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不同特質的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具有穩定特質的人,即使在不同的情境下,一般也會有相同的反應。比如一個具有“友好”特質的人,在遇到陌生人、與人共事、聚會等行為中都表現出愉快、友善的舉動,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他都始終如一地表現“友好”這一特質。
第一、不可動搖的巨大磐石
本節導讀:具有穩定的心理傾向的人有很強的客觀判斷力。即使在最為不利的環境中,他們沉靜的個性也會起到穩定的作用。這是一種成熟而理性的性格,是心理能量趨於平衡的現實表現。
【1】林肯不為無理的客戶辯護
林肯在訴訟過程中若感覺到自己辯護的一方是無理的,那麼他就會變成一個最不堪一擊的律師;若是他在受理案子之前就發現了這一點,他便會斷然拒絕出庭。
一位女士為了讓他受理自己的案子,給他寄來250美元;他卻把錢退給了她並扔下一句話:“我沒有絲毫辦法來滿足您的要求。”他把一個需要幫助的罪犯交給一位同事說:“這個人有罪,我沒法給他辯護,但您可以。”
還有一次,他在訴訟之前仔細地傾聽了對方辯護律師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說:“我發現,我的當事人是無理的,我將奉勸他撤回起訴。”
心理學感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在於永遠堅持真理和正義,而不是想盡種種辦法駁倒真理。
【2】林肯與畫家
一個故作風雅的人派了個時髦畫家來給林肯畫像,起初林肯拒絕了,後來經他再三請求才又接受了。可是畫家在畫像時,林肯坐在那兒就像個木頭人一樣,臉上毫無光彩,他已陷入到沉思中去了。
除了一張窮人出身的人的臉之外,這位畫家沒在林肯的身上發現什麼特別之處。他早些時候也曾聽說過林肯疏於禮節,愛講粗俗的故事,現在他想,自己一定可以用幾句合林肯胃口的話使他活躍起來。於是,他拋出了一大堆鄙俗無聊的話。
林肯則馬上洞察了這位畫家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就此一走了之。懷著一種惻隱之心,帶著一種對這陌生人的失望,林肯觀察著這個畫家,鄙夷他的為人,而讚賞他的畫技。
心理學感悟:不能隻從表麵現象上輕易給人下結論,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人性的本質。
【3】弗雷德利希大帝與鷹
有一次,弗雷德利希皇帝攜鷹打獵,他隨身帶著一隻極好的鷹,他非常珍愛它。他放它去追捕一隻兔子,這隻兔子向山上跑去,這隻鷹跟著它飛,直到它發現自己身下有一隻小山雕。它向山雕俯衝下去,山雕被撞到地上,它用爪子抓起山雕,一直抓著,直到山雕斷氣。這激怒了皇帝,他生氣地召來他的劊子手命他砍下鷹頭,因為鷹殺了自己的主人。弗雷德利希認為,雕的地位高於其他一切鳥,它應該得到無條件的尊敬。
心理學感悟:統治者通常都有唯我獨尊的優越心理,並且都希望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權力的地位高於一切,是絕對不容忍侵犯的。
【4】印度地獄
有一個印度人過世了,到了地獄。他感到很驚訝,因為沒有一個印度人相信自己會下地獄,所有的印度人都自認為是偉大的宗教聖雄。看到他自己在地獄裏,他想:“一定有什麼事情被弄錯了。”於是他問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在門口的那個人說:“沒有什麼不對,你被帶到了你所屬的地方,現在就請你作選擇!你要哪一個地獄?”
他說:“哪一個地獄?除了印度的地獄之外還有其他的地獄嗎?”
“當然,還有其他的地獄,你可以要德國的地獄、意大利的地獄、印度的地獄或日本的地獄。”
他覺得很疑惑,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它,但是有什麼差別呢?印度的地獄和德國的地獄有什麼差別呢?”
那個人說:“在表麵上沒有什麼差別,那個火是一樣的,那個燃燒是一樣的,那個折磨也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你要叫我選擇?”
他說:“但是有一個微妙的差別:在德國的地獄裏,他們做事是按照德國人的效率。當然,在印度的地獄裏,他們做事就是按照印度人差勁的方式。”
那個人說:“我要選擇印度地獄!”
心理學感悟: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獨特且堅定的民族性格,我們亦可稱其為民族心理,這種心理通常在國民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5】俾斯麥與施魏寧格
1883年夏,俾斯麥病重,大家認為他會先於皇帝去世。夫人約翰娜請來了猶太醫生恩斯特·施魏寧格。
施魏寧格給他製定了節飲食、禁烈酒、多吃鯡魚、放鬆精神、提高睡眠質量的計劃。情況稍有好轉,俾斯麥就任性貪杯,施魏寧格幹涉,他還要擺架子發脾氣。哪知這位30才出頭的猶太人脾氣比鐵血宰相還要大,隻見他把桌子一拍,對人高馬大的首相吼道:“你要不聽我的,隻有死路一條!我不是你家的奴才,我走!”約翰娜嚇得半死,連忙苦勸,俾斯麥隻好認錯。
一個半月後,俾斯麥體重減去50磅,他的精力和體力都得到了恢複。施魏寧格也成了他們家的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