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駕馭心靈情感的方向【情感】(2)(1 / 3)

心理學感悟: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能經常對身邊的人表示關懷,那麼便能很自然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淡漠的關係變得密切起來。

第二、與逆流的抗爭【與他人情感不符】

本節導讀:即使是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形態下,正常情感的表達也會因為觀念的差異而遭受到挫折。逆流與抗爭就是人類最美好感情千萬年來持久不變的主題。走近它會讓我們體驗到自己內心中最美好的一麵;而偏離它,我們則會悲哀地失去自我。

【1】執迷不悟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國著名記者,在她62歲的時候,曾被蘇聯宣布犯有“間諜罪”,並被驅逐出境。她回到美國後,紐約檢察官又對她進行了審問。但她沒有被擊倒,仍然執著於自己的事業。對此,許多人感到不可理解。

一次,一位公司的大老板來拜訪她,一見麵就問:“美國懷疑你是蘇聯間諜,蘇聯指責你是美國間諜,你怎麼還有這麼高的政治熱情呢!”

斯特朗回答說:“很早以前我就說過,我很熱愛我的事業。我的這種熱情,和你的公司想賺錢一樣,都執迷不悟。”

心理學感悟: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事總是抱著極高的熱情。因為這一類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刺激人心理上的興奮灶。

【2】唯一需要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青年時,他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誌學習哲學,可是他父親卻不同意。

一次,伽利略又為這事去找父親。

“爸爸,有件事我一直不明白,那就是你為什麼要和媽媽結婚?”伽利略問。

“因為我喜歡她。”父親答道。

“那你沒娶過別的女人?”伽利略又問。

父親趕緊加以糾正:“孩子,絕對沒有這種事,我敢對天發誓,我隻喜歡你母親一人,我癡情地追求著她,要知道你母親從前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

聽完父親的話,伽利略趁機說:“我相信你說的這些話。要知道,現在我也麵臨同樣的處境。哲學是我唯一的需要,除了哲學以外,我不可能選擇別的職業,我對它的愛猶如你對母親的愛一樣。”

父親終於同意了他的要求。

心理學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一個人心理狀態的養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俾斯麥求婚遭拒

1841年夏,俾斯麥向一個闊佬的千金奧托琳妮·馮·普特卡默爾求婚,他想方設法追求她整整半年,但是那位普特卡默爾小姐早就知道“瘋子俾斯麥”及其劣跡,她請旁人給這位想做她的夫婿的人捎了個口信,言語委婉禮貌,意思卻很清楚不要癡心妄想!

慘遭拒絕的俾斯麥心情抑鬱,便離開普魯士去英法等國遊曆。這次遊曆極大地開闊了俾斯麥的眼界。在某種程度上,他似乎因禍得福了。

心理學感悟:當我們在人生中遭受到某一方麵的打擊時,灰心和氣餒都於事無補,隻有看到新的希望,尋求新的出路,才能獲得成功。

【4】神之戀

柴可夫斯基去世前,反複呼喚著梅克夫人的名字:“納傑日達,納傑日達……”梅克夫人是大資本家梅克的遺孀,擁有萬貫家財。在漫長的歲月裏,她一直是柴可夫斯基的資助者,也是他終身沒有見麵的精神戀人。

有一次,他們都到了意大利,梅克夫人在散步的時候經過柴可夫斯基居住的旅館,而柴可夫斯基恰恰走到了陽台上,兩人的目光相遇了。但梅克夫人是高度近視,她很快地摘下了眼鏡,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