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種方法可以被用來對付大腦中的安全係統,當然對比之下有些方法比其他的更為有效、可取。例如,有些人帶著強烈的願望去改變自己,他們不斷地重複一個新的舉動,以便讓它變成一種習慣。當然很多時候,這種方法會受到阻撓和挫折,無功而返。由於你不斷地做新的嚐試,就會慢慢地製服或掩蓋大腦中的安全係統,你的大腦內部就會接受這種新的做事方法,使它成為一種習慣。
另一種對付安全係統的方法就是使用堅定的信念。通過不斷地重複你的信念,最終可能導致你想要的改變。通過幾天、幾周或者幾個月的不斷重複,你的大腦接受的信息快要達到飽和狀態,它開始慢慢地確定你的信念為正確指令並且接受了它,從而給出你想要的結果。當然,這個改變的過程通常比較慢,而且會附帶一些疑點,有時也可能被挫敗。這是因為很多人既沒有堅強的意誌來強化自己的大腦接受新的信念和行為,也沒有足夠的耐心來天天重複自己的信念。幸運的是,這裏還有一種更為簡便的方法來對付你大腦中的安全係統。
利用催眠來解除你大腦中的安全係統
催眠其實是你用來改變自己的一種更為可取的方法。它可以通過解除或繞開你大腦中的安全係統而直接與大腦進行長時間的對話。在這種情況下,安全係統形同虛設,而大腦卻可以立刻接受來自外界的諸如停止吸煙、保持食欲以及其他任何你想要大腦吸收的東西。你所提出的新建議就好像一套新的程序,催眠可以不經過層層檢測和懷疑輕鬆地幫你將這個程序安裝到大腦中。這種改變比之前提到的那些方法更快更簡單。這就是催眠在改變自我方麵會如此簡單有效而且受人青睞的原因。
催眠的心靈狀態與階段
催眠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恍惚狀態。潛意識此時擺脫了有意識心靈判斷能力的束縛,開始接受暗示。
首先,來看一下我們所經曆的不同心靈狀態。第一個是清醒時的β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大腦高度警惕,能夠正常使用推理和邏輯。科學家們測量了不同狀態下的大腦活動,並使用腦電圖儀(EEG)對活動進行監控。在β狀態下,腦電波的活動速度在每秒14~30周。
第二個心靈狀態叫做α狀態,此時腦電波活動速度為每秒8~13周,我們的心靈仍然處於警惕狀態,但較為放鬆。我們在這種心靈狀態下通常更具創造性,更容易接受新信息、發揮想象力。一些催眠學家認為,這一狀態是從有意識心靈進入無意識心靈的門戶。我們每天都會經曆α狀態,比如沉迷於電影中、馬上要睡著或剛剛睡醒時。催眠學家認為,我們進入α狀態時也就開始進入恍惚了。
第三個心靈狀態是θ狀態,此時腦電波活動速度為每秒4~8周。這一狀態高度放鬆、平和,伴有睡夢。它有時被稱為睡夢狀態。當我們進入深度睡眠或剛從深度睡眠中蘇醒時都會體驗到θ狀態。
最後是δ狀態,腦電波活動速度少於每秒4周。這屬於深度睡眠狀態,心靈完全失去意識,催眠還不能達到這一狀態。
需要指出的是,各個水平的腦電波並不嚴格地局限於某種特定心靈狀態。比如,當我們處於β清醒狀態時,大腦裏仍然存在α或θ電波。以上4種狀態是按照占主導地位的某種波長來劃定的,它們對於催眠的意義在於:催眠性恍惚發生於α和θ狀態,就在這時,對無所不在的無意識心靈的暗示才不會受到有意識心靈判斷能力的阻礙。當接受催眠的患者的判斷官能開始退居二線時,暗示才能作用於無意識。
催眠恍惚經常被劃分為6個不同階段或深度,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催眠師誘導出的不同表現。催眠師懂得如何誘導並辨識這些不同程度的恍惚狀態。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伴隨著瞌睡,放鬆開始,受催眠者開始“想睡覺”。其實,催眠並非睡眠,催眠師在這時使受催眠者出現第一次肌肉僵直。也就是說,受催眠者的一些肌肉開始變得沉重,受催眠者無法移動它們。首當其衝的通常是肌肉較少的眼瞼。受催眠者的眼睛會緊緊閉上,並且感覺自己沒有力氣睜開雙眼。
第二階段:這個時候,受催眠者的某些肌肉組會出現僵直,比如一隻胳膊。他們還可能會有沉重感或漂浮感。同第一階段相比,這一階段可以被看做是輕度恍惚。恍惚程度逐漸加深接近第三階段時,則進入中度恍惚,這時,受催眠者的雙腿甚至全身都會僵直。
第三階段:在中度恍惚的第一層,受催眠者除了感到肌肉僵直外,味覺和嗅覺還可以被改變。這時,催眠師將一朵香氣撲鼻的玫瑰放到受催眠者的鼻子下方,對其潛意識暗示說它聞起來像隻臭襪子,受催眠者的身體便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這個水平上,催眠師還可以使受催眠者忽略一個數字的存在。例如,催眠師可以暗示說數字3不存在,那麼當受催眠者從1數到5時會直接從2跳到4,把3漏掉。
第四階段:隨著中度恍惚的程度加深,催眠師可以誘導受催眠者出現健忘症——喪失記憶。這時可以加入後催眠暗示(關於受催眠者想要達到的習慣或行為變化)以確保受催眠者的有意識心靈不會阻礙無意識心靈發揮作用。其他現象包括部分肢體的感覺缺乏——麻木,以及痛覺喪失——無痛覺狀態。
第五階段:深度恍惚的第一層經常伴隨著正性幻覺,即催眠師可以誘導受催眠者看到或聽到不存在的事物或聲音。例如,催眠師說一個空花瓶裏放著某種花,那麼受催眠者就能夠對花進行描述。舞台催眠師在這時常常使用不平常的後催眠暗示,於是當受催眠者“醒來”時,他可能就會像鴨子一樣嘎嘎叫或者像鳥一樣扇動“翅膀”。
第六階段:在這個程度最深的恍惚中,受催眠者會出現被麻醉現象,這時可以為他們做外科手術。另一個現象是負麵幻覺,即受催眠者看不到或聽不到實際存在的事物和聲音。
上述6個階段可以大致概括催眠症狀,但受催眠者經曆一些階段的時間可能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個體之間的恍惚程度與行為舉止也可能有很大差異。
催眠治療師的大部分治療工作可以在前3個階段——較為輕度的恍惚狀態中——進行。這3個階段被稱為記憶留存階段,後3個深度恍惚階段常常被稱為失憶階段。
催眠過程
誘導
如果恍惚是催眠的關鍵,那麼使別人進入恍惚的能力就至關重要了,這一過程通常被叫做誘導。當我們自己進入恍惚狀態時,比如做白日夢,無意識心靈的關注點是白日夢的對象。而當一個人引導另一個人進入恍惚狀態時,受催眠者無意識心靈的關注點是催眠師或者其無意識心靈與催眠師進行溝通。催眠師與主體無意識心靈之間的這種關係就是親和感。在催眠療法中,建立二者之間的高度親和感通常被認為對成功具有重要意義。催眠師和主體進行催眠前溝通的大部分目的就是幫助接受催眠的患者增進了解和信任感,從而增強親和感。催眠師會通過溝通為每個特定主體設計恍惚誘導的最佳方式和最佳台詞。
1.誘導的方法
(1)恍惚誘導
恍惚誘導的方法多種多樣,它們在接近方式、時間長短和氣氛上有所不同。它們是命令式的或允許式的。這裏將探討誘導的不同類型以及它們作用的方式。雖然誘導方式彼此完全不同,但它們都會產生以下結果:放鬆身體和精神;注意力集中;減少對外界環境和日常事物的注意;更強的內在感覺注意。
(2)固定誘導
固定誘導是將受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感興趣的很小的一個點上,例如擺動的鍾擺、牆上的一個點或一個蠟燭。當全神貫注在固定的一點上時,你的注意力會從外界景象和聲音上直接被拉到目標上麵。誘導需要幾秒鍾或二三十分鍾,具體時間取決於你的暗示感受性。
使用此誘導,你要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上,並點上蠟燭,在它燃燒和閃爍時盯著火焰,全部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火焰。
誘導可以這樣開始:看著火焰燃燒和閃爍,你的眼睛繼續盯著火焰,全神貫注在火焰上。看著火焰閃爍,眼睛繼續盯著。當你看著火焰燃燒時,你的眼睛會變得沉重、變得沉重,你的眼睛變得越來越沉重……越來越沉重……直到閉上。
(3)快速誘導
快速誘導會非常快地引起催眠狀態。該誘導由簡短、快速的命令組成:閉上你的眼睛;低下頭,讓你的下巴碰到胸部;胳膊舉到肩膀的高度。當你的胳膊覺得很輕,好像漂浮的時候,你就進入催眠了。
該誘導在有很高的暗示感受性的人身上會成功,大多數人會覺得太突然、不能放鬆。快速誘導與催眠治療的關係最為密切。進行示範的催眠師能給觀眾一個暗示感受性測試快速確定其暗示感受性,然後他能用快速誘導對高敏感的人做出驗證。在個人實踐中,醫生可能要與病人接觸幾次後才能確定他是高暗示感受性的。那麼,在治療這個人時,醫生就可以用快速誘導以節省時間。
(4)間接誘導
間接誘導不同於其他方法,它不使用任何直接的方式,相反,誘導交流是通過類比、象征的方式。該催眠方法對那些抵製其他多種直接誘導方式的人尤為適用。原因很簡單:一個人是很難去抵製、拒絕他並未意識到的暗示的。
在間接誘導中,如果催眠師治療一個因壓力而心律不齊的病人,那麼催眠師會講一些老式的水泵如何被強健的老農民使用,當農民規律地、有節奏地抽水,水泵是如何可靠並且良好地工作的。
如果醫生在治療一個有夢遊症狀的孩子,他可能會講一個關於冬眠的熊的故事,述說熊對溫暖、睡眠的需要,以及長久休息帶給動物的愉快。對於難於融入集體當中的大孩子,他不參加集體活動、經常搞破壞,醫生會講述遷徙的鳥經常要排隊飛行,它們如何一起遷移,鳥群中的每隻鳥如何占據一個相等的位置。還可能集中講述每隻鳥保持相同節律和速度的方式,以便使鳥群作為一個整體和諧地、優美地遷徙。
米爾頓·埃瑞克森是一名隱喻學碩士,他成功地治療了多種症狀病人。在一個病例中,他曾麵對一位過著隱喻生活的病人。這個年輕人用床單裹著自己,走向病房,聲稱是耶穌。埃瑞克森走向那個人說:“我知道你曾是個木匠。”當這個病人回答是的時候,埃瑞克森讓他完成一個項目。他讓病人做一個書架。這是病人康複過程的重要一步。
米爾頓·埃瑞克森並沒有直接說明年輕人不是耶穌,而是暗示他“曾是個木匠”,這樣,米爾頓·埃瑞克森就間接地使年輕人在做書架的過程中轉變了自己“是耶穌”的隱喻。
(5)放鬆誘導
放鬆誘導就是指自動放鬆身體的每塊肌肉。放鬆過程可以從頭開始向下進行,也可以從腳趾開始向上進行。這種方法在催眠他人或自我催眠時都可以使用。可以這樣開始:深呼吸,閉上眼睛開始放鬆。隻想著放鬆你身體從頭到腳的每一塊肌肉。
(6)改進的放鬆誘導
改進的放鬆誘導是為了滿足那些難於放鬆的人的需要。它廣泛用於壓力控製,合並了身體和精神上的放鬆。與經典放鬆誘導所需的20~25分鍾相比,該過程大約需要30~40分鍾。
當人們需要放鬆身體某一特定部位,以減輕肩部、胸部、腿部或其他部位的慢性緊張狀態時,這個誘導最為實用。改進的放鬆誘導能一次放鬆身體的主要肌肉,首先集中在緊張的頸部,然後是肩部、後背等。使用時,可以從頭部開始,向下進行;也可以從腳開始,或從身體任何部位開始。改進的放鬆誘導可以這樣開始:讓你自己舒適一些。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肩膀、繃緊右肩。(停頓)現在放鬆右肩膀。(停頓並重複3次)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左肩膀、繃緊左肩。(停頓)現在放鬆左肩膀。(停頓並重複3次)現在集中在你的右胳膊……
不管你從哪裏開始,你每個部位的主要肌肉都繃緊、放鬆3次。當全身都做了一遍時,你就徹底放鬆了。
2.誘導的語言
誘導的語言是為了交流觀點、思想和感覺。它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你的內心經曆以及你的身體。它有助於你沉浸於幻想的世界中,並在意識水平之下進行交流。下麵是誘導語言的關鍵組成部分。
(1)同義詞:不僅僅使用一個描述性的詞彙,而是用同義詞來強化要描述的狀態。它們能增強暗示,例如,你現在感覺自在、放鬆、平靜、舒適等。
(2)解釋性暗示:通過重複和解釋暗示,加強理解、確保持續。例如,感到輕鬆流過你的身體、感到放鬆的溫暖、放鬆身體的每塊肌肉、感覺身體所有肌肉都放鬆。
(3)連接詞:連接詞有2個功能,保持語言流暢,防止獨白被打斷;進行一個指示。如“現在放鬆,並感覺所有肌肉都放鬆,然後深呼吸,並放鬆胳膊的所有肌肉,由於你已放鬆,感覺暖流流過你的身體”……在這個段落裏,連接詞“並”是反應的一個提示。
(4)指定時間:指定時間的詞用於加強語氣和強調。它們可提示暗示開始或結束的時間。例如,下麵的任何提示都可以用來指示暗示的開始,“現在,就在此刻,放鬆你身體的全部緊張”;“馬上,你會感到完全放鬆”;“早上,你會煥然一新、放鬆地醒來”。暗示的末尾可以有這樣的信號,“2個小時後,你會停止學習,結束考前準備。”
3.誘導的聲音
某些時候,你或許有對公共演講者的演講感到厭倦和麻木的經曆,無論你如何努力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你不斷地將自己拉回到所處的情形,並強迫自己仔細聽每一個詞。但是,事與願違的是,你的思路還是漂移了。你的思路漂移是因為演講者的聲音將你帶入一個恍惚的狀態。事實上,某些人聲音的語調、音量和其缺乏變化的特性,使它們具有很高的催眠性。
由於聲音本身就可以誘導恍惚狀態,所以你用來誘導催眠的聲音對於你整個的催眠經曆是至關重要的。聲音可以是強迫性和指令性的,也可以是舒適美妙的。在你錄下自己的誘導之前,仔細看一下以下催眠聲音的特征。
基本誘導的聲音主要是兩種類型:單調的和有節奏的。
單調的聲音使你的注意力本身變得集中,因為沒有其他任何幹擾或轉移注意力的因素。單調的聲音無論是在程度還是音量上都是沒有變化的。它一直嗡嗡響:“你將繼續放鬆,現在放鬆你前額的所有肌肉,感受肌肉的平滑,平滑並且放鬆,休息你的眼睛。”
有節奏的或者歌舞會的聲音使你平靜,麻痹你,使你進入恍惚狀態。用這種聲音,可以預見句子中的重音。它們設定了一種舒適、溫柔和可預料的節奏模式。例如,“……再深入,再深入,再深入,直到完全放鬆……”或者“現在你正放鬆你背部的所有肌肉”。
在這基本交流中,還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它們在整個誘導過程中不常用,並且零散分布於或是單調的、或是有節奏的基本聲音中。這些因素包括:
(1)為了強調和加強的字詞扭曲。有時候,為了達到特定的語氣效果,將字詞扭曲。例如,“感受那些肌肉的鬆……弛和放鬆,感受小腿肌肉的鬆……弛和放鬆,它們鬆……弛得像橡皮帶”。在改進的放鬆誘導時,你很難放鬆和感到舒適的情況下,這些字詞的扭曲特別有用。
(2)音調的提高。聲音變化的水平隨調的提高而變化。這種在單調或節奏性聲音中產生的滲透情緒放鬆狀態的語調是用作提示的。語調提升是為了強調催眠後的暗示,如“現在你將停止吸煙!”它也用作給出從誘導中醒來的命令,如“七,八,九,十,睜開眼睛,恢複過來,感覺好極了!”
(3)不間斷的節奏。這種不間斷的節奏是通過使用連接建立起來的。連續的語言引導你沿著誘導的方向前進。例如,“感覺你自己放鬆,繼續放鬆,更深入地放鬆,感覺你整個身體在越來越放鬆……”這種不間斷的話形成一種節奏,帶你進入到一種恍惚狀態,停止任何幹擾,讓你的注意力沒有任何機會被轉移。
(4)無聲的停頓。為了使你有一個反應提示或指令的時間,誘導者使用了無聲的停頓。例如,“現在,深呼吸,(停頓)現在呼氣。(停頓)”這種停頓也用於改進的放鬆誘導中。“注意你的右腳,繃緊你的右腳,(停頓)現在放鬆你的右腳。(停頓)”給每一個反應以足夠的時間是完全必要的。否則,你將感覺到著急或匆忙,從而放鬆也是不可能的。
4.誘導的步驟
在誘導之前,一般要對受施者進行暗示感受性測試,目的是測試他對暗示的接受和反應能力。暗示感受性越強,就越容易接受催眠。強烈的反應並不是說你會接受改變你行為的那些暗示,它隻是意味著你是一個很好的接受者——一位好的接受者是成功的催眠治療的第一步。
(1)僵硬手臂練習
確保你處於完全舒適的狀態。伸展你的腿和胳膊,現在開始放鬆。閉上眼睛,深呼吸……呼氣……放鬆。完全放鬆。放鬆你的腿,背向下,放鬆肩。放鬆你的肩、胳膊、脖子和臉。放鬆整個身體,就是放鬆。然後再深呼吸……呼氣……釋放,放鬆。注意你呼吸的節奏。隨著呼吸的節奏開始漲落,當你吸氣時,放鬆你的呼吸,開始感覺你身體的漂流並淹沒在放鬆過程當中。你周圍的聲音不再重要,忽略它們,放鬆。讓你全身從頭頂到腳趾的每一塊肌肉都徹底放鬆。在你輕輕吸氣時,放鬆。呼氣時,釋放任何緊張,包括身體的、精神的和思想的緊張。
現在舉起你的一隻胳膊,伸直。握拳,並且要握緊,拳頭握緊,現在你的胳膊變得僵直,變得非常非常僵直。你的胳膊僵直,非常非常僵直。你的整個胳膊從肩膀到拳頭都很僵直了。你的胳膊又直又硬,不會彎曲。你試著彎胳膊,胳膊卻更僵直。你僵直的胳膊不動,伸直,不能被移動,沒有什麼能移動你的胳膊,它從肩膀到拳頭都完全僵直,完全僵直。你的胳膊完全僵直。現在要從五數到一。當說五的時候你開始放鬆胳膊,你聽到每個數時,要越來越放鬆你的胳膊,當說一的時候,你的胳膊要在你的身旁徹底放鬆。五……開始放鬆胳膊……四……感到你的胳膊放鬆……三……放鬆……二……一。你的胳膊完全放鬆了。
你的反應程度說明了你的暗示感受性。如果你的胳膊變得僵直,並在開始數五之前都保持僵直,那麼你是一個容易受暗示影響的人。
(2)提桶練習
(重複僵直手臂練習的第一段,進行放鬆。)在你的麵前伸開2隻胳膊,與肩平齊。想象你每隻手都提著1個桶,手指卷曲繞在水桶的手柄上,握著2個桶。左手的桶是由紙做成的,由紙做的。它是空的,感覺非常輕,左手的桶非常輕、非常輕,因為它是紙做的。左手提著輕的桶。右手的桶是鐵做成的,是由很重、很重的鐵做成的,桶裏麵有些石頭。當你提著重鐵桶時,越來越多的石頭被扔進桶裏,直到桶被完全填滿。桶裏完全裝滿石頭,石頭堆到了桶頂。桶太重了,把你的右胳膊向下拉。裝著石頭的桶把你的胳膊向下拉,你的胳膊向下,因為鐵桶太重了,太重了。
在這項練習中,你的胳膊會從它在肩膀所處的初始位置移動一定距離。左右手之間的距離越大,你越容易受暗示影響。
(3)手部握緊練習
(重複僵直手臂練習的第一段,進行放鬆。)在你前麵緊握雙手,把雙手握得很緊,雙手握得很緊。在你緊握雙手時,想象你的手上沾著非常粘的膠水,膠水開始變幹,牢牢的、緊緊的。膠水變幹讓你的雙手粘在一起,你的手緊緊粘在一起。你的手好像不再是兩隻分開的手了,它們是一隻。你的手指和手掌牢牢地、緊緊地粘在了一起,非常牢固、緊密。你試驗看看膠水把手粘得有多緊,發現你的手、手掌、手指是被粘在了一起。它們粘在一起。它們如此緊密地粘在一起,好像一隻手。它們被非常、非常緊地粘在了一起,感覺像一隻手。數3下你也不能把手分開。你越用力將手分開,它們就粘得越緊。你每次聽到一個數字,它們就粘得更緊。
5.誘導的過程
(1)開始誘導
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開始放鬆。隻想著放鬆你身體的每一塊肌肉……當你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內在感覺的時候,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力將降低。通過深呼吸,你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感覺,引導你的身體放鬆。結果是你的脈搏減慢,呼吸減慢。你開始集中,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所給你的指示上。
(2)身體的係統放鬆
開始放鬆你臉部的肌肉,特別是頜部的肌肉,牙齒分開一點使它放鬆……當你集中放鬆身體每塊肌肉的時候,你將進一步放鬆。你將更注意到內部功能,對感覺的感受性增加。
(3)建立深度放鬆的想象
漂向完全放鬆的越來越深的境界。感覺到一個很重、很重的東西吊起你的肩膀……漂向越來越深的想象有助於你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當“重物”吊起你的肩膀時,你肩膀的緊張就釋放了。你身體感覺到的任何不同都證明了變化暗示正在發生。
建立輕盈的感覺,要使用下麵的想象。你感覺越來越輕,漂浮越來越高,進入放鬆的舒適狀態。誘導中指定的向上或是向下的方向是無關緊要的,隻要它能給你帶來身體感覺的變化即可。
(4)加深催眠
想象一個美麗的階梯,共有10階,這10個階梯把你帶到一個特別的、平靜的、美麗的地方。馬上開始從10向後數到1,你想象著從階梯走下,每走一個階梯,你感覺身體越來越放鬆,每下一個階梯,就更加放鬆,10,更加放鬆。9……8……7……6……5……4……3……2……1……更放鬆,更放鬆……為了進一步加深催眠狀態,數數通常是從10數到1。加深催眠時,從10向後數到1;返回到完全的意識狀態時,從1向前數到10。
雖然上麵用了階梯的想象,為了增強你向下的感覺,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想象去代替。或許你想用電梯下降10層的想象,如下所示:你在一個電梯裏麵,感覺到自己開始下降。當你看著樓層數字通過,你看著數字10……現在是9……
這時,你的四肢開始發軟或僵直。你的注意力開始集中,你的暗示感受性增強。你也會經曆一個強烈的想象力增強的過程。周圍環境停滯了。
(5)特別的地點
現在想象你在一個平靜的、特別的地點。你可以想象這個特別地點,你甚至能感覺到它。你一個人在那裏,你獨自一人,沒有人打擾你。這是世界上適於你的最平靜的地方。
你所選擇的特別地點,對於你以及你的經曆都應該是獨特的。可以是你真實參觀的地方或者是你想象的。這個地點不必是真實的。你可以坐在漂浮在平靜海麵上的一個巨大藍色枕頭上,你也可以在懸掛在太空中的吊床上伸著懶腰,你還可以在雲彩中央。你的特別地點必須是你能獨處、並能對你產生積極感覺的地方。在這個特別地方,你會增強對進一步暗示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說,一旦產生了平靜的感覺,你會對想象作出反應,這能加深催眠後的暗示。
(6)總結誘導
在特別地點再享受一會兒,然後開始從1數到10,你開始恢複完全意識,好像休息了很長時間而精神振奮。現在開始恢複,1……2……上來……3……4……5……6……7……8……9……10。睜開你的眼睛,完全回來,感覺好極了,非常好。
完成誘導,要暗示一種舒適的感覺,避免突然返回,否則會引起睡意或頭痛。你應該感覺放鬆、精神振奮。你可以四處走走,確定完全清醒了,並祝賀自己做得好。
暗示
從學術上講,暗示是一種信仰或行動的建議,可以沒有幹擾、沒有挑剔地被接受。換句話說,當你被催眠,在放鬆狀態時,比起你在完全清醒時的意識狀態,你的潛意識主要對暗示做出反應。暗示經過一個直接的通道到達潛意識,在那裏它很容易被相信、改變行為、產生影響。
下麵是一些通過使用暗示能夠實現的目標:
目標 暗示
加深催眠 放鬆,隨著你的呼吸,讓你的精神和身體更加放鬆
改變情緒 感覺你的胳膊越來越沉……感覺你的憤怒消失……
改變行為 你現在是不抽煙的人了,你不想抽煙……
產生幻想 想象你在一片野生的、綠色的寧靜草地上……
暗示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種類:
1.按性質劃分
失敗的人生都是由於消極的暗示造成的。消極的暗示包括給自己胡亂貼標簽、一些負麵的口頭禪、侮辱性的外號及周圍人的負麵評價等。通常來講,我們是不提倡使用消極暗示的,但是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例如進行改變行為習慣時,也會使用諸如厭惡療法等帶有強烈負麵暗示性信息的技術。
積極的暗示是成功的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人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傷害、哀愁等,這些很容易導致我們消極的思維。因此,能始終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的人總是占極少數的。
2.按來源劃分
其實,從根本上而言,一切暗示都是自我暗示,也就是說隻有被自我接受才能產生效力。環境暗示又可以分為他人暗示與周圍事物暗示。環境暗示的最大好處就是當事人無法對其進行否定,能夠或者說隻能自然而然的接受。
3.按方向劃分
反向暗示的力量是正向暗示力量的數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涉及安全以及情緒方麵的正向暗示,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反向暗示。比如“我要睡覺”,睡覺是生理安全性問題,同時有些許的情緒因素。越是暗示自己睡覺,反而越睡不著。
4.按邏輯性劃分
直接暗示是指以說服教育的方式,強迫當事人接受,容易引起當事人的質疑和反抗,這實際上是明示;間接暗示是指借助於某種方式,采取比較隱晦、含蓄的手段,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當事人的思維和行為,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暗示。
5.按受暗示者的狀態劃分
清醒暗示:指人們的在意識狀態很清醒的情況下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情緒、願望、觀念、判斷、態度等的影響,暗示受催眠者可以進入催眠狀態。例如,在催眠前使用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將會成功地進入一個無比放鬆、無比舒適的狀態。”
催眠中暗示:指在不同程度的催眠狀態下,催眠師給予受催眠者相應的暗示,讓受催眠者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產生變化。利用這類暗示深化受催眠者的催眠狀態。例如,在催眠過程中使用的:“好,現在請你慢慢地放下你的手臂,你的手臂每下降一點,你都會感覺更加放鬆,更加舒適,直到你的手臂完全放下,你就會進入前所未有的放鬆狀態,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全身都很輕鬆……”
催眠後暗示:指在催眠過程中,催眠操作者給予的那些讓受催眠者在催眠喚醒後、意識清醒狀態下發生影響的暗示。例如,“好,現在慢慢地告別……暫時告別這片綠色的草地,當你想要回來時,你隨時都可以回來……”和“在下一次的催眠中,你會更深地進入放鬆狀態……”就是催眠後暗示,前者可以使受催眠者在生活中很快地放鬆下來,而後者則能夠使受催眠者在下一次的治療中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取得更好的催眠效果。
6.按照暗示的功能劃分
現實指令暗示:按照現實狀況,直接指示受催眠者該怎樣做或者做什麼。例如在催眠中所使用的:“把你的手鬆開時,你就會感覺到全身的肌肉在隨之放鬆……你會感覺到全身的肌肉在隨之放鬆……”
意念動作性暗示:暗示受催眠者集中注意力默想一個動作,由此引發出現實外的動作。例如:“集中注意力,想象你的手臂在不斷地向下沉……向下沉……向下沉……”
反應抑製性暗示:使用某種暗示使受催眠者對後麵的一些指令不能做出反應。例如:“當我數到1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左手臂想舉也舉不起來了,你會發現你的左手臂想舉也舉不起來了……試著舉一下你的左手臂,你會發現你的左手臂想舉也舉不起來了……”
認知歪曲性暗示:讓受催眠者對現實的認知發生歪曲,並將這些彎曲的認知當做現實。例如:“接下來我會請你從1數到109,但是我已經拿掉了數字5,所以你唯一的數法是1,2,3,4,6,7,8,9,10……”暗示受催眠者沒有了5,結果受催眠者在數數字時就沒有數5,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暗示,通常暗示性不高的人不會對此做出反應。
以上是常見的催眠暗示分類法。其實催眠中暗示的運用,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簡單,暗示語言種類的選擇以及層次性編排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一般人會認為,可以借助催眠狀態下當事人潛意識開放,信息的接受能力大大加強,采取直接而積極的暗示,實際上並非如此。
在催眠過程中,催眠師會根據實際需要,采取數種暗示的交集,以獲得最佳的暗示組織模式,從而取得最高、最強的暗示效果。
喚醒
一旦催眠師做出了治療暗示,達成了催眠目的,最後的任務就是將主體帶出恍惚,回到正常意識。傳統方法是,催眠師告訴受催眠者他會在某個時刻打一下響指,將受催眠者帶離恍惚引入清醒狀態。這種表演氣息濃厚的技巧現在仍然被一些舞台催眠師采用,因為它顯得更加戲劇化。不過很多催眠治療師認為這種方法太突然了。我們都有過類似體驗——白日夢或睡眠突然被打斷會使我們受到驚嚇。一種更為常用的方法是,催眠師告訴受催眠者他要慢慢地從10往前倒數,他一邊數,受催眠者一邊感到自己正慢慢地脫離恍惚狀態,等到催眠師數到最後的時候,受催眠者就已經完全清醒了。一些催眠師把這一過程變得更加溫柔,他們告訴受催眠者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清醒狀態,其目的在於盡可能地使這一過程平穩自然。有時如果有背景音樂,催眠師可以引導受催眠者在音樂停止時從恍惚中醒來。
接受催眠的人在療程過後能夠記起催眠過程,除非在恍惚中接受了遺忘暗示。他們經常會在催眠過後感到放鬆或者感覺很健康,但卻沒有其他任何具體跡象告訴他們“被催眠”過。他們有時會感覺自己“昏睡”了幾個小時,而不是隻有幾分鍾,這是因為催眠可以影響我們的時間感。有些人會感到精神振作,就好像是剛剛很香甜地睡了一大覺——許多人都說自己在催眠過後睡眠質量大大提高。不過也有一些人堅持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進入過恍惚狀態,即使催眠師告知他們確實被催眠過。
人們的反應會各種各樣。催眠學家指出,恍惚誘導是一種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完全自然的過程,但是,受催眠者最好是在療程結束、麵對外界的喧囂之前小憩幾分鍾,就好比是從深度睡眠中醒來要休息片刻一樣。
正確看待舞台催眠表演
舞台催眠的娛樂性
很多人對催眠的認識完全來自於娛樂業,即舞台催眠。在18世紀梅斯默時代,催眠表演師就已存在,且享有很高的聲望。當代的舞台催眠師有的帶著舞台作品四處巡遊或出現在集市中,有的還在電視中頻頻亮相。
對大多數人來說,對催眠的直接認識也是來自演藝者。他們本身就是很有天分的催眠師,他們的表演是一個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舞台催眠世界。的確,在催眠史上,正是美國和歐洲的舞台催眠使這項技術存活下來,但是,舞台表演也會出差錯並導致問題產生。一些催眠治療師認為,雖然很多舞台催眠師頗有造詣,但給催眠學帶來了不好的名聲。因此,一定要正確看待舞台催眠表演。
舞台催眠與催眠研究和催眠治療到底有什麼不同?本質上它們沒有太大差別,舞台催眠師也是先誘導觀眾進入催眠恍惚狀態,繞過意識頭腦而對無意識心理施加暗示作用的。而兩者最主要的區別當然在於,出現在舞台或電視上的催眠節目純粹以娛樂為目的,而非治療,所以舞台催眠師給觀眾施加的暗示往往和臨床催眠師所用的暗示大不相同。參與舞台表演的誌願者可能會被要求學鴨子蹣跚或嘎嘎叫、學鳥兒拍“翅膀”、跳芭蕾舞、遭遇外星人,或拍想象中的蒼蠅。在催眠治療中,很少會用到這些被舞台催眠師所用的暗示。
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催眠導入的速度和催眠深度。在催眠治療時,催眠師往往需要用較長的時間為病人進行催眠導入。比起其他人來說,有些個體可能更不容易接受催眠,因此催眠醫師需要為具體的客戶選擇最合適的催眠導入方式。此外,催眠醫師相當多的治療工作常常是在相對輕度的催眠中進行的。
相反,舞台催眠師必須快速地進行催眠導入,時間過長、催眠導入過慢會讓觀眾覺得枯燥乏味。同樣,舞台表演者為了達到讓催眠對象遺忘的效果,通常會讓其進入深度的催眠狀態,所以隻能選擇那些催眠接受性好的觀眾參與節目。
這也是為什麼舞台催眠師從準備活動一開始就必須對觀眾進行仔細觀察和檢驗的原因。他們要看哪位觀眾對催眠的接受度最高,並做些暗示性試驗看哪位做出的反應最好。比如,催眠師會讓觀眾閉上眼睛,想象有一隻胳膊上係著氫氣球。催眠師還會暗示他們的胳膊正變得越來越輕,並在不受意識控製下開始上浮,如果某位觀眾的胳膊在測試中有移動,他就有可能是催眠的合適人選。表演者也會看誰願意主動成為催眠的對象。比起那些對催眠抱有懷疑態度或根本無動於衷的人來說,這些積極性強的觀眾更加適合做舞台催眠的對象。
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觀眾是舞台催眠師為什麼在表演時選擇人數大大超過表演實際所需的原因,這樣他可以在台上淘汰那些實際不容易進行深度催眠的觀眾。由於舞台催眠師在選擇合適的催眠對象方麵都受過很好的訓練,催眠失敗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
不要以為舞台催眠師挑選催眠對象是一種欺騙。舞台催眠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活動,觀眾掏錢是為了看催眠師輕鬆地將人催眠,並提供娛樂表演,而不是看催眠師花去過多的演出時間來誘導對催眠接受性差的人。所以,應該把挑選恰當的催眠對象當做表演者的一項職業技巧。
同時,這種選擇也回答了舞台催眠的一個重要問題——催眠能讓人做違背其意願和觀念或平常行為之外的事情嗎?這不能一概而論,但催眠師認為在多數情況下,不可能讓人們做他們不情願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觀眾在舞台催眠中渴望參與,說明他們已經樂意接受催眠。但是,一般人們是不會像小雞一樣在舞台上又跑又叫的。
舞台催眠師
盡管用途和目的截然不同,優秀的舞台催眠師在催眠誘導和暗示技巧方麵,絕不比催眠醫師遜色。在舞台催眠早期,的確有冒牌的舞台催眠師哄騙觀眾相信他們有催眠的本領,而參加表演的“誌願者”都是催眠師的同夥。在當代,這種事情是很少發生的,具有真才實學的催眠師在不斷地湧現。技巧十分嫻熟的催眠師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個體進入深度催眠,並快捷有效地對其施加暗示。此外,有很多舞台催眠師曾經做過催眠醫師,有的後來轉變成了催眠醫師,還有的同時擔任這兩個角色,因此,舞台催眠與催眠醫療之間其實並非像表麵看上去那樣迥然不同。
但是,舞台催眠師這一職業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才華和氣質。首先,舞台催眠師必須善於舞台表演,是優秀的演藝者,並熱愛表演。其次,他們得有支配性人格,或至少在表演過程中能掌握局麵。在催眠治療中,催眠醫師和病人需要互相配合,但是在舞台上,催眠師必須要駕馭各環節的進程。因此,那種委婉、單向、緩慢地對個體進行誘導的暗示決不能使用。舞台催眠師選用的暗示必須直接並讓人覺得難以違抗。
同樣,表演的氣氛也很重要。舞台催眠師應該能創造群體氣氛並激發觀眾對節目的好奇心,這樣才能使參加表演的觀眾擁有正確的心態,感覺自己的確在參與表演。
催眠表演的技巧
舞台催眠師的時間比較緊迫,他們必須對參與觀眾進行快速催眠誘導,以免觀眾感到表演乏味。因此,舞台催眠師往往會從觀眾中選擇那些能對直接指令做出反應並容易接受催眠的個體。常用的一種方法是讓一群觀眾自願登上舞台,讓他們鬆弛下來之後,再暗示他們的眼瞼變得越來越重,眼睛難以睜開。對這些簡單的誘導反應比較好的那些人就被留在舞台上,而其他人則回到觀眾席。強烈的舞台感染力能很快讓觀眾感覺舞台催眠師已完全掌握了舞台表演。舞台催眠師也常給觀眾一種假象——自己運用了魔力將人催眠並用暗示控製他,而這也能使參加者更主動地配合催眠誘導,馬上進入深度催眠狀態。這些都是舞台催眠的要素。比如,有些催眠師在舞台上會利用“手部感應”,似乎告訴觀眾他在用自己的雙手向受催眠者傳遞能量。這種梅斯默時期的做法雖然已經過時,但卻增添了表演的戲劇性。運用舞台技術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表演一開始就必須營造恰當的氛圍:完美地融合燈光、音樂和戲劇感等因素。
來觀看舞台催眠的人大都認為,舞台催眠是一種無害的、可以給人樂趣的消遣方式,但是,很多從事催眠治療的專業人士卻對這種消遣很不放心。批評者認為這種表演使催眠變得嘩眾取寵,公眾對催眠產生了歪曲的理解,未能將催眠的各種益處告訴人們,因而毀壞了催眠的名聲。剛接觸催眠治療的人常常問催眠醫師這樣的問題:醫生是不是會讓他做舞台上的那些無聊的動作,比如鴨子走,像雞一樣咯咯地叫。因此,批評者說舞台催眠對催眠的扭曲可能會讓那些準備接受催眠治療的人望而卻步。
然而,舞台催眠師的觀點卻針鋒相對,他們稱催眠表演對人不存在任何害處。他們說,舞台催眠表演讓人們了解了催眠的潛在影響力,從而能使他們更容易相信催眠在治療方麵的用途。無論孰是孰非,舞台催眠與催眠醫療已經共處了數十年,估計這種對立的關係還會延續很久。
舞台催眠是否有害
批評者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是舞台催眠是否對觀眾具有潛在的危害。首先是對身體的危害。有軼聞曾報道過,參加舞台催眠的人因在催眠狀態下做個別異常的舉動而擦破甚至扭斷四肢。甚至還有報道說,有人因舞台催眠師暗示他是芭蕾舞演員而做了“劈叉”,結果痛苦不堪。
在英國,一位年輕女士在舞台催眠中因為要去洗手間而從舞台邊上跳了下去,結果摔斷了腿。這位女士從4英尺(1英尺=0.3048米)高處掉下,腿部兩處骨折,石膏打了7個月。在經法院外調解之後,她得到了3萬美元的賠償。另外,有個年輕男子因在舞台催眠中把洋蔥當做蘋果吃下之後,開始吃洋蔥上癮,每天吃掉6個洋蔥。經過了好幾個月他才戒掉了自己的“洋蔥癮”。
批評者認為,舞台催眠除了對肢體的潛在危害,還有更讓人擔憂的其他危害——對心理的潛在危害。他們覺得催眠表演師過分關注娛樂效果,因而不能保證受催眠者是否能應對被催眠後的經曆,或是否能從中慢慢恢複過來。當催眠對象在催眠狀態下出現緊張,或其生活中曾被遺忘的痛苦經曆被喚醒時,就會帶來麻煩。2001年,英國的一場意義重大的法律訴訟就是由此引發的。一個名為琳·豪沃思的女士把一位舞台催眠師告上了法庭。豪沃思來自於英格蘭西北部的玻爾通鎮,在舞台催眠師菲爾·代蒙(真名為菲利普·格林)的一次催眠秀中被催眠。在表演的過程中,這位女士回溯到自己的童年,並回憶起自己曾經被虐待的經曆。豪沃思說此後因為這種經曆,她一度患有抑鬱症和自殺癖,並因此兩次將車開向大樹企圖自殺。法院判給她的賠償價值約1萬美元。早在1989年,英國政府就頒布了相關的職業原則,規定舞台催眠師決不能使用年齡倒退法。菲爾·代蒙也聲稱自己遵守了職業原則,並沒有使用年齡倒退法,但是法官卻堅持是他的不當暗示使豪沃思回溯到自己的童年。
1998年,有一樁案例將電視催眠大師保羅·麥肯那也牽扯了進去。這位催眠大師不僅在英國享有盛譽,在美國也非常出名。一位從事家具拋光業、名叫克裏斯多夫·蓋茨的男子在參加了麥肯那的一場表演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因此將這位催眠大師告上了法院。在催眠表演中,蓋茨被暗示自己能學搖滾巨星邁克爾·傑克遜做太空漫步、能學外星人講話,並能通過一副特殊的眼鏡透視別人。而在演出之後,他被送至醫院住了9天。
1993年,莎隆·塔芭恩的官司應該是有關舞台催眠方麵影響力最大的案例。那年,在參加完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一家酒館的催眠表演之後5小時,24歲的塔芭恩死亡。催眠師不知道她對電有恐懼症,在這場表演中暗示她將會經曆1萬伏高壓電擊,而塔芭恩在表演結束5小時後因嘔吐造成窒息而死。當地的死亡調查判定塔芭恩女士自然死亡,而窒息很可能是由癲癇發作所致。法院後來裁決,盡管不能排除催眠引發其死亡的可能性,但卻沒有充分的證據推翻自然死亡的鑒定。
這場災難的直接影響是促使英國政府對舞台催眠進行了重新審查,塔芭恩女士的母親瑪格麗特·哈珀則成立了“反對舞台催眠”組織。然而,政府組織的專家小組最終還是認為“沒有證據表明舞台催眠對參加者存在嚴重危害,且相比其他很多活動來說,舞台催眠的危害要小很多”。
1997年,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頓市的舞台催眠師威廉·尼爾在一場演出後被告上法庭。一名叫尼科爾·亨德森的女士說尼爾在主題“驚人的尼爾”的表演中,被催眠的男生造成她的臉部受傷。她說,這個男生是在聽到尼爾暗示“對你旁邊的人做一件平常從未想到過的事情”之後轉過身來,重擊了她的臉,並造成她左眼下部開裂。亨德森要求尼爾支付4萬美元的賠償金。但是,尼爾的律師安東尼·羅伯蒂對事實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說:“他們正準備離開舞台,就在這個時候,男生的胳膊不小心撞上了這位女生的臉部。這純粹是場意外。”他解釋說,對於這場意外尼爾沒有辦法控製,所以也不應對此負責。
之後,這場官司在法院外得以解決,賠償金額是多少沒有被透露,也沒有任何人承擔事故的責任。羅伯蒂說這場官司打得很荒謬,本來就不應該有官司。在法院裏大家不停地爭論舞台催眠的後果,有些批評者強烈要求嚴格控製舞台催眠,甚至幹脆取締這種活動。但表演者指出,隻要催眠師遵守有關觀眾的安全和健康方麵的職業準則,就根本不需要擔心會發生不良後果。根據該準則,催眠表演師必須尊重其催眠對象,並保證在催眠表演結束時取消對其所施加的催眠後暗示。
舞台催眠的過去和現在
美國催眠師麥吉爾所提供的數據表明,在19世紀末,正是舞台催眠才使得催眠術沒有被公眾完全忘記。在那個年代,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一統心理學的天下,科學領域對催眠學非常輕視。麥吉爾的理論表明,多虧了那時受到廣泛歡迎的眾多舞台催眠師,催眠學才不至於被完全埋沒。
自從18世紀末梅斯默催眠術盛行以來,舞台催眠和催眠的學術研究就一直在並行發展。在精心設計的舞台上,催眠師為了吸引願意付費接受催眠治療的病人,常常不但做表演,而且還發表演講。當梅斯默催眠術風行西方國家的時候,催眠成了一種流行的室內活動。催眠嚴肅的治療用途和催眠的表演娛樂之間的界線有時會比較模糊,同樣,名副其實的催眠師和那些誘騙觀眾的江湖人士有時也難以區分。
催眠學最重要的一位先驅——詹姆士·布萊德醫生居然是從法國拉封丹納的表演中獲得了啟發。這位蘇格蘭醫生在看了法國人的表演之後稱自己並不覺得怎麼樣,其實卻對催眠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後來,布萊德醫生成為最早使用“催眠”這個詞的人。
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們對梅斯默催眠術的興趣高漲,並很快將其應用於舞台表演。
早期的舞台催眠並非對人體絕對無害。據一個1894年的案例報道,有一位叫弗朗茲·諾伊柯姆的歐洲催眠師照看過一位名叫艾拉·薩拉蒙的年輕女孩。他曾治愈這位女孩的神經障礙,但是與其他很多催眠師一樣,諾伊柯姆不僅從事催眠治療還做催眠表演。在催眠表演中,他將艾拉用做自己催眠表演的媒介。通常情況下,觀眾中會有某個有心理疾病的人主動到舞台上來,而諾伊柯姆則會將女孩催眠並讓她移情於參加催眠的人,以找到舞台上病人的心理問題。這種被稱為“通靈術”的技術在當時非常普遍。在一次表演中,諾伊柯姆對施加給艾拉的暗示稍微做了改變,他告訴艾拉她的靈魂將離開她的身體進入病人的身體中。暗示了兩次,艾拉都出其不意地對催眠師新的暗示產生了抵抗,這使諾伊柯姆感到惱火。於是,他讓這個女孩進入更深的催眠層次,再一次下達指令讓她的靈魂離開身體。就在表演還未結束時,艾拉失去了生命。驗屍結果驗證艾拉死於心力衰竭,而這很可能是由催眠暗示導致的,諾伊柯姆因而被指控犯了殺人罪並被判刑。
在美國,舞台催眠的興盛開始於19世紀90年代,那時的催眠表演師有赫伯特·弗林特等。在20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1913年出生於帕洛阿圖市的麥吉爾曾占據舞台催眠領域最輝煌的位置,被稱為美國舞台催眠泰鬥。與其他舞台催眠師一樣,他起先隻對舞台催眠的神奇感興趣,之後才開始專注於催眠研究。麥吉爾的著作包括享有盛名的《舞台催眠百科全書》。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把催眠的舞台表演、學術研究以及臨床治療結合到一起。同時,他也是首先使用電視這一新媒介的舞台催眠師,他的工作激發了全世界很多當代舞台催眠師的靈感。
今日的舞台催眠師
今天,在全世界各地有成千上萬名舞台催眠師,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分經常作為嘉賓或者表演者頻頻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比如,在“傑—雷諾晚間秀”和“大衛深夜秀”兩個電視節目中就常見到美國著名的催眠師兼喜劇演員吉姆·旺德(心理學博士)的身影。今天,催眠表演師有非常廣泛的表演場所,在集市、畢業典禮、宴會、會議活動、私人派對以及旅遊客輪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表演。
他們的表演風格迥異、內容紛呈,但“幽默”是大多數表演的主題。舞台催眠師經常說自願參與節目的觀眾才是表演真正的主角,正是觀眾的參與賦予了各場催眠表演引人入勝的獨特性和互動性。舞台催眠的批評者說,一些參與者可能會感到尷尬和羞辱。但事實上,多數有經驗的催眠師都想方設法不讓觀眾感到尷尬,並在表演前就告訴觀眾將會發生什麼。
表演者不同,暗示的組合也會不同。每個舞台催眠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暗示,所以他們表演的套路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表演的基本模式卻比較相似:把誌願者叫上台,對其進行催眠誘導,對其進行不同的暗示以及催眠後暗示。唯一可能會限製暗示內容的是催眠師的想象力。
女催眠師
盡管舞台催眠這個行業基本上被男性主宰,但是女催眠師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其中包括來自聖地亞哥的克裏絲汀·米歇爾。作為自成一格的女性舞台催眠師,她的表演生涯起步於拉斯維加斯。她的特點是能讓參加催眠的觀眾認為自己是火星來客,能讓男士以為自己是超級名模。與其他許多舞台催眠師一樣,米歇爾起初曾接受過催眠臨床治療方麵的職業訓練。最著名的女性舞台催眠師先驅非莫瓊·布蘭登和帕特·考林斯莫屬。前者被認為是最早的女舞台催眠師,她的名望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最高峰;後者是才華橫溢、極具魅力的表演者,當催眠術治愈了自己的癔症麻痹後,她對催眠產生了興趣,從而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自己的舞台催眠事業。
催眠不可思議的作用
催眠為什麼可以產生神奇的作用
催眠對我們的生活起著不可思議的作用,很多接觸過催眠治療的人都驚歎於它的神奇。
其實,催眠被運用於治療已有多年的曆史了。而在現代醫學中,催眠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放鬆身體,緩解壓力,戒除不良嗜好,糾正不恰當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自信,增進自我覺察能力。催眠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心理衝突,治療身心疾病。此外還能增強我們的記憶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如此看來,催眠真的具有很多神奇的作用,那麼,這些神奇的作用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般人在催眠狀態下會更加容易進入潛意識領域,潛意識類似一台電腦,它將我們的五官感覺到的東西儲存起來,並且具有更強大而持久的威力。實踐證明,積極、正麵的心理能夠調整並糾正被擾亂和被破壞的身心狀態與行為模式,催眠治療也正是利用人們的受暗示性,通過不同的暗示引導人們進入一種放鬆的狀態,並且使人們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較為深刻的心理狀態變化,從而使某些症狀減輕或消失,使疾病明顯好轉。
那麼,催眠術又是怎樣幫助我們放鬆身體,緩解壓力的呢?
其實,當人們進入催眠狀態的時候,身體的感覺或者行為的一部分會從意識當中分離出去,從而在無意識當中進行記憶並發揮作用,所以非常易於接受某種心理暗示。特別是人們感覺到有壓力的時候,身體的肌肉和精神是呈緊張狀態的,使用催眠技術可以讓我們迅速進入放鬆狀態,身心愉快,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催眠術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治療身體疾病,緩解自身壓力外,在治療心理疾病方麵也有著非常神奇的作用。催眠技術可以與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各種心理治療的理論及技術相結合,對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各種心理障礙及睡眠障礙、緊張性頭痛等各種身心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催眠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身心疾病的治療、壓力的緩解等都有著很神奇的功效。如果能將催眠術普及於大眾,必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催眠能讓人們忘記失戀的痛苦
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動人的感情,癡男怨女們為了心中神聖的愛情而愛得死去活來,兩個人在一起不合適,一方理智地要分開,另一方卻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也許,很多人都有失戀的經曆。從心理角度來看,失戀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嚴重的挫折之一。所以常常有人會問催眠師:“我失戀了,現在痛徹心扉、傷心欲絕、生不如死,催眠可不可以讓我忘記這些痛苦和傷心?可不可以將這段感情忘記得幹幹淨淨?”
在深度催眠狀態下,催眠師的確可以下指令讓你忘卻某些記憶,產生所謂的失憶現象。而且,這也是一種可以逆轉的機製,失去的記憶並不是被抹除了,隻是被放到了潛意識更深之處,暫時不去提取而已,如果日後有需要還是可以再下指令喚回來的。
然而,一個有職業道德的催眠師是不希望這樣做的。因為失戀的痛苦是不應該這樣處理的。治療師會希望個案從這些悲傷、痛苦的經曆中蛻變和成長,學習到新的智慧。隻要受催眠者願意探索,這些痛苦的經曆也能帶來正麵的、積極的、喜悅的啟發。
如果失戀的痛苦確實非常大,超越了個案所能承受的極限,這時,催眠師可以適度地暗示對方:“你的潛意識是非常有智慧的,你的潛意識知道怎麼樣對你最好、最有利,等一下當我從一數到十的時候,如果有一些記憶適合遺忘的話,潛意識就會幫助你遺忘掉,等你結束催眠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整個人變得非常輕鬆,非常舒適,你隻會記得你需要記得的記憶……”一段時間之後,催眠師覺得時機成熟時,可以再打開那些封鎖的記憶,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處理。
失戀以後的痛苦和挫折感受會因來訪者的人生觀、性格、戀愛時間的長短以及戀愛程度的深淺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況下,催眠師是按照受催眠者受傷害程度的深淺來進行適當的治療。當然,催眠師會希望受催眠者在催眠的過程中對自己有更多、更深的認識,“經曆是一種財富”,不管是愉快、成功的經驗,還是痛苦、挫折的經驗,都能讓人成長,經曆過這些,才會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更加感恩生活、珍惜生命。
因此,遇到失戀的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通過催眠師的幫助,重新回到那段痛苦、悲傷、挫折的經曆當中,重新認識之前發生的事情,將痛苦、悲傷、挫折的情緒發泄出來,重新接納、演繹並能超越這些消極的情緒。雖說是要迎接這痛苦,但是轉化痛苦為智慧,即便是以後再次麵對它,也能做到心平氣和,並且感謝它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感謝它給自己帶來成長的啟迪。
催眠可以使忘卻的記憶重現
記憶是大腦係統活動的過程,人的記憶一般可分為識記、保持和重現三個階段。記憶重現指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能把已識記過的材料或者信息從大腦裏重新分辨並提取出來的過程。
有些人利用催眠來犯罪,而警察也是可以運用催眠來破案的。利用催眠進行犯罪的例子有很多,利用催眠進行破案的例子也有太多。例如,警察局在偵破一個係列搶劫殺人案時,在催眠師的幫助下,對證人進行了催眠,使證人重新回憶,引導證人說出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及身體特征,然後據此畫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成功地偵破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