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裏士多德 《論靈魂》 最早的專門研究心理現象的著作
笛卡兒 《論情緒》
詹姆斯·穆勒 《人的心理現象的分析》
赫爾巴特 《作為根據經驗、形而上學和數學的科學之心理學》
馮特 《人類與動物心理學講義》
布倫坦諾 《從經驗角度看心理學》
艾賓浩斯 《論記憶》
詹姆斯 《心理學原理》
桑戴克 《教育心理學》 它的出版標誌著科學教育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苛勒 《類人猿的智力》
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勒溫 《拓撲心理學原理》
華生 《行為主義》
斯金納 《科學與人類行為》、《超越自由與尊嚴》
班杜拉 《思想與行為的社會基礎》
弗洛伊德 《夢的解析》、《性學三論》
阿德勒 《理解人性》
榮格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哈特曼 《自我心理學與適應問題》
埃裏克森 《童年與社會》、《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
霍妮 《當代的神經病人格》
沙利文 《精神病學的人際關係理論》
弗羅姆 《逃避自由》
馬爾庫塞 《愛欲和文明》
拉康 《拉康文集》
布勒、埃倫 《人本主義心理學導論》
戈爾茨坦 《機體論》
馬斯洛 《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羅傑斯 《成為一個人》
羅洛·梅 《存在心理學》、《愛與意誌》
弗蘭克 《人對意義的尋求》
萊恩 《分裂的自我》
皮亞傑 《智慧心理學》、《發生認識論》
舒爾曼等 《皮亞傑理論的未來:新皮亞傑學派》
凱斯 《智慧的發展》
索爾索 《認知心理學》
奧蘇伯爾 《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
加涅 《學習的條件》
柯爾伯格 《道德發展的心理學》
韋納 《動機和情緒的歸因理論》
苛弗爾 《後現代主義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