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起兒漫:終局的荒草殘垣(3 / 3)

1213年,耶律留哥自稱遼王,建都鹹平(今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就在西遼被乃蠻族的屈出律篡奪之後不久,東方的契丹民族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不過耶律留哥這個人很看得清時勢,他知道蒙古勃興的勢頭不可阻擋,於是否決了臣子們要他稱皇帝的建議,反而北上覲見鐵木真,表示歸從。他這個遼王一直當到1220年去世,始終對蒙古國忠心不二,而鐵木真也始終對他禮遇有加。

契丹族最後的能人除了這個耶律留哥外,還有一個耶律楚材,據說是太祖阿保機的九世孫——耶律大石是第八代,所以楚材算大石的侄子輩。1215年,蒙古兵攻克燕京,鐵木真聽說有位耶律楚材精通漢文、學識廣博,就請他出山當參謀,耶律楚材對於蒙古帝國的建立,可謂居功至偉。

可是前麵說過,就連耶律楚材這麼博學的人,都要在跟隨鐵木真西征以後才在西遼故地找到一個名叫李世昌的前西遼貴族,才學會了本民族的文字,可見在中原故地,因為女真族的文化鉗製政策,已經沒有什麼人會說契丹話、用契丹字了。

契丹族的最後滅亡,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本民族文化,尤其是文化最重要代表的語言文字的消亡。

鐵木真是在稱成吉思汗的同一年,也即1206年,第二次進攻乃蠻部,生擒了不欲魯汗,趕走了屈出律。蒙古軍忙著收兵回去對付仇人金朝,也沒有窮追,屈出律這才得以逃出生天,跑到西遼。

可是沒過兩年,他就篡奪了西遼的菊兒汗之位。消息傳來,鐵木真如何不驚?再加上葛邏祿人斡匝兒前來歸附,和鐵木真的長子術赤成了兒女親家,斡匝兒請求蒙古發兵攻打屈出律,更是正中鐵木真的下懷。

於是1218年,鐵木真派遣大將哲別和速不台各率領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向西進發。哲別前去增援斡匝兒、攻打屈出律,速不台的使命則是追擊敗逃的蔑兒乞殘餘勢力。可惜哲別來晚了一步,倒黴的斡匝兒已經在獵場上被屈出律給逮住了,並且正押著他去叫降也力麻裏城。

一聽說蒙古軍隊殺到,屈出律聞風喪膽,轉身就逃。據說蒙古兵進城以後,“除屈出律外不向我們(城中居民)要什麼東西”,“並且派一名使者在城內宣布,人人均可信仰自己的宗教,遵守自己的教規”。

原本在西遼統治下信仰自由的百姓們,這幾年實在是被屈出律的野蠻政策禁錮得透不過氣來,一聽到這種命令,無不歡天喜地,歡迎蒙古人的到來。原西遼境內的許多城池都起而反抗假菊兒汗屈出律的統治,主動開門接納蒙古軍,而蒙古軍也不稍作停留,如同疾風一般猛追他們的敵人。因為鐵木真的命令很簡單明確:“殺死那個卑劣的屈出律,把他的腦袋送到我麵前來!”

最終屈出律僅攜帶少數親信隨從逃進一座名叫達拉茲的山中,走迷了路。蒙古兵隨後追來,碰到一群獵人,問他們:“有無看到這般的一群人?”獵人們回答說:“看見過,他們剛跑過去。”於是蒙古人就說:“這些人是屈出律和他的部下,從我們掌中逃脫。如果你們捉住屈出律,把他交給我們,那麼我們不向你們要別的東西。”

當時西遼境內,不憎恨屈出律的人恐怕寥寥無幾,於是獵人們一口答應,果然追上了屈出律一行人,把他們團團包圍起來。屈出律就這樣做了階下囚,被獵人們繩捆索綁地獻給蒙古軍。哲別下令砍下屈出律的人頭,然後把他隨身攜帶的所有財物都賞賜給了獵人們。

竊奪西遼政權的屈出律就這樣喪了命,但他可悲的下場並不能給同樣愚昧的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作出榜樣。

摩訶末一直想要和屈出律平分西遼的土地,兩國間經常爆發戰爭,這次他聽說屈出律前往東方去攻打斡匝兒,以為機會來到,就親率大軍前往征伐。這邊哲別和速不台先後完成了任務,正打算班師回朝,突然看到遠處塵土飛揚,花剌子模大軍浩浩蕩蕩地殺了過來。

花剌子模軍迎麵撞上的是速不台所部。速不台心想,成吉思汗的命令是要我剿滅蔑兒乞人,可沒讓自己和別人幹仗,於是派遣使者前去花剌子模軍中,誠懇地表示並無敵意。然而摩訶末狂妄慣了,一看蒙古兵數量不多,竟然主動發起了攻擊。

速不台被迫迎戰,並且在惡戰當中親率精銳兵馬直取摩訶末的中軍。蒙古兵驍勇善戰,又是以寡敵眾,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竟然一擊得手,堂堂蘇丹差點就做了俘虜。多虧摩訶末的長子劄蘭丁匆忙趕來救援,才勉強擋住了蒙古軍的突擊。

這一仗從白晝直殺到黑夜,各自收兵,速不台趁著黑夜拔營而去,回到了蒙古草原。就這樣,蒙古和花剌子模的第一次交鋒落下了帷幕,但兩國間的戰爭也就從此發端,一發而不可收拾……

百年名教垂

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間是有仇的。

就在鐵木真稱成吉思汗後不久,一批花剌子模商人來到蒙古草原,他們欺負對方是個“野蠻民族”,就獅子大開口,為自己販運的織物索取高價。鐵木真大怒,嚷道:“這家夥是否認為我們這兒從前根本沒有過織品?”他一方麵把自己庫藏的高級貨色全都搬出來向商人們展示,另一方麵下令把對方拘押起來,貨物也全部沒收。

花剌子模商人慌了,於是告饒說:“我們把這些織品全都獻給大汗。”鐵木真看對方服軟,自己掙回了麵子,也就轉怒為喜,反而花高價買下他們的貨物。原本蒙古草原荒僻之地,確實沒什麼好東西,好東西全是東西方的商人們販運而來的,不過此時鐵木真已經統一了草原大漠,作為大汗,他的財力當然不是一般商人可比的,再用老眼光看人,也難怪這些花剌子模人會遭受一時的屈辱。

蒙古人仰賴商隊慣了,這時候財雄勢厚,鐵木真就想著不如我也派出商隊去,大家互通有無吧。於是命令自己麾下的將領、貴族們各家出兩三個人,湊齊一支龐大的商隊,載運著無數奇珍異寶,跟那些花剌子模商人回去。他還給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寫了一封信,說:“從今以後,因我等之間的關係和情誼的發展,那仇怨的膿瘡可以擠除,騷亂反側的毒計可以洗淨。”

要說鐵木真絲毫沒有向西發展的企圖,那是不確切的,不過當時他正忙著攻打西夏和金朝,沒空西征,因此想和花剌子模搞好關係,或許可以東西夾擊那可惡的屈出律。況且,那些遠來商人的吹噓也給鐵木真造成了錯覺,以為花剌子模是中亞首屈一指的大國,兵強馬壯,他沒有信心在短期內將其打垮。

就這樣,蒙古商隊跟隨著花剌子模商隊一路往西。這是一趟商業之旅,也是一趟和平之旅。可惜,迷夢瞬間就被打破了,當商隊來到訛打剌城的時候,卻突然遭到了守將的扣留。

前麵說過,訛打剌是花剌子模攻取的第一座西遼城池,摩訶末派老娘圖爾罕哈敦的一個親戚擔任守將,並且封他為哈隻兒汗,意思是“強大的汗”。哈隻兒汗垂涎蒙古商隊帶來的財物,突起黑心,於是汙蔑商隊為盜匪,貨品是贓物,下令把那些蒙古人全都砍頭,貨物充公。

蒙古商隊中有一名馱夫幸運地逃出生天,淒淒惶惶跑回去稟報鐵木真。據說鐵木真聞報後大怒如狂,獨自登上一個山頭向上天祈禱了三天三夜,說:“我非這場災禍的挑起者;賜我力量去複仇吧!”

不過直到這個時候,鐵木真還是有點畏懼“中亞大國”花剌子模的實力,因此他先寫信給摩訶末,要求他交出凶手,兩國還可以恢複和平的局麵。摩訶末明知道哈隻兒汗這事做得實在惡劣,但一方麵他驕橫慣了,不打算低頭認錯,另一方麵老娘圖爾罕哈敦又一個勁兒地為自己親戚說情,於是他回信鐵木真,嚴詞拒絕了對方的正當要求。不僅如此,摩訶末還殺死了蒙古正使巴合剌,把兩名副使剃掉胡須趕了回去。

當時無論伊斯蘭教徒還是蒙古人,凡男子都把自己的胡須看得很重,認為那是成年男性的重要標誌,剃掉胡須乃是奇恥大辱。這兩名副使逃回蒙古,鐵木真更是怒不可遏,他這才下定決心,召集兵馬準備西征,在此之前,他先派遣哲別、速不台等將去討平屈出律和蔑兒乞人,以打通西進的道路。他倒是沒想到,速不台竟然會迎麵撞上花剌子模大軍,更沒有想到據其回報,花剌子模軍其實是“銀樣鑞槍頭”。

於是,就在屈出律被殺的第二年,也即1219年,成吉思汗鐵木真親率大軍征討花剌子模,這也是曆史上著名的蒙古西征的發端。

鐵木真親率大軍西征之際,花剌子模的疆域已經擴展到最大。在東部,摩訶末吞並了西喀喇汗國,並將都城從玉龍傑赤遷徙到河中名城薩末鞬(也即河中府);在南部,1215年滅亡了古爾王朝;在西部,1218年前後進軍巴格達,威逼哈裏發。然而如此龐大的疆域,其實隻是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架子罷了,境內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隻是名義上聽從摩訶末的領導。不僅如此,花剌子模宮廷內部也是派係林立,圖爾罕哈敦掌握著大部分政務,就連蘇丹也不過是半個傀儡。

這樣一個瞬間膨脹的鬆散帝國,倘若沒有很好的外部環境,一旦遭到強力打擊,是很容易分崩離析的,可惜驕橫的摩訶末卻看不清這一點。

而在蒙古方麵,雖說兵強勢壯,但此前與花剌子模的交往不深,對中亞細亞的情況了解有限。鐵木真因為受到奇恥大辱而不得不發兵前往征伐,否則他大汗的威望就會下降,但本身卻並沒有必勝的信心。正因為這樣,他在臨行前聽取了妃子也遂的建議,宣布第三個兒子窩闊台為繼承人,一旦自己在征伐途中遭逢不測,無法活著回到蒙古,就讓窩闊台繼任汗位。

由此可見,鐵木真對於攻打花剌子模是下了很大決心的,但是否能成功,他自己心裏也一點兒底都沒有。

這次西征動員了超過半數的蒙古軍隊,除了大將木華黎繼續對金作戰外,多達十五萬到二十萬的蒙古騎兵浩浩蕩蕩向西開拔。當年秋季,鐵木真進入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駐兵額爾齊思河畔,然後分兵四路攻打花剌子模——

第一路,由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統率,直取戰爭的導火索訛打剌城;第二路,由長子術赤統率,進攻名城氈的;第三路由阿剌黑那顏(那顏是蒙古貴族的稱號,也即千戶長)率領,進攻忽氈;主力則跟隨鐵木真和其第四子拖雷,繞過薩末鞬,直取蒲華也即布哈拉城。

蒙古兵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深入了花剌子模的腹地。隻有訛打剌那個惹禍精哈隻兒汗知道蒙古人絕對不會放過自己,因此抵抗得異常頑強,訛打剌城竟然苦守了整整五個月才被攻破。城池陷落後,哈隻兒汗被俘虜,押送到鐵木真帳前,鐵木真冷笑著說:“你不是貪財嗎?那我就讓你因財而死。”下令把銀子融化成汁,灌進哈隻兒汗的口鼻,把他活活地燙死了。

1220年三月,已經拿下蒲華的鐵木真親率大軍進攻花剌子模新都薩末鞬,摩訶末不敢抵擋,搶先南逃,城中的康裏族守軍打開城門迎降,但鐵木真還是把三萬康裏兵卒全數屠殺,並且縱兵大掠。一年以後,丘處機來到這座河中名城,據《長春真人西遊記》所載:“方算端氏(指摩訶末)之未敗也,城中常十餘萬戶,國破而來,存者四之一(四分之一)。”

到了1220年秋季,蒙古軍已經盡占河中地區,隨即進取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經過長期圍困後,將其攻陷。

鐵木真恨摩訶末入骨,還在圍攻薩末鞬的時候,就派遣哲別、速不台等將率領數萬精騎追殺那個逃亡蘇丹。蒙古人在後麵一路追,摩訶末在前麵狼狽逃竄,比當初的屈出律還要淒慘。不過他也算福大命大,最終也沒有淪落為蒙古人的俘虜,而是在當年年底逃到裏海一個小島上,隨即就病死了。

想當年摩訶末的老爹特克什臨終之際,曾經告誡兒子不要和西遼菊兒汗打仗,因為“他是一道其後有可怕敵人的長城”。可惜摩訶末不聽勸,和屈出律聯手把那座長城推倒了,終於“可怕敵人”從蒙古草原上洶湧殺來,覆滅了好不容易才崛起的花剌子模帝國。不過摩訶末的死並不意味著花剌子模的滅亡,他的繼承人劄蘭丁又繼續奮戰了很多年,直到1231年才兵敗逃亡到今天土耳其東部的深山中,被當地庫爾德人殺死。

至此,花剌子模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中亞大國,被蒙古人摧枯拉朽地擊敗,徹底滅亡。

還是繼續來說西遼帝國,這個帝國自屈出律被殺後可謂名實俱亡,那麼它轄下的土地又歸了誰人呢?

鐵木真第一次西征就到1222年秋季為止,因為聽說西夏有不穩的動向而班師東歸。回到蒙古以後,他把所統轄的廣闊土地賞賜諸子——這些土地即包括西遼的全部和花剌子模的大部分疆域。

第四子拖雷受封蒙古本土;第三子窩闊台受封原西遼北境和東境,其中心地區就是當年耶律大石登基稱帝的葉密立城;第二子察合台受封西遼西境與河中地區;長子術赤受封花剌子模故地。

就這樣,輝煌一時的西遼帝國滅亡了,而他的敵人也瞬間化為飛灰,大半個亞洲都淪為蒙古軍鐵蹄下的煙塵。

當耶律楚材跟隨鐵木真西征,來到中亞以後,他不僅僅跟隨李世昌學習契丹文字,也詳細地打聽了從耶律大石建立西遼,直到末帝直魯古覆亡的史事,兩個契丹人,一個從本土而來,一個居住在西遼故地,都是失去祖國的遺民,相互間一定有太多太多的感慨和哀傷要傾吐吧?

於是耶律楚材寫下一首五言絕句,以讚頌和悼念西遼帝國——

後遼興大石,

西域統龜茲,

萬裏威聲震,

百年名教垂。

在詩歌的標題中,作者注解道:“大石林牙……克西域數十國,幅員數萬裏,傳數主,凡百餘年,頗尚文教,西域至今思之。”

而伴隨著西遼帝國的滅亡,契丹這個古老民族也逐漸在曆史長河中銷聲匿跡,融入其他民族中去了。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按照征服先後將人民分為四個等級,即最高貴的蒙古人、次等的色目人、第三等的漢人和最下等的南人。所謂色目人,乃是指蒙古大軍數次西征所征服的民族,主體為回鶻人、突厥人,但是也包括跟隨耶律大石遷居的漢人、奚人、渤海人和契丹人;所謂漢人,是指原金朝統治下的百姓,既包括北宋的遺民,也包括女真人和被女真族征服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就這樣,契丹民族在西的變成了色目人,逐漸融入回鶻、突厥諸部中,在東的則演變成“漢人”了。

原本要在中原地區或者中亞細亞各民族中區分出契丹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來自草原和密林的北方遊牧民族、漁獵民族男子大多有剃發的習慣——女真人是剃去前額的頭發,在腦後紮辮子;蒙古人剃得少,僅僅刮掉劉海,在兩側耳際紮辮子。隻有契丹人的剃發樣式最奇怪,是剃光頭頂的毛發,留下四周一圈。

當契丹民族征服北中國,契丹遼朝雄踞東亞之時,其統轄下許多民族的百姓,甚至包括周邊很多民族的百姓,也都仰慕契丹族的文化,甚至學習契丹族的服裝和發式。西夏黨項人原本是“蓬發”的,也即既不像契丹人那樣剃頭,也不像漢人那樣梳發髻,而是隨便頭發如同亂草一般自由生長。等到元昊建國以後,頒布“禿發令”,要國內男子一律剃頭。怎麼剃呢?就按著契丹人的樣式剃!

元昊下達“禿發令”,是為了提升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與大國,也就是契丹遼朝接軌。但這是在契丹民族最為強盛的時代,等到遼朝被滅,等到蒙古人統治了中國和中亞細亞以後,不僅僅黨項人,也包括很多契丹人和女真人,反倒依從蒙古人的發式了。其後明朝建立,恢複中原,生活在北中國的契丹人已經統一被稱為“漢人”,也就跟從了漢人留發梳髻的傳統。

契丹族的文字已經消亡,契丹族的語言逐漸沒落,契丹族的服裝發式也不可再見,到了這個時候,曾經輝煌一時的契丹民族終於徹底消亡了。即便耶律大石以及其後的耶律留哥再如何奮戰,終究沒能挽回民族終結的命運。

最後的契丹王朝

耶律大石西征,他本人最遠到達起兒漫,這地方即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省首府納沃伊城北方不遠處的卡爾馬納一帶。就在蒙古人統治了中亞以後不久,在這個地方,西遼也即喀喇契丹帝國又奇跡般地得到了一次複興,中亞史上稱為“起兒漫王朝”,中國史學界則習慣叫它“後西遼”。

這個後西遼又是由誰建立的呢?

蒙古大軍如同疾風一般殺入西域、殺入河中地區、殺入呼羅珊、波斯,甚至一直西征到東歐平原,所征服的廣袤領土,當然無法在短時間內穩定下來,依然有無數割據勢力存在,或降或叛——後西遼的創建者博剌克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博剌克本是西遼大臣,至於他是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還是被征服的回鶻人或者突厥人,那就無從考證了,隻能從名字上判斷他應該不是漢人。1210年,西遼大軍在怛羅斯吃了一個大敗仗,連主將塔陽古都當了花剌子模軍的俘虜,隨即就被蘇丹摩訶末扔進河裏喂了王八。據說博剌克當時是塔陽古的副將,同時被俘,但僥幸未死,從此成為摩訶末的寵臣。

還有一種說法,博剌克並未參與怛羅斯之戰,他是在戰後奉命出使花剌子模之時遭摩訶末扣押的。博剌克學識淵博、赫赫有名,摩訶末欣賞他的才華,要求他侍奉自己,但博剌克堅決不肯答應。直到西遼滅亡,博剌克已成亡國之人,無處可去,這才勉強歸從於花剌子模,並且受到摩訶末的寵信,很快就被提拔為“異密”。

摩訶末兒子眾多,他在征服了大片領土以後,按照傳統給兒子們分封土地,長子劄蘭丁統治今天的阿富汗,加禿丁統治波斯伊剌克,魯克那丁統治兩河流域。博剌克被分配到加禿丁麾下為將,並被任命為伊朗中西部伊斯法罕地區的統兵官。

1219年,蒙古大軍西征,當時花剌子模的總兵力要超過蒙古人,但分散在各地各城,倉促間很難集結起來。唯一的對策就是暫時放棄動亂頻繁的河中地區,收縮防線,再集中兵力發起反攻。於是摩訶末召集諸臣商議:該收縮到哪裏去才好呢?

部分大臣提出“我們應盡我們的一切力量不失去伊剌克(指波斯伊剌克)和呼羅珊的國土”,建議在阿姆河西岸築起防線。還有一些大臣提出向南收縮,暫時前往印度河流域,待時而舉。摩訶末讚同第二種意見,於是率領百官南下,可剛來到巴裏黑,兒子魯克那丁派遣的使者就到了,請求父親暫時退到兩河流域去。

真是無稽之談,古往今來哪有這樣收縮防線的?按照魯克那丁的建議,將要徹底放棄花剌子模帝國三分之二的領土,到那時候,即便摩訶末順利到達兩河流域,也會人心渙散、部眾離心,還怎麼和蒙古人見仗呢?其實魯克那丁是想趁機把父親劫持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那麼他就有機會成為繼承人,成為下一代的蘇丹了。

也不知道摩訶末是沒有看清兒子的企圖,還是單純的膽怯,他竟欣然接受了這一建議。大臣們紛紛勸阻,可他誰的話都不聽。這時候,長子劄蘭丁站了出來,勸說道:“我的看法是,我們應當盡可能地把軍隊集中起來,進攻他們(指蒙古人)。而如算端無心這樣做,讓他去伊剌克,把軍隊交給我,以此我可以開赴前線,跟他們打仗,狠狠地揍他們!”

然而摩訶末卻向來不信任自己這個兒子,反而冷笑著回答說:“不要為一頂王冠失去你的頭,因為沒有國王生下來就有一頂王冠。”說完了話,掉頭向西就逃。

劄蘭丁是摩訶末的長子,作戰勇猛,威信很高,然而他卻不得祖母圖爾罕哈敦的歡心,圖爾罕哈敦強令摩訶末廢黜了劄蘭丁的繼承權,準備把蘇丹之位傳給小兒子——摩訶末那個小兒子和劄蘭丁同父異母,是圖爾罕哈敦同族女子所生。摩訶末一開始覺得有點對不起劄蘭丁,但後來看劄蘭丁越來越不順眼,總覺得這個兒子會因為憤怒而起來造反,搶班奪權,他又怎麼可能把兵馬全都交給劄蘭丁呢?

不肯聽從劄蘭丁良言相勸的摩訶末,他的下場我們已經提到過了,是在逃亡途中,病死在裏海中的一個小島上。臨終之際,這個糊塗蘇丹終於醒悟過來,下旨讓劄蘭丁繼承蘇丹的寶座。

劄蘭丁繼任為花剌子模蘇丹以後,立刻集結殘部,衝破蒙古軍的重重封鎖,在1221年春天回到自己的屬地。據說他隨即糾集了十萬大軍,向北開拔到八魯灣(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北),殲滅蒙古前軍千餘人。鐵木真派遣大斷事官失吉忽都忽率軍前往征討,結果也被劄蘭丁殺敗,據說蒙古三萬大軍隻有數百人得以逃脫——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八魯灣之戰,是蒙古西征過程中所吃過的最大敗仗。

鐵木真聽聞敗報,大為惱怒,於是親自率兵前來攻打劄蘭丁。因為部下將領不合,劄蘭丁自知沒有勝算,所以打算渡過印度河南撤,結果在渡河之時被蒙古大軍追上,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劄蘭丁拋下妻兒,獨騎躍入洶湧的印度河,奮力泅渡到了對岸。岸上的蒙古軍看到此情此景,無不瞠目結舌,就連鐵木真也讚歎說:“為父者應有這樣的兒子!因逃脫水和火的雙旋渦,他將是無數偉績和無窮風波的創造者。一個俊傑焉能不重視他?”

正因為八魯灣和印度河畔的兩場大戰,使得劄蘭丁聲望如日中天,原花剌子模的臣屬莫不心向往之,認為隻有他才能使國家複興。這其中也包括了後西遼的締造者博剌克,他擺脫了主子加禿丁的控製,率軍從伊斯法罕經起兒漫南下,打算前往印度去投奔劄蘭丁。

在起兒漫地區有一個名叫古瓦希爾的城堡,擋住博剌克的去路,他正在揮軍猛攻,突然聽聞劄蘭丁已經從印度歸來了,即將趕到,於是急忙準備了很多禮物前去迎接。為了表示忠心,他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劄蘭丁為妻。

古瓦希爾城堡的守將聽說劄蘭丁前來,立刻開門投降,於是博剌克和劄蘭丁並轡進城,就把這裏當作複國的根據地。當劄蘭丁繼續北上,前去恢複故土之時,博剌克向他請求賞賜,得到了整個起兒漫地區——起兒漫王朝也即後西遼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劄蘭丁雖為一時雄傑,但中亞細亞各割據勢力犬牙交錯,他在調和矛盾、歸攏人心方麵做得並不是很好,因此雖然幾乎每戰必勝,兵馬卻越打越少,最終十年奮戰,還是逃不脫敗亡的下場。而博剌克在穩固了起兒漫地區的統治以後,大舉向外擴張,竟然把自己的故主加禿丁也宰掉了。他還派遣使者前往巴格達,向哈裏發表示自己信奉伊斯蘭教,希望得到蘇丹的頭銜。反正是惠而不費的空名,哈裏發慨然應允。

不過這個首腦稱蘇丹的後西遼國卻並非獨立王國,因為時勢的逼迫,博剌克很快就降伏於蒙古人的鐵蹄之下,甘於當一個附庸。1235年,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台要求博剌克入朝覲見,博剌克以年紀老邁、無法遠行為托詞,把兒子魯克那丁(和摩訶末那個封在兩河流域的兒子同名)送去了蒙古。

魯克那丁還沒能見到窩闊台,博剌克就先去世了,他的侄子、魯克那丁的堂兄忽都不丁登上了蘇丹之位。等魯克那丁朝見之時,他對窩闊台說:“起兒漫本是我父親統治的領土,父親去世,應該由我繼承,希望大汗您能夠恩準。”窩闊台看他態度恭敬,心中歡喜,於是一口答應,並且下令召忽都不丁到蒙古來效力。

就這樣,魯克那丁登上後西遼王位,忽都不丁則成為蒙古官員,還拜鐵木真時代就深受重用的名臣鎮海為師。窩闊台之後是貴由,貴由之後是蒙哥,蒙古汗位終於從窩闊台係轉到拖雷係手中,嗅覺靈敏的忽都不丁一看變了天,立刻跑去抱蒙哥的粗腿,於是蒙哥把起兒漫轉封給了他。

魯克那丁聞訊,急忙收斂錢財西逃,他本想前去依附巴格達哈裏發,但哈裏發害怕得罪蒙古人,不敢收留,最終隻得轉身前去蒙古請罪。1254年前後,魯克那丁被處以死刑,忽都不丁正式複位,成為後西遼的蘇丹。

忽都不丁死後,蘇丹之位傳給兒子哈加吉,因為哈加吉年幼,所以由太後忽特魯格·土爾罕攝政——就像當年的感天皇太後塔不煙和承天太後普速完一般。這個忽特魯格·土爾罕本是博剌克的小妾,不知怎的就和忽都不丁勾搭上了,竟然一躍成為蘇丹的王後和攝政太後。

哈加吉成年以後,因為與忽特魯格·土爾罕不睦而逃亡印度,於是忽特魯格·土爾罕名正言順地當起女王來了。據說這位女王興修水利,建造坎兒井(地下灌溉渠),對於起兒漫經濟的發展貢獻良多。她去世之後,將王位傳給兒子劄蘭丁·蘇爾哈特密什,但蘇爾哈特密什當政不過短短的九年,後西遼就又落到了女主帕的沙·哈敦手中。

這位名叫帕的沙的哈敦(王後)本是忽特魯格·土爾罕的女兒、劄蘭丁·蘇爾哈特密什的妹妹,但她仗著夫家的勢力害死哥哥,搶奪了起兒漫地區的統治權。她老公究竟是誰呢?原來竟是蒙古拖雷係的藩王、伊利汗國開國君主旭烈兀之孫乞合都汗。伊利汗國勢力最為強盛的時期,疆域東起阿姆河、西瀕地中海、北跨高加索、南抵波斯灣,比當年摩訶末統治下的花剌子模蘇丹國還要龐大。起兒漫之地正位於伊利汗國境內。作為伊利汗阿魯渾(旭烈兀之孫、阿八哈之子)親兄弟的乞合都,想讓老婆占據後西遼的王位,那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曆史總會產生很多意料之外的巧合:西遼帝國由耶律大石創建,大石死後其妻塔不煙當政,然後是兒子夷列,再然後是女兒普速完;而後西遼在忽都不丁死後,則由其妻忽特魯格·土爾罕攝政,然後是兒子劄蘭丁·蘇爾哈特密什,再然後是女兒帕的沙·哈敦。更巧的是,這位帕的沙·哈敦的下場也與普速完相似,不是壽終正寢,她在1294年於內亂中被殺。

帕的沙·哈敦死後,合讚汗(阿魯渾之子、乞合都之侄,繼承了伊利汗位)為起兒漫王朝任命了一個新的統治者,從此後西遼的蘇丹之位便不再由博剌克的後裔世襲了。後西遼徹底並入伊利汗國是在1303年,前後總共80年——耶律大石所創建的西遼帝國若從1132年(大石在葉密立稱天祐皇帝、菊兒汗)開始算,到1211年(末帝直魯古被屈出律所俘),恰巧也是80年整。

契丹民族最後的複興就這樣化作了荒草殘煙,但不可否認的是,耶律大石及其後裔,也包括跟隨他西征的契丹人、漢人、奚人、渤海人及其後裔(博剌克家族很可能也在其中),憑借他們不懈的努力在中亞細亞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東西方的武力在卡特萬草原展開了猛烈碰撞,東西方的文化卻在西遼境內得到了更為強烈的融合。契丹民族確實是消亡了,但其身影在曆史長河中是無法抹殺的。古代西方之認識中國,從他們對中國的習慣稱呼上便可查見中國王朝的影響力——一是秦,二是契丹。

鳳凰在烈火中燃盡,然後於火中再生,佛家稱為“涅槃”。或許換一個角度來看,契丹民族並沒有消亡,契丹文化更沒有滅絕,他們融合進了別的民族和民族文化中,獲得了新生,也獲得了真正的涅槃。