武清侯欲意結好於謙便上奏皇帝重賞於謙之子於冕,不料於謙非但不領情反倒當眾斥責他徇私枉法。簡直是奇恥大辱!此仇不報非君子!想到這裏石亨鼻息間冷哼一聲,麵露不忿之色。
鐺鐺鐺……正想間午門上鍾聲驟然驚醒沉思中的石亨,石亨這才收回怨恨的目光,朝午門方向望去。
吱嘎……五扇朱紅色的大門同時發出低沉的呻吟,朝著宮牆退開,借著宮門之間的縫隙,石亨看到天子禦道兩側漢白玉宮燈徐徐燃燒泛出明亮的光芒,宮燈一盞接著一盞一直通向紫禁城深處。
宮燈清冷的光芒中透出無比的權威,石亨貪婪的攫取著嚴重的光亮,權勢的滋味真讓人迷戀。
文臣武官自午門東側門徐徐進入,皇公王族自午門西側門進入,群臣都微躬著腰,輕輕挪動步子朝皇城中行進。一行人等皆是閉口不言,唯恐發出些響動,驚到了兩邊目不轉睛的禦史。
這些禦史右手持一支小筆,不時在左手間的案策上寫寫畫畫,記錄下進宮群臣言行舉止。朝儀製度極嚴,眾臣不得喧嘩、耳語、咳嗽、吐痰等,否則將以失禮從嚴處理。
若是有何不敬的舉動,明日便會有一封彈劾的奏折,因而群臣都是謹小慎微的跟著前麵的同僚緩緩前行。
眾官穿過漢白玉石磚砌成的金水橋緩緩來到,奉天門前的廣場中靜靜等待著皇上駕臨。
過了片刻,不遠處走來個紅袍小太監,太監手執白色拂塵斜依在胸前,緩步走到百官麵前朗聲道:“皇上有旨,今日與奉天殿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