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請不要遺漏任何一個問題,務必對每一個問題作答。
第四,作答時,請坦白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態度,不必顧忌到主試者或其他人的意見與立場。
【測題】
1.我很明了本測驗的說明: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我對本測驗每一個問題都會按自己的真實情況作答:
A.是的
B.不一定
C.不同意
3.有度假機會時,我寧願:
A.去一個繁華的都市
B.介乎A、C之間
C.閑居清靜而偏僻的郊區
4.我有能力應付各種困難: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5.即使是關在鐵籠裏的猛獸,我見了也會感到惴惴不安: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6.我總是不敢大膽批評別人的言行:
A.是的
B.有時如此
C.不是的
7.我的思想:
A.比較先進
B.一般
C.比較保守
8.我不擅長說笑話,講有趣的事: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9.當我見到鄰居或朋友爭吵時,我總是:
A.任其自己解決
B.介於A、C之間
C.予以勸解
10.在群眾集會時,我:
A.談吐自如
B.介於A、C之間
C.保持沉默
11.我願意做一個:
A.建築工程師
B.不確定
C.社會科學研究者
12.閱讀時,我喜歡選讀:
A.自然科學書籍
B.不確定
C.政治理論書籍
13.我認為很多人都有些心裏不正常,隻是他們不願承認: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14.我希望我的愛人擅長交際,無須具有文藝才能: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15.對於性情急躁,愛發脾氣的人,我仍能以禮相待: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16.受人侍奉時我常常局促不安: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17.在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之後,我總是需要有比別人更多的休息時間,才能保持工作效率: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18.半夜醒來,我常常為種種不安而不能入睡:
A.常常如此
B.有時如此
C.極少如此
19.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時,我常常急得涕淚交流:
A.常常如此
B.有時如此
C.極少如此
20.我以為隻要雙方同意即可離婚,可以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21.我對人或物的興趣都很容易改變: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22.工作中,我願意:
A.和別人合作
B.不確定
C.自己單獨進行
23.我常常無緣無故地自言自語:
A.常常如此
B.偶爾如此
C.從不如此
24.無論是工作、飲食或外出遊覽,我總是:
A.匆匆忙忙不能盡興
B.介於A、C之間
C.從容不迫
25.有時我懷疑別人是否對我的言行真正有興趣: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26.如果我在工廠裏工作,我願做:
A.技術科的工作
B.介於A、C之間
C.宣傳科的工作
27.在閱讀時我願閱讀:
A.有關太空旅行的書籍
B.不太確定
C.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
28.下麵三個單詞哪個與其他兩個單詞不同類:
A.狗
B.石頭
C.牛
29.如果我能到一個新的環境,我要:
A.把生活安排得和從前不一樣
B.不確定
C.和從前相仿
30.在一生中,我總覺得我能達到我所預期的目標: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31.當我說謊時總覺得內心羞愧,不敢正視對方: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32.假使我手裏拿著一顆裝著子彈的手槍,我必須把子彈拿出來才能安心: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33.多數人認為我是一個說話風趣的人: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34.如果人們知道我內心的成見,他們會大吃一驚: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35.在公共場合,如果我突然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就會感到局促不安: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36.我總喜歡參加規模龐大的晚會或集會: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37.在學科中,我喜歡:
A.音樂
B.不一定
C.手工勞動
38.我常常懷疑那些出乎我意料的、對我過於友善的人的動機是否誠實: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39.我願意把我的生活安排得像一個:
A.藝術家
B.不確定
C.會計師
40.我認為目前所需要的是:
A.多出現一些改造世界的理想家
B.不確定
C.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41.有時候我覺得我需要劇烈的體力勞動: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42.我願意跟有教養的人來往而不願意同粗魯的人交往: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43.在處理一些必須憑借智慧的事務中:
A.我的親人表現得比一般人差
B.普通
C.我的親人表現得超人一等
44.當領導召見我時,我:
A.覺得可以趁機提出建議
B.介於A、C之間
C.總懷疑自己做錯事
45.如果待遇優厚,我願意做護理精神病人的工作: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46.讀報時,我喜歡讀:
A.當今世界的基本問題
B.介於A、C之間
C.地方新聞
47.在接受困難任務時,我總是:
A.有獨立完成的信心
B.不確定
C.希望有別人幫助和指導
48.在遊覽時,我寧願觀看一個畫家的寫生,也不願聽大家的辯論: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9.我的神經脆弱,稍有點刺激就會戰栗:
A.時常如此
B.有時如此
C.從不如此
50.早晨起來,常常感到疲乏不堪: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51.如果待遇相同,我願選做:
A.森林管理員
B.不一定
C.中小學教員
52.每逢過年過節或親友結婚時,我:
A.喜歡贈送禮品
B.不太確定
C.不願相互送禮
53.下麵有三個數字,哪個數字與其他兩個數字不同類:
A.5
B.2
C.7
54.貓和魚就像牛和:
A.牛奶
B.木材
C.鹽
55.我在小學時敬佩的老師,到現在仍然值得我敬佩: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56.我覺得我確實有一些別人所不及的優良品質: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57.根據我的能力,即使讓我做一些平凡的工作,我也會安心的:
A.是的
B.不太確定
C.不是的
58.我喜歡看電影或參加其他娛樂活動的次數:
A. 比一般人多
B. 和一般人相同
C. 比一般人少
59.我喜歡從事需要精密技術的工作: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0.在有威望有地位的人麵前,我總是較為局促謹慎: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1.對我來說,在大眾麵前表演是一件難事: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2.我願意:
A.指揮幾個人工作
B.不確定
C.和同誌們一起工作
63.即使我做了一件讓別人笑話的事,我也能坦然處之: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4.我認為沒有人會幸災樂禍地希望我遇到困難:
A.是的
B.不確定
C.不是的
65.一個人應該考慮人生的真正意義:
A.是的
B.不確定
C.不是的
66.我喜歡去處理被別人弄得一塌糊塗的工作: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7.當我非常高興時,總有一種“好景不長”的感受: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68.在一般困難情境中,我總能保持樂觀: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69.遷居是一件極不愉快的事: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70.在年輕的時候,當我和父母的意見不同時:
A.保留自己的意見
B.介於A、C之間
C.接受父母的意見
71.我希望把我的家庭:
A.建設成適合自身活動和娛樂的地方
B.介於A、C之間
C.成為鄰裏交往活動的一部分
72.我解決問題時,多借助於:
A.個人獨立思考
B.介於A、C之間
C.和別人互相討論
73.在需要當機立斷時,我總是:
A.鎮靜地運用理智
B.介於A、C之間
C.常常緊張興奮
74.最近在一兩件事情上,我覺得我是無辜受累的: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75.我善於控製我的表情: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76.如果待遇相同,我願做一個:
A.化學研究工作者
B.不確定
C.旅行社經理
77.以“驚訝”與“新奇”搭配為例,“懼怕”應與下列哪個詞搭配:
A.勇敢
B.焦慮
C.恐怖
78.下麵3個分數,哪一個數與其他兩個分數不同類:
A.3\/7
B.3\/9
C.3\/11
79.不知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回避或冷落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0.我雖然好意待人,但常常得不到好報: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1.我不喜歡爭強好勝的人: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82.和一般人相比,我的朋友的確太少: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83.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總是回避參加應酬性的活動: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4.我認為對領導逢迎得當比工作表現更重要: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85.參加競賽時,我總是著重在競賽的活動,而不計較其成敗:
A.總是如此
B.一般如此
C.偶然如此
86.按照我個人的意願,我希望做的工作是:
A.有固定而可靠的工資收入
B.介於A、C之間
C.工資高低應隨我的工作表現而隨時調整
87.我願意閱讀:
A.軍事與政治的實事記載
B.不一定
C.富有情感的幻想作品
88.我認為有許多人之所以不敢犯罪,其主要原因是怕被懲罰: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89.我的父母從來不嚴格要求我事事順從: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0.“百折不撓,再接再厲”的精神常常被人們所忽略: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1.當有人對我發火時,我總是:
A.設法使他鎮靜下來
B.不太確定
C.自己也會發起火來
92.我希望人們都要友好相處: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3.不論是在極高的屋頂上,還是在極深的隧道中,我很少感到膽怯不安:
A.是的
B.介於A、C之間
C.不是的
94.隻要沒有過錯,不管別人怎麼說,我總能心安理得: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附錄一
催眠術大事記
公元前2600年 中國醫學始祖黃帝記錄了有關使用語言治療患者的技術。
公元前1200年 希臘醫師阿斯克勒庇俄斯醫術超群,後被尊崇為醫神。希臘人和羅馬人先後修建了睡眠神廟,病人在廟中睡覺時會在夢中被告知治療方法。
公元前1000年 埃及人修建了神廟,供牧師通過語言和撫摩進行治療。
公元前500年 伊庇魯斯王皮拉斯可以用其大腳趾碰觸患者治愈疾病。
公元前70年 據說羅馬皇帝維斯巴西安可以通過碰觸治病救人。
1060年 據說英國懺悔王愛德華具有碰觸治病的能力。
1100年 法國菲利普一世以雙手具有治療能力而著稱。
1493年 相信磁性控製人體健康的學者帕拉賽索斯在瑞士降生。
17世紀60年代 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運用禦觸治療他的臣民。
1734年 弗蘭茨·安東·梅斯默於5月23日在伊治蘭(Iznang,今天的德國)出生。
18世紀70年代 梅斯默是維也納頗有成就的醫師,與利奧波德·莫紮特及其子沃爾夫岡·阿瑪迪厄斯·莫紮特結交。
1774年 奧地利維也納的皇家天文學家、天主教牧師麥克斯米倫·海爾運用了催眠技巧和金屬板。梅斯默借鑒了同樣的技巧治愈了一位病人,從而發現了動物磁流。
1775~1776年 牧師伽斯納神父采取了舞台催眠的形式。梅斯默觀看了他的表演,認為伽斯納利用了動物磁流。
1778年 瑪麗亞·特麗莎·帕拉迪斯的爭議事件後,梅斯默遭到奧地利科學界的排斥,從維也納遷到了巴黎。
1784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黎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對梅斯默催眠術進行調查,委員會以本傑明·富蘭克林為首。富蘭克林認為梅斯默催眠術和動物磁流學說純屬子虛烏有,全都是大腦意念在起作用。
1784年 梅斯默從前的一個學生普賽格侯爵阿爾曼德(Armand, Marquis de Puysegut)發現了一種深度恍惚,並將其命名為夢遊(somnambulism)。
1785年 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試圖說服喬治·華盛頓相信梅斯默催眠術的益處,但遭到失敗。
1808年 支持催眠應用的英國外科醫生詹姆斯·伊斯岱(James Esdaile)誕生了。
1814年 葡萄牙牧師法裏亞神父創建了暗示和自我暗示理論,並認識到了梅斯默術的關鍵:一切變化在催眠承受者的大腦中發生,而並非在催眠施動者的大腦中發生。
1815年 梅斯默在出生的村莊附近逝世,這時的他已被科學界遺忘了。
1821年 法國出現了利用磁性進行無痛牙科和外科診療的第一批報告。
1826年 一個法國科學委員會為梅斯默術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19世紀30年代 約翰·伊利歐森(John Elliotson)是倫敦皇家醫學暨外科手術協會主席(Royal Medical and Surgical Society of London),他對動物磁流學說產生了興趣並且在患者進入恍惚狀態時進行了1834例外科手術。
19世紀30~50年代 梅斯默術的衍生手法在美洲日益流行。
1837年 另一屆法國委員會駁回了梅斯默術的治療原理。
19世紀40年代 身在印度的英國醫師詹姆士·伊斯岱使用梅斯默術為眾多患者實施了上百例重大手術——甚至包括截肢。
1840年 磁性學會在新奧爾良成立,旨在研究催眠及其效果。
1841年 一位蘇格蘭眼科兼內科醫師詹姆士·布萊德觀看了梅斯默術的一場演示,後來利用其進行了無痛診療。
1843年 布萊德出版了一本書,他在書中將梅斯默術重新命名為“催眠術”,該名得自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海普諾思(Hypnos)。
1851年 英國的“梅斯默狂熱”年度。
1885年 弗洛伊德在法國神經病學家讓-馬丁·夏柯特指導下工作,夏柯特在他的巴黎診所裏實施催眠。弗洛伊德成為催眠術的公開擁護者。
1892年 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在報告中支持催眠術的醫學應用。
1894年 喬治·杜·莫裏耶出版了小說《特裏比》,小說中的大反派斯文加利影響了後世對催眠性質的理解。
1897年 弗洛伊德拋棄了催眠術,代之以自由聯想。
1913年 20世紀的美國催眠學泰鬥奧爾蒙德·麥可吉爾(Ormond McGill)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羅阿托(PaloAlto)出生。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由於心理疾病導致了大量癱瘓和健忘病例,以及精神病醫師的稀缺,人們對催眠的興趣再次萌芽。
1919年 法國專家皮埃爾·簡列特(Pierre Janet)在出版的著作中預言了催眠學的再次興起。
1923年 米爾頓·艾瑞克森參加了學者克拉克·赫爾在威斯康星大學(Wisconsin University)舉行的一次催眠學講座,從此踏上了研究催眠的征程,最終成為美國最傑出的催眠學家。
1925~1947年 催眠學在牙科中的應用在美國愈來愈普遍。
20世紀30年代 名噪一時的美國催眠學家米爾頓·艾瑞克森被譽為臨床催眠學的權威人物;他是一位間接催眠大師。
1930年 克拉克·赫爾被禁止利用學生進行實驗,因為耶魯大學的當權者們害怕催眠會帶來危險。
20世紀40年代 美國催眠學權威人士之一奧爾蒙德·麥可吉爾出版了關於催眠的第一本著作,之後他又陸續出版了30餘本影響深遠的著作。
1943年 心理學教授喬治·埃斯塔布魯克在出版的著作中宣稱催眠可用於軍事。
1951年 “洗腦”一詞開始使用。
1952年 英國蘇塞克斯郡(Sussex)發生了一個有記載的病例。梅森醫生(Dr.A.Mason)運用催眠療法治愈了一個男孩的魚鱗癬皮膚病,這使催眠術的醫學用途得到接納。
1955年 英國頒布了催眠術法案(Hypnotism Act),允許舞台催眠師從業。
1958年 英國醫學學會認可了催眠術治療一些疾病和減輕疼痛的用途。
1962年 美國醫學學會正式認可了催眠療法的用途。
1980年 電影《洗腦密令》上演,增加了人們對洗腦的恐懼。
附錄二
催眠術語
情感橋(affect bridge)
我們現在的感覺\/情感與第一次激發這種感覺\/情感的發生於過去的事件之間的聯係。
年齡推進(age progression)
在催眠中推進主體的年齡意識,使他\/她看到自己未來的情景。
失憶症(amnesia)
記憶的喪失,發生在主體處於深度恍惚的時候。
無痛覺(analgesia)
痛覺喪失,但觸覺依然存在。
知覺缺失(anesthesia)
痛覺和觸覺全部喪失。
動物磁流學說(animal magnetism)
梅斯默的理論,即人體內存在普遍磁流,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便會發生,但具有磁性的治療者可以將其治愈。
自我催眠(autohypnosis)
自己將自己催眠。
自律神經係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控製諸如消化、呼吸和心跳等身體無意識功能的係統。
肢體僵硬症(catalepsy)
部分或整個身體在催眠性恍惚中不能動彈。
虛談現象(confabulation)
虛構“事實”以填補記憶的空缺。
深化(deepening)
使用語言幫助加深主體的催眠程度。
分離(dissociation)
某種想法\/情感從意識中分裂開來獨立運行。
嵌入式暗示(embedded suggestions)
在催眠誘導\/台詞中使用的詞語\/短語,幫助強調對無意識心靈的暗示。
虛假記憶綜合症(false-memory syndrome)
主體在催眠狀態下接受到的暗示或萌生的想法被錯誤的當做對真實事件的真實記憶。
法庭催眠(forensic hypnosis)
催眠在犯罪調查方麵的用途,比如用於詢問犯罪證人。
他者催眠(heterohypnosis)
一人將另一人導入催眠狀態。
隱蔽觀察者(hidden observer)
即使處於深度恍惚,我們的一部分意識也總是可以感知到現實。
記憶增強(hypermnesia)
主體在催眠狀態下想起了有關過去的生動而完整的記憶。
催眠療法(hymnotherapy)
催眠被用做部分療法的心理治療過程。
觀念反應(ideomotor responses)
處於恍惚狀態中的主體的肌肉對某個觀點或感覺做出自發反應。
誘導(induction)
幫助一個人進入催眠性恍惚的過程。
外行催眠師(lay hypnotist)
在醫學界之外從事催眠的人。
單一觀念(monoideism)
催眠先驅詹姆士·布萊德用來描述清醒狀態和輕度催眠階段的概念。
中型催眠(neutral hypnosis)
主體已經被導入恍惚但無意識心靈還沒有被告知任何暗示的狀態。
非安慰劑(nocebo)
與安慰劑相反,非安慰劑沒有生理方麵的副作用,但主體卻認為對自己有害。
往世回歸(past-life regression)
患者在恍惚中被帶回到假定的前世;大多數催眠師認為這些“記憶”是在無意識心靈中產生的有用的隱喻。
附錄三
世界著名催眠大師
弗蘭茨·梅斯默
弗蘭茨·梅斯默(1734 ~1815),出生於今天德國和瑞士交界處的康士坦茨湖畔。梅斯默被尊為催眠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年輕的梅斯默先後攻讀了神學和法律,之後逐漸對成就他一生事業功名的領域——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65年,他畢業於享有聲譽的維也納醫學院。這位年輕的醫生對行星和潮汐等自然現象很是著迷。這使他潛心鑽研外界自然力對人體的影響。他由此邁出了探索之路的第一步,這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動物磁流學說”。
1774年,梅斯默深信自己發現了磁性的力量。不久,他開始將自己關於普遍流體的理論與這一新的發現結合起來。他斷言宇宙間存在著一種無所不在的磁流,將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聯係在一起,這樣,“動物磁流學說”就誕生了。梅斯默堅信,疾病是由於人體內的磁流不暢、出現阻塞引起的。他嚐試使用磁鐵來對人體內的磁流施加影響,疏通阻塞,治愈疾病。
梅斯默留給我們的遺產在於,他能夠利用對恍惚中的病人進行暗示的力量。他在治療中使用的棒材、磁鐵和鐵屑本身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但是它們可以幫助病人全神貫注地接受暗示,相信自己會痊愈。這才是梅斯默的治療手段產生療效的真正原因。盡管梅斯默自己搞錯了理論根據,但他在這一領域的先驅工作卻為後世開啟了大門。
讓-馬丁·夏柯特
讓-馬丁·夏柯特(1825~1893),法國神經學家,現代神經病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神經病學之父。出生於法國巴黎,因冠狀血栓逝於法國莫爾旺市。
作為那個時代的著名醫生,夏柯特的催眠理論與南錫學派——他們把重點放在睡眠和暗示上,以便誘發催眠狀態——的理論直接衝突。夏柯特是眾所周知的巴黎學派的領導人,他認為催眠對癔病患者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情境,亦是研究癔病先前傾向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他還認為癔病具有一種神經病學的先前傾向,而南錫學派卻認為催眠隻是一種正常暗示的特殊情形。
夏柯特 1872 年任巴黎大學醫學院病理解剖學教授。同年他開始研究癔病(歇斯底裏症),並采用催眠術進行治療。
他在催眠時會要求病患放鬆心情,然後在病患麵前喃喃自語,雙手不斷由上往下推撫患者,也會撫觸病患額頭,使之身心緩和,逐漸進入催眠狀態。早在 1878 年他就證明了催眠現象。他通過觀察發現,癔症和催眠狀態都是軀體的各種病變所致的,越是嚴重的癔症患者越容易得到深度的催眠狀態。他認為催眠是歇斯底裏的病理現象,能夠被催眠的人都屬於歇斯底裏症。不過後來的研究者證實,這種論點並不正確,大多數正常人都能夠被催眠。
夏柯特對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潛意識理論的核心概念有很大的部分是來自於其第二心靈的觀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夢的解析》、《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布洛伊爾合作期間產生的,他們合作治療一名叫安娜·歐的21歲癔症患者。他先從布洛伊爾那裏學了宣泄療法,後又師從讓-馬丁·夏柯特學習催眠術,繼而他提出了自由聯想療法,1897年創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是對人類無意識過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人類的性本能理論以及心理防禦機製理論。
米爾頓·艾瑞克森
米爾頓·艾瑞克森(1901~1980)在心理治療史上是一位獨特的影響人物。雖然沒有師承於名家,他自我錘煉而成為20世紀催眠界的領導人物,同時也是短期心理治療的創始人。很多人主張,弗洛伊德的貢獻在於治療理論,艾瑞克森的貢獻在於治療實務。艾瑞克森發表在心理治療文獻的案例多過任何臨床工作者;他所發明的技術多過任何一位職業醫師,而且他有一些發明至今還沒有被清楚地闡釋。
艾瑞克森是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梁小醜”;他是全世界聞名的偉大醫學催眠大師,常因奇跡般地治好了那些被認為是“毫無希望”的病人而聞名遐邇。他是現代醫療催眠之父,在發展新的催眠誘導方式與應用上有非凡的創見。
艾瑞克森以谘商師、分析師、鑒定人、仲裁者、倡導者、激勵者、心靈導師或嚴厲的父母等不同的麵貌來麵對每一個病人,他強調每個個體的獨特性,主張每個人會被獨特的需求和不同的防衛模式所激發,每個人都需要原創的介入模式,而非正統、缺乏想象空間和教條式的治療方式。
理查·班德勒
理查·班德勒(1950~),NLP(神經語言學)的創始人,世界NLP領域的最高權威,也是著名的催眠大師。
NLP首創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當時,語言學家約翰·葛瑞德和身兼數學家、心理治療師和電腦專家的理查·班德勒二人,研究了以下三位能夠持續創造人類行為傑出改變的頂尖大師所用的方法:米爾頓·艾瑞克森博士,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催眠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亞,傑出的家族治療師,她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能力無人能及;格利葛利·拜特森,英國的人類學家,他除了本身就是成就的楷模外,還對葛瑞德和班德勒這兩位NLP創造者的早期作品有極大的影響。
班德勒和葛瑞德將研究的成果發展為一門攸關人生成敗至巨的學科(神經語言學),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工商業、營銷、政府及個人發展等領域,在全球各地吸引著為數眾多的追隨者,而且數量日增。
約翰·葛瑞德
約翰·葛瑞德原本為語言學家,並在加州大學學習。1970年代初期,由於不滿於傳統學院式的心理學治療過程冗長,及其效果反複不定,與理查·班德勒合創了神經語言學(NLP)的初胚。
約翰·葛瑞德曾跟隨米爾頓·艾瑞克森學習催眠多年,十分精通艾瑞克森的催眠模式,並針對“艾瑞克森的催眠模式”提出了係統化的理論模型以及程式化的操作技術,以至於米爾頓·艾瑞克森都不得不謙虛的承認:“雖然約翰·葛瑞德針對我的催眠技術所提出的理論,不足以作為我學說的全部理論;但正如他一再表示的,他針對我的學說提出了比我所能提供的還更完善的解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要解釋其中的道理對我來說卻是難上加難。”
正是經過他的努力,才讓艾瑞克森的催眠技術能以相對比較完整的方式保存下來,並且經過程式化的整理,便於世人學習。
人人可學,時時可用的神奇心理操控術。每天用點催眠術,生活麵貌大不同。
催眠術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