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漢字(1)(1 / 1)

《中華遺產》雜誌命隨意推薦個人所喜歡的漢字十餘個,並說明理由,遂有此文。--題記

在《說文》中“青”字就是部首,一直應用至今。荀子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藍指藍草,那麼,青應該是指藍色。可是《說文》從文化角度解釋“青”字:“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把“青”定義為東方的顏色,是春天的顏色、是萬木蔥蘢的顏色。那麼青字應該指綠色了。不管綠色也好,青色也好,兩者都是充滿了生命力的顏色。因此由“青”滋生的許多字都是充滿了美好與生命力的。如心之美者為“情”;水之美者為“清”;草之美者為“菁”;目之美者為“睛”;日之美者為“晴”;女之美者為“婧”;人之美者為“倩”;米之美者為“精”;言之美者為“請”。

上午看電視,記者采訪泰國孔子學院學漢語小孩,問她最喜歡哪個中國字,她大張其口,用大力說出“花”字。我很同意她的意見,我也喜歡花字。因為它代表了大自然中的美而又有生命力的物質,杜甫有詩雲“不是愛花即欲死”。《說文》中沒有“花”字,有“華”。段玉裁解釋“華”字:“俗作花,其字起於北朝。”可見“花”、“華”本是一個字。華與夏是後來的漢族構成最重要的兩部分,夏在西,華族在東與南方。上古有華胥之國,“其民鼓腹而遊,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惡”,連黃帝都很羨慕。

我母親姓白,因此對白也有感情。甲文中就有了白字,為大拇指之象形字,意為伯,也就是大哥的意思,後外來語“哥”取代了“伯”,人們就很少知道“白”的原始義了。在諸侯之間也有個頭,這個頭也稱作“白”,也就是後來的“霸”。《詩經·周頌》“有客有客,亦白其馬”。可見周初“白”已經有白色之義。

當然,這是個假借。作為顏色的“白”,很有包容性。所謂“一窮二白,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孔子所說的“繪事後素”,“素”也是白。“白”作為大哥也應該有更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