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由於壓抑的選擇,噩夢就來了。我開始不斷地研究自己:我怎麼會是性變態?什麼叫追求新鮮刺激?追求新鮮刺激算不算變態?研究得很煩惱了,還是好像有一種力量強迫自己繼續研究。弄得我怕出門,怕見人。後來朋友也少了,我就更加孤僻。家裏人為我擔心,就帶我去找算命的治療。可是不管用,現在還是沒有完全走出陰影。人們見了我就厭惡,我在的時候吐痰特別多,還經常有人罵我惡心。我知道是自己研究自己是不是性變態,讓別人看了惡心。我很想擺脫這種情況,像以前一樣好好生活。我想您一定看明白了我到底怎麼了,我該怎麼辦?
心理透析:同性戀不是性變態
仔細讀過你的來信,終於明白你到底怎麼了。你的痛苦是自己嚇唬自己造成的。網吧上的測試,很多不過是一種網絡遊戲,是沒有科學性的,用馬三立老先生的相聲說,那是“逗你玩”,既然它是“逗你玩”,你就跟它玩玩罷了,何必當真?不必當真的事情,你為什麼這麼當真地“研究”而讓自己陷於痛苦之中?
首先是你對同性戀等相關概念的誤解。
同性戀是指兩個同性別的人,發生肉體親昵的性行為或做愛關係。過去社會對同性戀,的確有較多失之簡單失之片麵的否定態度。人們較多的是對同性戀的道德評判,而較少對同性戀有真正理解和幫助。由此帶來的是對同性戀者的人格的貶斥,對同性戀者的心靈的壓抑。你就是受到了這樣的影響。
令人欣慰的是,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總的趨勢是越來越有了寬容的社會氛圍。比如在西方,過去一直把同性戀視作一種心理障礙,並在曆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被列舉出來,但最近一版不再包括同性戀。許多性醫學、性心理學專家,不再認為同性戀是性變態。“同性戀屬於性變態”的觀念,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沒有市場。更多的人認為同性戀與異性戀,隻是性傾向上的不同。在許多國家,比如瑞典、丹麥、荷蘭、法國,同性戀家庭已經受到法律承認。在一些國家同性戀伴侶關係,已經得到人們的承認。在我國也不再把同性戀視為違法犯罪和性變態。
其次,是你對自己的性心理沒有坦然的態度。
你為什麼想到了答案C,卻壓抑自己故意選擇了答案A?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性心理,采取了批判否定的態度。異性相吸,男女相愛,原本自然,是人之常情,是天經地義的,你和大家一樣也有這樣的心理,你也喜歡女孩,你也想“討女孩喜歡”。但是,你卻不敢坦然麵對這種心態,你以為這是不光彩的。於是你壓抑了自己,表現在平時,就是你說的“和異性朋友交往中我嚴格要求自己”,表現在測試的時候,你感覺總是想到男女在一起不好,就故意回避了C,選擇了A。其實,就是從你選擇的A來說,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露了你的性心理活動,流露了你對女孩的喜歡或關注,因為是A項的“兩個都是女的”吸引了你的選擇,不然你為什麼不選擇D?因為D項的內容是“兩個都是男的”。作為發育成熟的青年,不自覺地流露對異性的關注,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你一定領會到,這麼一個測試遊戲所以讓你如此麻煩,就是對性心理的回避壓抑心態。沒想到的是,你越是回避壓抑越是麻煩,後麵的解釋偏偏整出了一個“變態”,讓你虛驚之後陷入自己嚇唬自己的痛苦之中。
心靈跨越:不再自己嚇唬自己
現在,你怎樣心靈自救呢?
首先是正確認識同性戀。我們應有這樣的觀點: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不是一種性變態行為,隻是一種一直就存在的性傾向類型。至少我們也應有這樣的觀點:既然同性戀存在於每個社會、每個時代、每個民族,我們就應正視這一性現象,不必用一個簡單的“不正常”來定性。你看,即使是同性戀,也不過是性傾向的不同,也談不上性變態,更何況從來信中,根本沒有看出你有任何同性戀傾向,當然就更談不上性變態了。
其次是坦然麵對自己的性心理。一個年輕人,內心有對女孩的喜歡與關注,實在太是人之常情了,就坦然麵對吧。這樣,反而會少一些心理上的麻煩。
最後是不再自己嚇唬自己。本來你對性心理就不能坦然麵對,測試之後又一個性變態,讓你更不能接受自己。於是,你把這種心態投射到了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一定很厭惡你。你說“人們見了我就厭惡,我在的時候吐痰特別多,還經常有人罵我惡心”,就是這種心態。這也是自己嚇唬自己,別人未必如此看你。現在,隻要你不再自己嚇唬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心,你就走出了陰影,走向了陽光。
總看異性敏感部位的痛苦
心路迷障:我有一個難言的痛苦
這個周六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又到了將要結束的時間,電話鈴聲再一次響起,一個怯怯的女聲傳來“您是馬老師嗎?我有一個難言的痛苦,壓抑在心中好長時間了,我不敢和任何人講,真的羞於啟齒……”
“在心理谘詢師眼裏,求詢者隻是遇到了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你不用有任何壓力和顧慮。好嗎?”我疏導著說。
在我的疏導下,她不再羞於啟齒,斷斷續續地講出下麵的故事:
“還在是初三的時候,那時我16歲,有一次看籃球比賽,偶然之間我看了一眼男生的下身部位。立刻就感覺自己心跳的厲害,臉上熱辣辣地,我想當時臉一定很紅很紅。那種無地自容的感覺讓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一陣強烈的犯罪感包圍了我,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好女孩了。可是,後來有好幾次,我又不由自主地看了男生的襠部這個敏感部位。這下我更害怕了,我感覺真的要墮落了。我暗自痛下決心:一定要克製自己。結果更麻煩的事來了,我感到不能控製自己的眼睛了,越是想控製,越是不能控製,眼睛好像不聽使喚地想去看異性的敏感部位。
“我感覺大家都知道了我心中的秘密,都在議論我,嘲笑我。這個心病弄得我不敢和別人接觸,更不敢和異性接觸,總是盡量地回避和別人交往的場合。可是,又不能不和別人交往。於是,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目光總是躲躲閃閃,飄乎不定,不知往哪裏放好。弄得我眼睛很累,人也很累,很難受,很痛苦。好多年來,這個毛病一直痛苦地折磨著我,總是纏繞心頭揮之不去。今年我已經23歲了,早該談戀愛的年齡了,可是,我不敢,我怕,我……”
電話裏,飲泣聲替代了她的說話聲,她說不下去了。是啊,她正在青春妙齡,一個女孩,這麼長的時間心中壓抑著這麼痛苦的故事,以致不敢交男友,不敢談戀愛,這是多麼痛苦難耐的心靈重負!對此,表示了我的理解和關切,但我首先更關注的是下麵一個問題:女孩周圍的人們,是否發現她的目光確實總是看別人的敏感部位?就此,我們進行了較多的溝通,她起初堅持說別人知道這一點,但是說不出切實的根據。她隻是感覺別人發現了她眼光的秘密。
心理透析:正常的視三角區定點掃描
至此,我的心中有了幾分輕鬆:女孩原來是自作多情,自己嚇唬自己。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際交往中目光注視有一種定點掃描現象。我們在注視他人的時候,視點是不斷地上下左右移動的。移動中,視點與他人身體某一器官接觸時,就意味著對這一器官感興趣。人們在對視的時候,首先要看對方的眼睛,而後再去看自己感興趣的落腳點,也就是視點。這樣,由左右兩眼和視點,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區域就叫做視三角。視三角有四種情形:上視三角,即雙眼與額頭一點構成的視三角;中視三角,即雙眼和嘴部構成的視三角;近視三角,即雙眼和胸部構成的視三角;遠視三角,即雙眼和襠部構成的視三角。人際交往中,我們的目光就是在這樣不同的三角區域中,來回往返地掃描,這便是定點掃描。上述的視三角除上視三角外,其餘多是從左眼開始,向下移到嘴部、胸部或襠部的視點,然後再上移到右眼,而後返回到左眼,如此往複。視點的掃描變化,一般是不容易在眼睛裏看出來的,因為眼球在眼眶裏的移動幅度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